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一年能赚多少钱
白赚了384w,不香吗?//@田三311:自己经商多年,家境较为殷实还买个二手车[呆无辜]以讼明法
辽宁沈阳,女子花128万购入一辆奔驰。3天后请评估公司鉴定,结果为泡水车。她很生气,要求车行赔偿三倍损失384万。
车行拒不赔款认错,女子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经过两次审理,结果会如何呢?
(案例来源: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女子兰某是辽宁省沈阳市市民,自己经商多年,家境较为殷实。为了生意需要,兰某决定购入一辆豪车,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车行的老板左某。
经过左某的推荐,兰某相中了一款奔驰S级二手轿车。在各种试驾完毕后,兰某与左某签订了车辆交易合同,双方约定将黑色奔驰以128万的价格出卖给兰某,补充条款为:无事故、无水淹。
合同签订的当日,兰某就转账给左某128万元的购车款和8000元的保险款。随后,兰某又和原车主赵某办理了转移机动车所有人登记,整个交易顺利完成。
出如此豪款购入轿车,兰某多长了一个心眼,她将车开回家后的第3天,又花了10000元,将车送到当地鉴定评估公司进行鉴定,结果却让她十分气愤:
该车为泡水车,车辆泡水位置最高处达到仪表台出风口位置。
后经保险公司证明,这台奔驰车在9个月前的确发生过水淹。
而车辆登记信息显示,赵某是5个月前购入该车的,对于车辆的情况应该知情。
兰某怀疑是原车主赵某和车行老板左某共同设局坑害自己,于是她拿着购车合同和鉴定报告找到左某索要说法,可左某却态度强硬,拒不赔款认错。
兰某无奈,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左某、赵某和车行返还购车款128万、保险费8000元,并赔偿因欺诈行为受到的损失384万,车辆予以收回、合同作废。
(@以讼明法 )
《合同法》第54条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变更或撤销。
《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应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一审法院认为,左某作为车行老板,是售卖方,却将泡水车当做正常车辆售卖给兰某。赵某作为车辆的原登记主人,对车辆泡水情况理应知情。
这些有《车辆交易合同》、《补充条款》、《银行历史交易明细表》、《鉴定报告》等证据来直接证明。
最终一审法院判决:
左某、赵某和车行十日内向兰某退还购车款128万,增加赔偿损失384万,并赔偿保险金8000元、鉴定费用10000元、保函费用5250元。
兰某在所有赔偿损失收到后,十日内返还赵某案涉车辆黑色奔驰,过户、税费等费用由赵某承担。
一审判决下达后,赵某不服,提出了上诉,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任何赔偿损失,给出的理由如下:
首先、车辆只是挂名登记在自己名下,自己并不是奔驰的实际所有人,对车辆从未使用,对车况更不知情。
其次、奔驰的实际车主是曹某,8个月前,曹某以118万的价格转让给了左某,并明确告知左某为泡水车。曹某和左某签订的《二手机动车买卖合同》上面载明,车辆价款为118万,车况为静态泡水修复车。
最后、左某和兰某交易时,自己从未参与,就算在办理车辆过户手续时,自己也并未到场,只是提供了相关手续予以配合,所以并不是合谋欺诈。
二审法院对赵某提出的主张及理由进行调查后,发现完全属实。
故而二审法院认为,赵某和兰某并非合同相对方,也没有证据证明赵某与左某共同隐瞒事实,将泡水车按正常车辆卖给兰某,所以赵某不应该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最终,二审法院的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
二、左某和车行退还兰某购车款128万元;
三、左某和车行向兰某增加赔偿损失384万;
四、左某和车行向兰某赔偿保险金8000元、鉴定费用10000元、保函费用5250元;
五、兰某在收到赔偿后,向左某和车行返还涉案车辆黑色奔驰,过户、税费等费用由左某和车行承担;
六、案件受理费47696元、保全费5000元,由左某和车行承担。
商业以诚信为本!左某开车行欺诈消费者,最终不仅需要数倍赔偿,还砸了经营招牌,希望这个教训能让他有所警醒!
