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滴滴快车赚不赚钱吗

跑滴滴一个月能挣17万?

刚在媒体上看到,一位滴滴司机坦言:他一天不休,一个月下来能挣17万。这个数字令人惊叹。研究生、博士毕业也挣不到这个数吧。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挣大钱,不要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挣大钱。有人调侃道:滴滴就是黄金屋,书中未必有黄金屋。跑滴滴快车赚不赚钱吗

滴滴司机能挣钱吗?

滴滴司机当然可以挣到钱了,而且如果你肯付出努力肯吃辛苦可以赚到很多钱

跑滴滴快车赚不赚钱吗

现在跑滴滴的司机可真不少,自从有了滴滴,不少人不管是全职干滴滴的还是兼职跑滴滴的,从滴滴上也是一种不错的赚钱方式。有的人全职干滴滴,有些人趁着下班或者休班的时间也通过跑滴滴赚一点钱,但是现在滴滴不那么好干了,面对滴滴市场的饱和而且滴滴这个平台从中的提成也越来越高,那些滴滴司机真的赚不了多少钱。刚开始的时候滴滴还是比较人性的,抽成比较小一点,而且比较随意,一天下来能跑不错的收入,但是现在的滴滴面对很大的抽成而且惩罚非常严重,有些之前专职跑滴滴的司机,一天下来说就连油钱都赚不到,干了一天等于白搭功夫白费力。有的时候还要赔钱进去,滴滴到底赚不赚钱,不了解行情的不知道,真正干过的才更懂。滴滴赚钱是真的难,虽然之前跑滴滴的人有时候真的可以月薪过万,但是那也只是刚开始时候的滴滴,现在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滴滴司机了。当然跑滴滴的也有一些是兼职,下班时间的一种消遣方式,平时上班的巨大压力能在下班的时候跑跑车还能拉个乘客,多结交一个朋友,也是一种协调生活的一种方式。要想专职跑滴滴赚钱,加上平时的油费还有车辆的保养,根本剩不下多少钱,指望滴滴赚钱,我觉得实际上也赚不到钱。

滴滴车挣钱吗?

跑滴滴并不是不赚钱,滴滴现在确实不如以前赚钱多了,不如以前赚钱快了,因为滴滴快滴合并之后,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基本没有竞争,所以现在中间抽成越来越高,优惠也越来越少。所以跟之前相比,现在的滴滴司机赚的少多了,曾经一个月挣一万很轻松,现在也就五千的样子。其实滴滴跟出租车公司是一样的,都是平台,从中抽成赚取佣金,只是传统的出租车公司佣金越来越高,广大出租车司机也是苦不堪言,挣的钱大部分要交到公司里。滴滴刚兴起时让利很多所以司机们赚得多。现在滴滴收的分成越来越多,而且现在滴滴快车的价格跟出租车价格也差不多,优惠也少了,只要打出租车方便的地方已经很少人用滴滴了。所以说滴滴司机挣不了多少钱。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滴滴打车的生意确实在日渐下降

为什么滴滴打车都烧了几十亿却忍着不赚钱,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跑滴滴快车赚不赚钱吗

滴滴想要坐到出行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之所以烧了几十亿都忍着不赚钱,其实都在和竞争对手抢夺客源和司机资源。

等到最后一方占据了领跑甚至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市场垄断巨头的宝座就会为其空出,回本或盈利,简直易如反掌。

这是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根据统计,2014 年初中国尚有 40 余家打车软件,但毫无疑问,能够对决的只有老大滴滴和老二快的。

早在 2013 年 9 月份,快的打车正式「北伐」,投入两千万的推广资源强攻北京市场,进入滴滴的根本之地,双方其实就已经开始决战。此后,滴滴筹谋 C 轮融资,快的拿下大黄蜂,而且谈了一次合并却没有谈拢,基本可以算是「清场」,此时唯有滴滴快的两家,像两列高速运动的火车即将对撞。

业内公认,从 2014 年 1 月开始的滴滴快的大战,既是两家企业的生死之战,又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代理人战争」。

