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芝兰比喻什么
芝 兰 玉 树
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本比喻高尚人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即用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典故
东晋时期,有两个很受人尊敬的大家族,一个是王家,一个是谢家。这两个家族,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杰出的人才,在皇宫里担任重要职位,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谢家有个叫谢安(谢太傅)的人,他是当时晋朝执掌朝政的宰相,很注意培养后代。
谢安有一个侄子,名叫谢玄。自幼聪慧,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与堂兄谢朗一同为叔父谢安所器重。有一天,谢太傅问子侄们:“你们不需要出来参与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一时谁也回答不上来,这时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谢安听后非常高兴,也对谢玄另眼相看,觉得他从小与众不同。
后来,前秦朝代的皇帝苻(fú)坚带兵攻打东晋,谢安就任命谢玄为先锋官,迎战苻坚。谢玄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在淝水一带,带领八万士兵战胜了苻坚的80多万士兵,保护了国家和人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因此谢玄名扬天下。而谢玄小时候说过的“芝兰玉树”这句话,也开始被人们重新提及。久而久之,芝兰玉树就衍生成了一个成语,意指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成都卓越教育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啥意思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白石郎曲》宋代郭茂倩
释义:站立时就像灵芝宝树一样,微笑时就像明月照入怀中。
街拍机场穿搭时尚简约风: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近日编辑了一组摄影文学,不知道是踩了摄影的雷区,还是影**某些摄影人,有事感觉无奈的滑稽,有时也很滑稽的无奈,数码的全民时代,摄影初心无非是享受快乐摄影也享受摄影快乐,担当就是踩了摄影雷区,还是影**某些摄影人?特别是文稿涉及摄影人和事的时候,很多所谓摄影老师便以摄影家口气质疑摄影文学体裁了,其实是很讽刺的事,摄影就是丰富摄影文学内容,怎么可能左右摄影文学呢?如同陆军排长要指挥空军团作战一样,根本就是无头苍蝇找不着北的滑稽剧情,貌似小品表演,逗笑功能很强大。
摄影文学随笔札记撷英的创作要点便是视觉语言与文学语言交融结合的文稿,创作构思要求将若干有逻辑性的图片文字留白写作手法编辑一起,文学的语言讲述故事或抒**感,或透视生活,或探索人生,文学的东西摄影无法记录的,不过随着数码时代的发展,说不定哪天摄影也附加了文学创作功能,至少当今这个功能还没降临出现。
一片摄影文学随笔札记撷英的文稿大体是这个步骤,拍摄、编辑与呈现,当然文学创作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主题,一条主线,重点突出厚度的底蕴或雅致趣味,在文字中得到心灵升华,当然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或许是所谓摄影人质疑的地方,也给写作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构思中潜移默化,才可水到渠成,在摄影镜头质量问题上下工夫是徒劳的。
阳光的生活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生,戴上望远镜是看远;戴上显微镜是看细;戴上放大镜可以看透;戴上太阳镜看起来很淡,哈哈镜是笑看生活……
陆毅1976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黄浦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8年饰演海岩剧《永不瞑目》走红,获得第18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及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两项奖。2003年凭借电视剧《男才女貌》获得我最喜爱的央视十佳男演员奖。2008年主演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并获得第3届BQ红人榜年度最受欢迎男演员。2013年主演的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获白玉兰奖金奖,并获BQ红人榜年度突破演员;凭借《一**四·甲午大海战》获第14届中国**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王立年)
立如芝兰玉树笑似朗月入
我们两口月收入一万,每月生活费3000,油费1000,还要供学生,感到压力山大。网友们喷,是我们太奢侈了。
有个网友说,他全家6口每月生活费才1000,他认为我一定是在说假话。
他还反问我:你顿顿吃**啊。
我告诉他,我要是顿顿吃**,每月初二钱就花光了。
说实话我很震惊。
全家六口,每月只花1000块钱,每天只合33块,每顿11,每人每顿只合一块多钱,那能吃什么?
关键是这里边,还包括水电费、服装费、交通费等,真正算起来每个人一顿还吃不了一块钱。
还有一个朋友在评论区里炫富,他说现在的小孩子都不懂勤俭节约,他儿子就很浪费,洗澡中间擦肥皂从来不关水。
另外一个炫富的朋友说,他为了用上公司的200车补才开车的,每月油费400。他在深圳月入5000,十年攒了60万。
正在我不知道怎么评论的时候,有个大侠出现了。
他说我:“你们两口子加起来才1万块钱,你不觉得羞耻吗?
这都是因为你小时候吃不了读书的苦,所以现在才吃搬砖的苦。
你如果改变不了观念,你的孩子还会继续你现在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的收入有多高,但他的优越感霸气侧漏,手机屏幕都挡不住。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学历,但我90年代中期的一本院校,应该也不算是没有吃过读书的苦的人吧。
但有学历不等于必定高收入,我相信,在很多十八线小城,拿三千多块钱的大学生比比皆是。
我们年少时吃了读书的苦,长大了继续在吃搬砖的苦。
我觉得这不正常,我们每天都很辛苦,每天都在挣钱。
但我们挣钱的速度赶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攒钱的额度抵不过贬值的速度。
我们一直在挣钱,一直没有钱。
我原来一直盼着的前半生辛苦、后半生享福越来越渺茫。
我已经把自己定性为“活着”而不是“生活”的人了,没想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甚至还不如我的人。
我最其码一天还能支出100块钱,全家老小还能一顿吃上二十多块钱。
我最其码不用骑电动车一个多小时去上班,不用十年穿一件旧衣服。
我最其码还能偶尔买个水果,给老人孩子打打牙祭。
我最其码只是不敢到医院看病,不敢生大病,感冒发烧还能看。
我想,我现在应当处于“活着”向“活得好”过渡的阶段,比我以前预估的要高一个层次,但距我期待的还有距离。
不管怎样,继续努力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蚷成灰泪始干,用实际行动展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