以案示理,以讼明法;刑一而正百,罪一而慎万。愿大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法律己行,以法卫自身……
【关注@以讼明法 ,为您分享更多法律知识】
#奇案大第一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沈阳头条#
05年的二手车建议买吗
大饼有一次调侃一位买了6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的朋友,说是这一部华为手机说不定可以买一辆甚至是两辆二手车。当然啦,这样的话说出口很多朋友是不相信的,或者在不少朋友看来,那几千块钱买的二手车买或许能买到,但是确实那种不能开的废铁。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呢,如果你去二手车市场好好的逛一逛,会发现其实在市场里有很多1万块钱以内的二手车。当然啦,这些售价不到1万块钱的二手车呢,主要是一些车龄非常老的车型,当然也有车龄比较短的,要不就是那种新车指导价也就两三万块钱的车,要不呢就是有事故泡水这样的瑕疵车。
今天的大饼要和大家聊的,这款车呢就是一辆2005年的别克凯越,到目前为止呢,是14年的车龄,路上跑了20万公里多。目前车上那里的报价呢,是几千块钱,不到1万块钱。但至于具体是几千块钱呢,车上不肯说,只是说喜欢的车友可以过来面谈。
对于这个年份的二手车呢,其实真的是一车一价了,具体得看车况也得看买卖双方是否谈得来。
那么大的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下,对于这种车龄在15年左右的,价格只有几千块钱,不到1万块钱的二手车是否值得大家去选购。
对于这个年份的二手车呢,其实外观部分也不要在意太多啦,很多时候对于这个价位的二手车车源呢,往往都带有一些小外伤,那么原车主呢一般也都懒得去修。即使没有这些外伤的。从设计感上呢,往往也都显得非常的老气了,毕竟车龄都是十年往上的老旧二手车,想想自己十年之前还是在干什么,想想十年前电视台都在放什么样的电视剧?就大概能够猜到,十年前大家的审美品味和现在有多么大的区别。
就从这辆二手的别克凯越来说吧,前年的造型完全是过时的设计,尤其是车灯的设计完全无法理解当时的审美特色。不过话说呢,这一代的凯越和2016年停产的那一段凯越比起来,其实变化也并不是非常的大。这倒不是什么经典的设计,而估计是厂商实在太懒了,就拿这一套过时的设计不停地忽悠中国消费者。
至于车那部分,那从现在来看也实在搞不清楚,那时候新车包括塑料还有皮质座椅,当时到底是什么颜色了。不过呢,可以肯定的是,应该不会是现在这种黑乎乎的米黄色。整个内饰看起来那十分的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其实呢,倒不是说内饰有多么的脏,只是那种配色或者是使用痕迹之后改变的颜色令人非常的不满意。其实呢,这也是这个年份的老旧二手车的常态,如果无法接受这一点的,那么趁早就打消买这类二手车的心思吧。
第二排的空间表现那其实还算不错吧,满足一般的日常代步需求其实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说呢,如果是选择这种老旧二手车,那么就尽量不要买本田飞度这类的小型车了,好歹也求个空间比较大吧。
对于这类老旧二手车,那很多车勇还担心动力系统的问题,其实那大米觉得这样倒不妨试驾的十来公里,基本上有的问题呢,也都暴露出来啦。如果十来公里开下来呢,没有暴露出什么大毛病的话呢,一般也就没什么大问题,坚持个一年两年的也是没啥悬念的。
总的来看呢,这对老旧二手车未来更多的是受到政策方面的限制,主要呢,是体现在环保排放方面,并不是说通不过年检,而是由于排放标准比较低,即使能够通过年检的未来,在很多大城市也会受到很多行驶区域的限制。
总的来看的大饼,不是很推荐那家去选择这里的老旧二手车。知道各位车友对此怎么看呢?
一辆10万的二手车能赚多少
这两天在看《混沌大学》,干嘉伟老师在里面录有一堂课,提到了一句话:
“读起来轻松的叫资讯,只能消磨时间;读起来吃力的叫知识,增长对世界的认识。”
浩子仔细想想,这一期,要么做一点干的内容吧,毕竟大家都说浩子上一期水了一集。
炎热的8月已经是“雨打风吹”去。
凉爽带着夏日余温的9月正与10月合谋,意欲卷走我们的小钱钱。
但凡涉及到钱的事,那都是大事!尤其是买车这么大个件。
一直以来浩子都是鼓励大家最好在炎炎夏日的时候购车的。
因为这个时候二手车市场消费者少,而二手车属于高额贬值商品,商家必须要保证资金流动,所以价格弹性大。对于急需资金周转的个人车主,在这个时段卖车,亏损就比较高,因为市场流通能力差,车商收车要延长售卖预期时间,这个时间成本都在落在卖家身上。
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对于卖方来说,淡季就是风险。
很多二手车从业者都盯着所谓的金九银十,其实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消费者憋了一夏,再加上市场刻意引导(双11,双12之类的节日)购买力会产生一个集中爆发。消费热季,讲究商品快进快出,收价、卖价都会上移,所以滞留超过一周也会赔钱。
但是,二手车金九银十是真的么?