关于谁开的第一枪,向来有所争论。有认为是快的和阿里组合先出的手,理由是,2013 年 12 月,支付宝钱包开始全面支持支付打车款,首批在北京 5000 辆出租车进行推广。同时,支付宝还宣布与快的打车深度合作,乘客可以直接用快的内置的支付宝或扫描二维码支付打车费。在 2013 年 12 月期间,北京市民使用支付宝打车就有机会获得单笔最高 200 元的免单额度或是 5 元现金返还。

但徐传陞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快的身上,阿里在第一年的时候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阿里本身当时没有所谓的高频次的用户端口,而且在支付领域已经领先,竞争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事实上,2013 年底之前,快的的情况的确比滴滴要危险很多,因为当时滴滴已经开始了 c 轮融资的最后准备,只待 2014 年初公布。在 2014 年 1 月,滴滴完成 C 轮 1 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以及其他机构分别投资 6000 万美元、3000 万美元、1000 万美元。

而此刻快的还拿的是 A 轮,这时候如果资本市场对快的失去信心,则快的的融资道路很可能遇到巨大的困难,结果只有死掉。快的的 B 轮其实到了 2014 年第二季度才搞定,而且一直没有高调宣布,金额大概也是 1 亿美金,阿里再次跟投、一嗨租车也跟进。事实上,后来人们正是在一嗨租车的 IPO 材料中找到了这次低调融资的详细信息。

徐传陞认为:「打车补贴这场仗是滴滴和腾讯挑起来的,本质上是要挑战支付。对于腾讯来说,要鼓励用户积极使用这个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补贴。补贴促进了滴滴的爆发式增长,很短时间内,阿里就意识到了滴滴已经成为核心移动应用,之后就开始有了更多的配合,也给予了很多资源的辅助,包括支付宝的帮助。」

他总结说,腾讯微信跟滴滴的捆绑,最终激发了阿里的斗志和积极性。

王刚则强调这场对决有一定偶然性,他说:「和快的的合并谈判,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我们和阿里的关系。但谈判搁置后,随后就和它开始补贴大战,则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 2014 年年初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结果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

一般认为,这是滴滴快的「支付之战」的正式开场。但双方均未想到,这场补贴之战所消耗的资金和残酷的程度。

一周补贴一亿,滴滴数据的暴涨给了快的不小的压力。不过,滴滴当时认为这只是一场为期一周的强攻,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滴滴即将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宝开始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同时,因为滴滴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略插一句,Uber 在 2014 年 2 月 13 日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正式成为最大变量之一。

在快的开始跟进补贴,而滴滴暂时停止补贴后的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告诉董事们:「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

王刚回忆:「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滴滴将被对方超越。此时我在国外休假,听到这消息,所有的董事都惊呆了。」

的确,快的以前大概是滴滴的一半,谁也没有想到补贴竟然能够在一周之内逆转 50% 对 25% 的格局。

滴滴此刻,再次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否马上跟进补贴。事实上,并非所有投资人都乐见这种情况,「没有人希望看到我刚投资你,很快钱就被烧光的局面」。

这时候,滴滴内部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分歧。当时,程维正在开发「红包」产品,他的想法是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新型的红包补贴。

而在董事会(电话会议)上,王刚和朱啸虎共同提出:「如果等一个月后再反击,市场份额可能变成 7:3,主动权将拱手让予对方,滴滴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

这个反向推演,源自当时滴滴对自家发起补贴的推演,具体的推演过程是,滴滴发起发起第一波亿元补贴时,如果快的不是六天而是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市场数据对比将是 7:3 甚至 8:2。

王刚和程维第一次发生重大战略分歧。但这时候,化解僵局的恰好是财大气粗的腾讯。腾讯不仅第一次爽快地为亿元补贴买单,而且还提出,如果滴滴继续跟进,腾讯将一直分担补贴的 50%,后来,据推算腾讯的补贴在 10 亿人民币以上。

徐传陞回忆说:「开始,滴滴的补贴比我们多,我们跟上了,后来滴滴还加码了,我们 10 块他 11 块。最后搞到每几个小时都调整补贴的节奏,每天花钱的量挺吓人的,听说 2014 年春节那段时间很多大婶出门买菜打车都不用钱了。我们投资的钱,本以为可以用一年,结果四个月不到就花掉了」。

