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宋朝百姓衣食住行
2、宋朝没有全国性农民**爆发,不代表宋朝老百姓生活的小康快乐。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以后,赋予了军队消灭潜在农民**因素的功能,像遇有灾年,灾民很多,有着聚众**的可能,于是就大规模招募灾民为厢军,还有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也是厢军的兵源之一。
这么一来,不稳定分子大多**到了**王朝**的军队之中,试问又怎么可能出现大型的,乃至全国性的农民**呢?
当然厢军也不是白吃白喝,除了其中精锐是替补,可以升为禁兵,还有少部分**地方治安以外,不少厢军还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役,有时候看看厢军的军号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主要承担什么劳役,比如桥道军、开河军、开道军、窑务军等等。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巨大的副作用,宋朝的禁军和厢军加起来最多时达125万或者是140万,不论参考那种记载数字,总之达到了上百万,给宋朝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3、宋朝其实也有直属于皇帝的****,即皇城司,不过比之明朝的锦衣卫,皇城司因为处在**环境宽松的宋朝,因此并没有太大权力,而且其刺探的范围也不过是京师及其周边地区。
北宋末年蔡京当权时期,为了使宋徽宗满意,针对皇城司刺探的范围,想出了一个高招,就是将资源集中在京师,当然这样的前提是竭尽全力的榨取地方,于是营造出一派京师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景象,而地方却惨不忍睹,一片落败之景,宋徽宗一看天子脚下的百姓生活是如此幸福,自然认为自己治下是太平盛世,被蒙蔽了双眼,这也是后来他能有那般凄凉下场的一个原因所在,因为被蒙蔽太久,自信过了头,判断力自然跟不上眼下局势。
4、北宋之所以有靖康之耻,不只是金国不讲武德,其实北宋自身也有很大问题,先与金国结盟,结果军队北上竟然打不过面对金军节节败退的辽军,于是只能请金军出手,结果是金军占据了燕云十六州旧地,因此北宋收回故土的目标又变得很难了,又是屈辱的花钱买地,又是这样那样的想办法。
于是北宋想了一个很低劣的计谋,联系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商议共同对抗金军,不过随着天祚帝很快被俘,这个计划并没有怎么实施,不过天祚帝被俘虏以后,将这件事交代出来,使得宋金关系敌对,这也是后来金国南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5、南宋末年**黑暗,其实已经失去了人心,面对元军大军压境,谢太后带着幼帝宋恭帝出降,不久被带往北方时,不同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当时都城临安的百姓并没有**,依旧照常做生意。
虽**来有宋末三杰先后拥立二帝抵抗,并且有着“崖山海战”的壮烈之举,但并不意味着南宋这个前朝深得人心,而是因为后继者元朝的**简单粗暴,所以元朝国祚最后也是不足百年,如果是正常的改朝换代的话,不至于出现这种深得人心之举。
最后总结来说,通过以上五个小细节来说,真实的宋朝只是文人和**阶级的盛世,老百姓依旧是盛世之下无人问津的垫脚石罢了,并没有过上小康的快乐生活,以这点来看,其实古代王朝都一样,再好的盛世,底层老百姓依旧也是水深火热罢了,即使人气颇高的宋朝也不能例外。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大家吐槽、点赞、关注~
宋朝底层出身的将军
人,出身于什么环境,由不得自己选择。有些人生下来就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也有些人出生于贫寒人家,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不过,不管出生于什么环境,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扭转人生的方向,成就一番事业。
北宋的狄青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原本是一个脸上被刺字、地位低下的底层平民,后来靠着自身的努力,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名臣,并演绎出一部“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千古神话。
带面具的拼命先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从小擅于骑马射箭,面有刺字,人称“面涅将军”。
