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种西瓜月入多少
跌宕起伏的老挝爱情故事 2.第一次见面,她毫不起眼
阿塞是一个胖胖的女生,第一次相见的她,与视频通话时看到的,感觉完全是判若两人,平凡臃肿毫不起眼!
3月7日进入老挝以后,我直接去了琅南塔的普卡县,住到了李哥的山地西瓜工棚里面,免费帮忙干活做饭,也学习西瓜种植管理技术,因为我本身是农村长大的,这些农活也学得来,同时我也希望在农业投资这方面有所发展,所以也不觉得苦。
3月份的老挝南琅南塔,由于处于旱季,每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中午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住人的塑料大棚里面温度更高,而江苏当时的气温在0度左右徘徊,我是穿着棉衣棉裤出门的,结果到了老挝,只穿T恤都嫌热,热得受不了的时候,直接跳下给西瓜浇水的蓄水池洗凉水澡,可想而知南北温度差异有多大,后来凡是问我来老挝需要带什么衣服的老铁,我都告诉他们,不管你家里是什么温度,防寒的衣服只穿身上的一套,其余全部带夏装来老挝。
在西瓜地,从3月7号到4月25号采收结束,靠近两个月的时间,除了帮忙干活做饭,学习技术,空闲的时间和晚上,我也去街上闲逛拍视频,还去周围酒吧品尝老挝啤酒,认去认识和了解老挝女孩。老挝是一个特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化,民众普遍信奉佛教,由于曾经受法国殖民统治60年,民众思想又非常西化,对很多事情开放包容。周边没有入海口,是完完全全的内陆国家,经济发展慢,人民生活贫困,却又性格佛系,与世无争,安于现状,无论大人小孩男生女生,喜欢聚在一起,喝酒唱歌,导致老挝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有许多的酒吧。老挝人没有存钱的习惯,每天干活挣钱,工资是日结,晚上就去酒吧烧烤吧,喝酒吃烧烤花完,这一点与中国人的精打细算未雨绸缪,截然相反。
因为语言不通,在老挝这些乡村酒吧,虽然和许多陌生的老挝女孩喝酒唱歌,但也仅限于此,泛泛之交,靠着不靠谱的手机翻译和比划,并没有认识到老挝女孩子。
事情的真正改变是发生在网络上的,大部分的老挝人,使用的社交软件是Facebook,我也用老挝手机号注册了账号,浏览中文内容,了解老挝社会。老挝农民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3月底老挝北方山区,由于放火垦荒,导致发生山火不能控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原始森林被烧毁,甚至影响到了云南边境线附近的中国农民,我在网络上评论这次环保事件,指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使中国农民遭受损失,从而认识了阿塞。查看她的资料,发现她曾经在江苏留过学的,会中文,所以加了她开始聊天,这是2020年4月11日的事情。在逐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了对方,并开了视频聊天。由于我需要了解老挝的风土人情,她又会中文,最终我决定在西瓜采收结束以后,去她家找她帮忙翻译。
2020年3月19日,因为周边国家爆发yiqing,老挝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yiqing管控,切断了所有的公共交通运营,大批的中国商铺关门歇业,撤离老挝回国,老挝甚至还关闭了海关货运通道,这也导致物流运输不畅,在此之间成熟的老挝西瓜,无法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大批的中国瓜农损失巨大,包括我们所在的瓜园,也蒙受了亏损。
2020年4月2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管控,老挝逐步解封,但是并没有恢复公共交通运营,为了去看阿塞,我买了摩托车,决定去琅勃拉邦她家,因为我是在平原长大的,眼睛高度近视,老挝北部的崇山峻岭,我是第一次走,既兴奋又害怕,看到风景漂亮的地方,还要停下来拍视频,300公里的路程,第一天只走了不到200公里,就已经开得非常累,晚上停在了乌多姆赛省城勐塞休息。