王刚则回忆说,当补贴提高到十二元时,马化腾以多年运营游戏的经验,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程维采纳了这个方案。之后价格战越打越凶,根本停不下来。直到 2014 年 2 月底,马云在「来往」写了文章,说打车软件让家人打不到车。滴滴立即把握时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补贴大战暂时告一段落。

其实,只是停了一小会儿。

新京报记载——具体的补贴形式则是这样的:2014 年元旦,快的打车宣布,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 30 元的话费返还。活动持续一个月,预计总投入超过 1 亿元。而滴滴在 1 月 10 日开始补贴推广活动:用滴滴打车并微信支付的乘客,每一笔车费减免 10 元,且额外补贴 10 元给司机; 此后,快的打车的宣布对司机的红包从 10 元增至 15 元,仅仅是这笔增加的红包费用,就将让快的、支付宝阵营的总支出上涨 5 个亿。此外,快的每天设置 10001 个随机免单,比滴滴多出 1 个。

楼军说过一句话,快的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年多,但它贡献了非常多至今仍是出行行业核心产品的想法,吕传伟也展示了能吃苦敢拼搏的一流创业者素质。

快的不怂,就是吕传伟意志力的体现。

滴滴官史则记载,补贴战一直达到当年 5 月,才算停止攀升态势,因为实在是太花钱了,1-5 月双方最保守的少钱总额是 20 多个亿。

在补贴战期间,双方均承受了极大压力。滴滴的技术团队为了解决宕机问题,曾经 5 天 5 夜不下楼,有人的隐形眼镜半融化沾到了眼球上,只好去医院处置,有人出现了地震的幻觉,一惊一乍的跑出大楼,反而让办公室的气氛轻松了一点……这不是小说,都是官方史料的记载。

程维对当年元月里发生的一件事记忆极为深刻,那天,大概是出租车司机交份子钱的日子,因此滴滴出现了大量的提现。戏剧性的是,此前为了避免引动支付造成的账期问题,滴滴曾经搞了一个中间账户,里面预存了一些钱。滴滴从来没有想过这笔钱会被迅速提完,而这时候一个无名但被称为「非常实在」的滴滴产品经理进行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神助攻——他直接在客户端上提示「滴滴余额不足」。

于是,一次雪崩式的事件发生了,程维形容为「那一刻真正感到了死亡的威胁」 。其实,当时滴滴只不过有 1000 万左右的人民币现金缺口,但由于大额的融资都是美金,转到中国再换成人民币周期很长,滴滴确实拿不出来现金来了。

当晚,程维打了二十多个电话,一点点的凑钱,真的凑足了 1000 万,「余额不足」消失了。

从那天以后,程维一直有一个言论,他说:「滴滴死掉是大概率的,活下来才是小概率的,因此当知敬畏。」

王刚则说:我要强调的是,滴滴有一个强大的 CEO 程维,同时有一个非常团结的董事会,滴滴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集体作出的。程维不但把他的几个 VP 激发得不错,董事会成员的热情他也调动得也很好。

客观来看,滴滴和快的的这场大战,的确对中国移动支付的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此前,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基本没有存在感,而支付宝强大而且高高在上。客观说,支付宝早期的动力的确不足,因为小额支付在支付宝看来不是核心业务。

而对于微信来说,2013 年初,微信用户已经突破 3 亿,是前所未有的国民应用了,而且还长势凶猛。同样是 2013 年初,在腾讯公司年会上,公司总裁刘炽平跟全公司员说了一句话「2013 年是微信的商业化元年」,这一年,微信发布了微信支付。

事实上,对于下微信这盘大旗的腾讯来说,如果通过安卓市场等常规渠道,获取一个微信支付的用户的成本在 2 元上下,获取 1 亿用户需要投入 2 亿,但这种方式获得的 1 亿用户,最后的留存率不到 1000 万,也就是说真实成本要高于 20 元。而通过打车软件则不同,只要用户使用了就基本会留下来,这样计算下来,补贴十几元获取一个微信支付用户,而且留存度超高,对腾讯来说极为划算,补贴个十来亿,对于腾讯真是小钱。

为什么支付体系更为成熟,整体能力远远超出微信支付的支付宝没有撑赢快的在对攻中灭掉微信支付呢,一个公开的说法是因为具体到打车支付中,场景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壁垒,支付宝的能力被腾讯拉到了一个平等的水平上 PK。

