内容付费火了。粗略合计一下,去年老金买书、付费订阅、买课一年算下来也有几千块。内容付费正处在一波风口当中,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
内容付费为什么火?
基于三个逻辑,第一,网络的的价值,用经过付费来筛选和排除一些选项提高效率。
第二,小额支付更加方便了,200块以下的消费考虑成本很低,100块以下的消费,几乎很少考虑。
第三,深刻的源于内心的焦虑、焦虑、焦虑,从生理需求一直焦虑到自我实现还在焦虑。焦虑的表现就是买的书不一定看,但一定要买;订阅的产品读不完,但还得订阅;买课也是一样,也得买买买。
付费内容搬运
今天不说别的,就探讨一下用付费内容来掘金。我们都知道生产内容是有潜力的,但是精力投入要求yteimg4e167e5a?from=pc” alt=”资料搬运工赚钱的一些小技巧” />
啥意思?说这个话题,本来也是有所顾忌的。但既然探讨这个话题,也不藏着掖着,就是贩卖别人的资料。
你说贩卖别人的资料,那不就是盗*吗?没错!就是盗*!如何通过盗*别人的资料来牟利。说到盗*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有争议的。
话说我们网民已经享受了十几年的盗*免费福利,从音乐、、yteimg的情况下是怎么红起来的?是郭德纲的粉丝把在现场听的录音,悄悄放到网上,观众听了自发传播火起来的。
他的思想如果传统一些可能会想,这你们都免费传出去了,谁还来到现场花钱买票听相声啊。但郭德纲还是很有远见,进现场从来是不阻止粉丝拍照、录音。这也通过盗*成就了他自己。
所谓,正版上天堂、*版走四方。老金个人认为保留作者署名和联系方式的传播对创作者是一种帮助,但是把作者的内容洗出来重新做原创再去分发就不太地道了,那是真正的yteimg4dfc61dcdf1?from=pc” alt=”资料搬运工赚钱的一些小技巧” />
有了这么一个前提就打消了我们玩这个项目的心理障碍,但仍然需要做一些法律规避。一般除了大平台的产品,社群、圈子的内容其实是没有版权登记的。对于没有版权登记的产品,很遗憾是没有法律保护的。对于这样的内容,搬运起来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可以预见,在内容将持续爆发、需求持续旺盛的前提下,做付费内容转卖还是个贴着风口的事情。而且网民的整体付费意愿是在变强,那转售这些内容也就相当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低价的渠道。
你可以想象,当市面上出现100个199付费订阅产品的时候,如果想每个产品都研究研究成本就有点高了。这时候内容消费者会很感激有便宜的渠道可供选择。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