宝元初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狄青被选为卫士为北宋守边,加入抵挡西夏的戍边工作。面对凶猛的西夏军,其他士卒大多畏怯,狄青常为先锋。四年内,他经历了二十五次战斗,中流矢八次。他曾在安远作战,**很重,听到敌军来了,立即挺起,奔赴**,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拚搏。
他常披散着头发,脸上戴着青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所向披靡。西夏人十分畏惧这个带面具的宋朝武将,称他为“狄天使”。
经略判官尹洙见到了狄青,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推荐他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
范仲淹对于狄青,大为惊奇,对他礼遇甚厚,并把《左氏春秋》送给他,说:“为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狄青于是开始研究秦汉以来的兵法,渐渐的,狄青的战功和威名已经在京城传为美谈,人们称之为“狄万”,将他比作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
狄青脸上的刺青
狄青出身低等行伍,十余年因为战功而一路晋升,但是他脸上有着宋朝军人特有的标志——刺青。原来,北宋采取募兵制,士兵的地位十分卑微,被时人鄙夷地称为“赤老”,且为了防备士兵逃亡,官府还采用对待流放犯人的办法,在士兵的鬓边刺字两行刺字。
有一次,仁宗皇帝召见狄青询问军国大计,发现狄青脸上有着丑陋明显的刺青,特别恩准狄青在脸上敷药,除去脸上的刺字。但狄青并不以为意,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以功提拔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刺字。臣愿留着此刺字来劝勉军中将士,不敢奉诏。”
同甘共苦 深受属下爱戴
皇佑年间,广源州侬智高反叛,岭外一带骚动不安,负责平叛的宋军久无进展。
狄青于是亲自请战出征,仁宗皇帝担忧地说:“狄青有威名,敌人畏惧他的到来。狄青的身边随从,不是亲信不可担任;饮食起居,都要谨防敌人下手。”于是,派人骑快马去告戒狄青。仁宗皇帝对狄青的爱护程度由此可见。
狄青为人慎密寡言,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如果立了大功,总把功绩推给部下,所以深受部下敬爱。
狄青
有一次,狄青与孙沔一起作战,计策都出自狄青。战胜后,记录战功的事都委讬给孙沔,狄青一点也不在意地退到后面。孙沔一开始只赞叹狄青的勇敢,到此时终于佩服他的为人,自叹不如狄青。因此,即使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士兵会后退,故而常取胜。
熙宁元年,宋神宗为北宋将帅排名,想到狄青出身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沉有智略,却靠自始至终谨慎安份,保全自身。宋神宗感慨、追思,把狄青的画像挂入宫中,并亲自写祭文来纪念这位英勇机智的大将。
宋朝底层人民生活月入
在明朝,当官可不是一件美差,不仅钱少事多没假休,还得盼着自己命够长。历朝历代中,明朝官员的薪水待遇是最差的,不仅全员工资低,有时候还拿不到米,只能领些胡椒香料,真是荒唐!
?
明朝官员的待遇到底有多差呢?
?
明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正一品的官员是最高级别的官员了,待遇也就是每月俸禄为米八十七石,最低级别的九品芝麻官,每月俸禄为米五石。
?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
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平均年消费折算下来,大概为米五十五石,折算月消费,四舍五入为米五石。
?
因此,一个九品芝麻官的年收入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不高不低刚刚够。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工资很多时候不一定能够发放到位。
?
在明朝,很多时候官员的工资是发不出来的,没有米怎么办呢?那就发别的。
?
宣德年间,无米可发,就把米折换成了布匹来发。最荒唐的时候,还折换成了木头、胡椒、香料等,有什么发什么,就是没有米。
?
有人会想,发物资也没事,拿出去卖不就行了?卖完得了钱,再拿来买米不行么?
?
你能想到的,当时大家都想到了,事实就是没有那么简单,朝廷在折换的时候,就定好了高价,如果卖出去就得贱卖,只能赔钱,得不偿失。
?
想想宋朝官员的待遇,月薪百万,发钱发米发布,还有茶酒盐,还发仆人,还报销仆人的一切开销,真是天壤之别!
?
没有钱,没有米,每天早上5点就得打卡签到,每个月只能休假1天,天天还得提着脑袋上下班,在明朝做官,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我在头条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