但是也有深度参与当时事件的快的内部人士,对沸腾新十年说了一段这样的话:「看上去腾讯和阿里在打车大战中是平分秋色,其实快的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腾讯的风格是给钱也给支持,还特别主动,马化腾经常拉着刘炽平一起给滴滴打电话,加油打气;换过来说阿里对快的,可以说是客客气气冷冷淡淡,该给钱给钱,多的一份力也不愿意出,他们认为这是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看不到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来主动和快的研究产品形态如何进化,我们只感到找阿里要资源时的冷淡、官僚和乏力。最后,快的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是弱在支付宝的态度上。」

这是真的么?孤证,只能存而不论,但这的确是快的最高管理层一员说过的原话。

5 月底刚刚休战,滴滴迎来了另一件历史事件,柳青入局。

收集了十几个副业好项目,可以免费领取,地址:👉👉点我直达
一起捞偏门

怎么可以不上班却赚钱

2022-7-18 23:11:52

一起捞偏门

股什么票不赚钱什么意思 股#为什么股什么民赚不了钱# 买股什么票不赚钱的原因有很多 而对于散户来说 买股什么票不赚钱主要是因为:不够专业 因此不会选股;容易盲目跟风、资金量少、容易追涨杀跌、投资情绪容易被左右、喜欢频繁操作等。<br><br>举例说明:<br><br>1、很多散户投资者自身专业知识缺乏 因此买股什么票全靠“朋友说”“朋友喊我买” 而实际上 自己的朋友专业知识也匮乏。<br><br>2、散户可依靠的分析工具有限。比如说:散户在分析基本面时 只能根据交易软件上的有限数据分析。比如在分析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时 只能依靠交易软件 而真正的庄家 一般是很难察觉到的。<br><br>3、还有很多投资者亏钱是因为追高或抄底。因为追高的风险很大 一旦后市回调 那么下跌幅度巨大;很多抄底的投资者也容易抄底在半山腰。</article><br><br><b></b><p></p><p></p><br><b>不挣钱的股什么票是什么意思?</b><p>不挣钱的股什么票这个概念很模糊 当我们持有股什么票到卖出股什么票出现亏损 这就成了不挣钱的股什么票 股什么票市场是风险市场 股什么票也具有它的不特定性 它的价格总在波动 有时波动随外围环境还会情绪化大幅波动 所以理论上股什么票不能定上挣不挣钱的标签。</p><p></p><br><b>为什么炒股总是赚不到钱?</b><p>你想赚到多少钱 你能赚到多少钱 归根到底是取决于自己的。正因为如此 我也建议朋友们先进行学习 至少要知道如何分析一支股什么票、它的涨跌原理是什么、怎么确定买卖时机等等 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实操 这样可以少在市场中交学费。亏钱那是因为没有看准趋势 没有良好的心态。炒股之所以赚不到钱 有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不会选个股。这是尤为关键的第一步 选好个股能让你赚得盆满钵满 反之 能让你血本无归。(2)不会操盘。要知道什么时候低吸 什么时候高抛 大多数七亏者都是追涨杀跌 最后要么亏本离场 要么高位深套。</p><p>追涨杀跌 买在高点 卖在低点 股什么票数量太少 经常买卖股什么票 运气占百分之七十 炒股不贪 等待就可以赚钱 心态更重要 手中有股 心中无股 炒股达到一种境界 赚钱就容易了 多学多看 钱少玩低价股 钱多玩中价股 做什么事 只要用心 就可以赚到钱。</p><br><br><b>股什么票赚钱的根本逻辑是什么? 股什么票不赚钱什么意思</b><br><br>我将从职业投资者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怎样专业、全面地分析一只股什么票。<br>搞懂这 13 个概念 学会股什么票赚钱的根本逻辑。<br>希望可以启发大家一些思路 让大家在股市少走弯路!<br>我们在选择一支股什么票的时候 最先看见的是股价。<br>第一个要点:股价不能 100% 说明股什么票的强弱。<br>股价低的股什么票不一定都是垃圾股。