2020年4月26日。在勐塞吃完早饭,我继续出发,从勐塞到琅勃拉邦南通县,100公里的山路,比昨天更加险峻,刚刚进入大山10公里就开始下大雨,一直下到她家,高海拔山区的雨,打在身上非常的冷,虽然穿着雨披,我的身上还是全湿了,山风一吹冻得我瑟瑟发抖,从早晨8:00出发,到了中午1:00才到她家,期间在十一点钟以后,阿塞打过几次电话,问我到了哪里,她们在等我吃饭,因为按照他们老挝人的开车速度,三个小时足够到达了,而我开了5个小时才到。
?第一次见到阿塞,胖胖的她,平凡而臃肿,与我在视频里聊天看到的她,简直天差地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一直让他们先吃饭不要等我,他们全家还是一直等我到了才开饭,还是规格相当高的老挝火锅!老挝人平常并不经常吃火锅,只有来了贵客,或者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才吃火锅,这些是我后来了解到的。她们全家对我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改变了我对阿塞外貌的看法,所以在后来的交往中,我认准了阿塞,非她不娶。
当然我第一次到阿塞家也没有空手,我以为她爸爸喝酒说,所以当时带了两瓶中国产的劲酒,结果他爸爸不喝酒,后来被他叔叔喝了,还一个劲的夸中国酒好喝呢!我也给她的父母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后来在我追阿塞的过程中,她父母的意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夏天如果让我则吃什么水果,那么我第一个会选择吃西瓜,如果只能吃这一种水果,其他百茶冰激凌都不能够吃,那么我依旧会选择吃西瓜。我真的超级爱吃西瓜,西瓜一切开,红红的西瓜肉就像是在向我招手,黑黑的西瓜籽也像是在我发出邀请。拿出一个勺子坐在那里,慢慢的一勺一勺舀着西瓜吃,别提有多爽。
不过今年的西瓜价格普遍有点高,有的时候买个西瓜,还要再三考量,不像之前那样随意挑选。但是依旧阻挡不了我对西瓜的爱。看到新闻上说有一名网友中出了一百多年前的顶级西瓜,当时我就好奇,一百多年前的西瓜还是顶级的那得啥样的,甜不甜,大不大,好不好吃?带着这样的好奇,于是我点开了那条新闻。
原来是有一位博主想方设法弄到了关于石山西瓜的种子,并且将他成功的种植出来了。这个石山西瓜其实在1923年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甚至在1940年以前都是被公认为顶级西瓜的品种,但是后来却几乎灭绝了。
从博主分享的图片可以看到,这个西瓜表皮并没有黑色和墨绿色的条纹,有点像一个褪色版的大冬瓜。这个西瓜确实是又大又圆的一个存在,一个瓜30斤重,想一想那该有多么好吃啊,里面充沛的汁水,红红的西瓜肉,仿佛在向我招手,结果再往下看这位博主的图片,就发现这个西瓜仿佛是在开玩笑,巨大的西瓜里,只有像是褪色的粉红色西瓜肉,而且瓜皮的厚度就达到了二十斤。
当然大家肯定会好奇,怎么以前的超级西瓜也看起来一点也不甜?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自由吃瓜,并且吃上这么甜,这么好吃的西瓜,正是要归功于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她呢,是我们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更是我国国内著名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
吴明珠院士,培育了将近三十多个品种,很多西瓜,甜瓜都是出自她手上。吴院士和她的爱人一生都奉献在培育瓜上,正是她和爱人将心血全都放在了培育甜瓜上,所以我们才能在现在吃到如此美味的瓜,在这里,我想谢谢吴院士和她的爱人杨其祐,是您让我在炎炎夏日品尝到甜滋滋的西瓜,谢谢您和您爱人的付出。
老挝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和光照条件好,而且是沙3G,适合西瓜生长,可以直接露天种植,省下不少费用。虽然运输费高一些,但人工地租便宜,算下来一亩地比国内节约成本差不多3000多元
我靠这个小项目获得了第一桶金:点此查看详情,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于网络赚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