事实上,从8月中旬开始,买方市场已经开始逐渐向卖方市场转移。
以百度“二手车”检索量来了解目前消费者倾向
二手车市场从2011年开始增长,在2012年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波形,随后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波形来看,其实很明显能看出消费者对“二手车”的关注规律——年前、年后处于高峰期,年中低谷期。
大数据分析是有一个转化比的,数据越大,这个比率越稳定,所以关注量的提升,绝对拉扯交易量曲线。
而任何行业,处于短暂的低迷期,性价比都是具有较大优势的。
而通过分析八月的数据,从8月15日开始,人们对二手车的检索量呈现了一个稳定的上升趋势。而这个关注量带来的就是二手车市场的交易变化,也代表着从之前C端
(消费者方)稀缺,逐渐过渡到了商品稀缺。
目前人们的汽车购买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第一,汽车购买是比较重的消费决策;第二、二手车质量品质没有统一标准和完善的保障;所以人们比较谨慎,还不能像互联网购物那样下单、成交,不受时段的影响。
所以,在二手车市场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之前,淡季来买车,那都是好茶好水好说话。
之后,热季来买车,那就是少挑少捡少砍价。
所以,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买二手车才最有性价比?我已经不止一次在文章里说过,那就是6、7、8这三个月了。
“那你不早说,这都8月份都过去了。”
不过,这个过度也没有那么快,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所以趁着大部分人没反应过来,抓住一个淡季的尾巴,还是可以的。(估计,我这篇文章还不至于能撬动市场,引导购买力提前爆发吧)
所以,现在购车讲究一个精准,一个快。
精准依靠技术和时间检索车源,而快,其实就是迅速敲定车况,然后谈价的事了。
检测车这种事我就不说了,今天讨论的是砍价估值的事。
很多朋友都在后台问浩子估值的事,还有砍多少合适,怎么砍价的技巧。
浩子全国淘车的时候,都是组团在市场里逛的,看过浩子淘车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浩子砍价拍板都特别利索。
当然,浩子也跟着别人去买过车,看别人砍价,那价格砍的过程就超级痛苦。
举两个例子:
浩子在西安的时候,陪着检车无忧西安的检测师帮一个客户在4S店检测过一辆现代,是置换车。
这个车当时门脚边喷漆厚了,掉个小皮,露出底部锈迹了。
车看完了,买家想砍价不好意思,一直提这个漆面的事,但是也不明说要卖家降低价格。而卖家就装糊涂,说可以补漆,但是重新做漆面要收费。
然后两个人就在哪里纠结……最后车没买成,还闹一肚子气。
这个问题就在于,买家总想抓理由让卖家主动消减价格,却又拉不下脸捅破那层窗户纸。可是做销售都是人精,你不点破在那里绕,人家就陪你绕,销售怎么可能主动降低价格?除非是有病。
第二个,是在河北,看中了一辆现代。
这个是浩子先看的车,车况没问题。关于价格,要价5W出头,浩子表示这个车,车商利润空间7000左右,10000以内,砍价别太过分,性价比也是不错的。
结果,这个朋友是带着媳妇去的,媳妇不懂车,上来直接就往下砍10000元,直接给车商砍炸毛了。
最后,没买成。
所以,为什么砍不下价?为什么达不成交易?