<br>股本大的股什么票普遍股价偏低 比如银行股。<br>当然 特别优秀的企业普遍股价不会太低 很多百元股、千元股在国内外都是一线知名企业。<br>股价高的股什么票不一定都是好股。<br>很多新股因为刚刚上市股本小 很容易股价很高。<br>对于股价 我们一个比较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大部分一线的企业股价一般来说会高于股市股什么票股价的平均数。<br>第二个要点:股价偏高的股什么票容易被机构控盘;股价特别低的股什么票容易被游资关注而炒作<br>散户投资者资金量少 一般来说买不起太多高价股 导致很多散户朋友喜欢买低价股 高价股的机构投资者会偏多一点 也更容易抱团。<br>而股价特别低的股什么票 比如 4 块钱以下的股什么票 容易被游资关注而炒作 因为这样的股什么票机构少 散户多 游资喜欢炒作起来然后拉高出货有散户接盘。并且 因为这些股便宜 也容易吸引散户跟风 比如 1-2 块钱的股什么票涨起来也不会夸张 感觉炒作到 5 块钱也不是很贵 这是游资喜欢炒作的伎俩。<br>如果是选择题材股 那么低价是一些优势 如果选择价值股 高价是一些优势 不过这只是基于短线炒作的角度 真正的重要的还是企业本身。<br>股价高低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br>不管你是什么投资者 长线、短线、价值、波短 各种投资者你都需要重视股本。<br>市场上股份很多 投资者数量可能很多 资金层面上就会导致筹码很分散 不容易大涨。<br>股本小的股什么票更容易收集筹码 拉升起来更流畅。<br>我们会发现股本大的股什么票平时波动都偏小 不过这个还要配合流通股本来看<br>如果一只股什么票流通股本小 总股本大 市面上也一样不会有那么多筹码 不过等流通以后 筹码如果卖出来 也会越来越接近总股本的筹码。<br>通常大家如果做短线会比较喜欢股本偏小一定的股什么票。<br>PE 和 PB 是比较主流的判断贵不贵的指标。<br>课本上来讲就是越低越好 这个是传统的标准判断方法 就是 PE 要低 PB 要低 这样的股什么票就便宜。<br>这是不对的 不是全错 是太片面。<br>我们在实际投资中 不能只选择低 PE 和低 PB 的股什么票。<br>虽然低 PE 和低 PB 是代表便宜 但是投资要的是波动 要的是成长。<br>一味地追求 PE 和 PB 的便宜很容易错过行情 除非你是准备吃一辈子股息的长期投资者 不然你应该更加灵活地选股 而不是执迷于这些死板的数据。<br>合理的 PE 和 PB 配合优质的增长才是最好的选择。<br>市值就是股价 x 股本。<br>新手投资者喜欢投资小市值 觉得市值小就爆发力强 这是不对的 市值小要企业好才有爆发力 这叫小而美 如果市值小的平庸公司 是没有生命力的。<br>并且市值太少的公司在牛市也不是好事 大资金进不来。<br>大资金需要可以容得下他们操作或者炒作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 小市值并不是优势 反而是资金没有选择的证据 是大资金不敢选择的对象。<br>小市值的优势是什么?小市值的优势在游资比较好控盘 但是现在各种基金和外资是主流 这些大资金是现在的主力资金 小游资的控盘、坐庄并不主流 这种股什么票往往不够安全 容易莫名其妙的涨跌。<br>职业投资者还是喜欢市值合理的股什么票 市值合理才是最好的 太小不会 太大也不好。<br>市值太大会笨重 大资金也没有大到无限。<br>最好的市值区间是 50-500 亿。这个是最为活跃的短线和波段投资者喜欢的市值区间。<br>超过 500 亿以上的市值 就需要满足很多条件 牛市+题材+火热+真的有成长。<br>能够 10 年、20 年以上的稳定在 500 亿市值以上的企业 一定有「护城河」的 一定是经营很好的 一定是产品有竞争力的。<br>如果你是短线投资者、波段投资者 你可能更会喜欢 500 亿以下的企业 这也是大资金比较容易炒作的市值。<br>如果你是价值投资投资者和股息投资者 比较追求企业的优质和稳定 市值突破 500 亿并不是坏事。<br>股价很受资金面影响 资金面又受到情绪面影响 情绪面又受到消息面影响 这是一个循环。<br>所以真的来了大利空 这个利空如果直接颠覆企业 那你还吃什么股息?企业都可能倒闭或者退市了 利润都不保了 企业拿什么给你分红?<br>消息面有明显利空的 产业链有明显利空的 行业有明显利空的 企业有明显利空的 财务造假、管理层贪污、产品造假、产品数据造假等等 这些利空你是不能去买的。<br>这个是原则 这样的企业是诚信问题 是出了根上面的问题 你不值得投资的。<br>利好消息越大 短线和波段越容易赚钱 并且 短线和波段的失败 80% 以上是出现在利空上面。<br>利好消息或许对股息投资者不是非常重要 对价值投资者也是加快时间而已 但是对短线投资者和波段投资者来说 利好消息是门脉 是技术面和资金面的根基。<br>所以你必须要避开一切有真正巨大利空的股什么票 不管你是什么投资者。<br>对于利好消息 你是短线和波段投资者 你需要非常敏感。<br>什么是基本面?<br>基本面就是企业本身而不是股价。<br>是企业的产品 经营 管理层 文化等等这些。<br>基本面的重要性就是安全垫 你选择投资基本面好的企业 你假如遇到突发的大熊市 不是说你不会亏钱 但是你不会倾家荡产 你还能涨回来 你还能打翻身仗。<br>股什么票的长期上涨一定是基本面在主导。<br>相对的 股什么票的短期上涨 是多重因素的主导。<br>短期的股价波动 什么都可以是其中的原因。<br>但是一家企业真的是想 3 年、5 年、10 年、20 年 或者是超越牛熊地稳定上涨 那背后最强大的因素就是基本面。<br>基本面分析是很非常系统且复杂的。<br>不是无脑堆数据 不是单纯、死板地看财务数据。<br>基本面就像一条无形的线 股价是围绕这条线运行波动的。<br>优质的企业 基本面的线就是稳定上涨的 所以股价最终肯定是上涨的 只要企业的本质没有改变。<br>平庸的企业 基本面的线是混乱的 是波动的 所以股价是跳跃性很大的 行情好的时候就大涨 不好的时候就大跌。<br>垃圾企业 基本面的线就是不断下降的 这样的企业股价偶尔诈尸一样地上涨 但是大部分时间肯定是下跌的。<br>需要强调的是 即便你是短线投资者或者波段投资者 也要遵守不买垃圾股的原则 这是底线!<br>管理层风评不好的企业不要相信他们的年报!<br>人是企业之根本 如果管理层人品有问题 那么这样的企业是需要怀疑的。<br>伟大企业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人德才兼备的管理团队。<br>我们看年报、分析股价 其实都是没有真正接触到公司的 公司到底怎么样是需要去真正体验产品的。<br>一家企业不管做什么 他们一定是有产品的 不管产品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 好公司的产品一定是优秀的 产品是一家企业最大的话语权和「护城河」。<br>如果你真的想价值投资 真的要看透基本面 真的想长期持有很多很多年。<br>那你就不能只看年报 而要真的要去调研企业的产品。<br>「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br>当然 你如果只是为了短期或者波段投资 那么你可能不需要那么较真。<br>现在网络很发达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有各种方法了解到公司的产品到底怎么样 一定会有人会评论公司和评论产品 你只要收集和判断这些声音就好了。<br>不过 如果有机会 还是尽可能实地考察 要真正的调研。<br>一家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服务和员工福利上面 而不是营销、剥削、利润上面。<br>产品、服务放第一位 才会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br>员工福利也非常重要 企业不重视员工则很难有好产品、好服务。<br>「以人为本」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因为人才而强大 然后人才铸就企业的服务和产品 这个才是正循环。<br>如果企业每天只想赚钱 每天只想营销 总是剥削员工 天天重视利润 短期或许会因为激进决绝的态度而提高利润 长期的副作用非常大 最终消费者、员工都会失望 利润会快速下滑。<br>利润不是求来的 员工工作环境好、待遇好 自然有斗志;产品好、服务好 自然有客户和消费者;利润会随之而来。 <br>行业的选择有几个思路:<br>

2022-7-18 23:16: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