第一,落不下那张脸,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二,中国传统里“以理服人”的思想观念,光讲理不行,太无理也不行。
第三,不了解价格,只是为了砍价而砍价。
总要砍价有理,师出有名。
要知道,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就应该是物有所值的一口价交易。
砍价这种消费习惯,以及滋养出这种消费习惯的市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车商会预留出砍价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迎合消费者砍价习惯;而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空间,所以消费者都产生不砍价就吃亏的消费意识,而这个意识又指导车商要预留砍价空间。
恶性循环,循环往复。
换一个角度:既然卖家、买家都明白这个道理,都知道这个空间,那么所谓的砍价理由那就是一个遮羞布。
“我不喜欢,这个颜色我看不上……”
“这个前面撞过,我要花钱的……”
“这个备胎没了,好多喷漆啊,真不好看,我还要收拾。”
话说,既然看不上还继续看啥?矫揉造作还不如直接干脆,对于个人卖家可能要照顾面子,因为个人卖家总有人会把情绪参合在交易中,所以需要委婉的,寻寻渐进的砍价,或者说“交流,卖苦”。
对车商而言,车在他们眼里只是商品,赚钱的工具而已。
只要说你准备多少钱买,然后卖家估算这个利润能不能接受就完事了,扯那些理由都是毫无价值,浪费时间的。
与个人卖家相反,车商喜欢痛快的,能成就成,不成下一个。你可以不需要理由的砍价,人家也可以无理的说不卖。
只要“尺度”掌握好,其实交易是很痛快的,所以,浩子和车商砍价很少挑什么话茬,都是直接砍价的,彼此都节省时间。
砍价没有理由,非要说理由,那就是我在用自己的知识保护自己的合理财产。
如上上期,浩子淘的那台准新车日产天籁一样,整个视频里成功的砍价只有简单几句——
“这车底价多钱?”
“便宜你8000,最低15W2。”
“这个价格合适,我很满意。那么能包过户么?”
“不能。”
虽然后面浩子使劲磨这个车商想让对方包过户费,其实浩子心理是二次确认这个车还是否有退让空间,结果是谈不下来。有效的谈价就这么四句定局。
所以,抛开你的腼腆,抛开你的纠结,抛开你的面子。
你是在谈生意,不是在谈对象。
你只需要知道,你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应该让自己花的满意!
合则来,不合则去,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砍价的正确姿势已经告诉大家了,怎么估计价格合理性还是个难点。
目前市面上的估值系统,主要依赖于大数据。
其实现在这个讲究大数据的时代,经验的价值正在不断的降低,但是在某项数据形成规模之前,经验还是很有价值的。
咱们就拿这个月淘车成交的二手车来当做案例来说。
目前【私人定制淘车】的业务已经运行两个月,八月总共成交了10台二手车。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市场价和我们达成的这个成交价,做一个数据衡量。
我就拿前两天刚找的宝马530i旅行版来说,车型相当稀有,因为宝马Wagon太过小众,所以其保值率低的可怜,而卖家的售价水分也特别大。
这辆13年1月的宝马530i,买新车当时办齐了要70+,现在车商售价要35.5W。
看这个网上的要价35.8W,而我们看这辆要价是35.5W,是非常相近的。
很多人喜欢用估值软件来估算价格——
看起来,结合大数据分析还是比较准的。但是要对比个人平台,那就瞎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往下看。
我们这样分析一下:
30W+的车,一般10W以内是以五千为数额标准来砍价,那么三倍的基本价格,砍价程度势必也要过一万五。
车商标价35W5,留出至少一万五的空余给消费者,那就是34的底价。那么这样的售价至少要保证1-2W的利润在里面,那收车价也就是在32左右。
但是,由于这是小众车型,车商必须保证这辆车在今年之内卖不出去,不会导致亏损。那么按照冷门车的保值率10%+来算,这个车在未来一年很可能贬值3-5W左右,那么,车商收这个车的时候就要提前把这个贬值空间留出来。
能在今年以今年的保值率卖出去就是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所以最后33W成交,是个皆大欢喜的价格。
但是我们看一些个人的卖价,那就不同了。
很多个人卖家是不急于把车卖掉换钱的,所以价格不会给的太低,如果我们还参考这种价格和市场去对比,我们就发现个人卖家比车商还贵,那能对么?那还都找个人车源干嘛啊?
所以,再次重申,对比个人车源的参考价也不是很准的。
由此可见,冷门车的水分是非常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卖家对这辆车销售预期比较长。
换一种角度来分析这个事:
不用保值率这个缥缈的词来说,单单凭借经验,30W资金闲置,我在银行办个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5%,存一年还有上万的净利润呢。
倒手二手车,动则几十万的资金。现在国家出台政策,如果车商对汽车事故、水泡隐瞒不报视为炸马扁,要退一赔三!即便不知道是事故车,如果被告也是这个下场。
讲个真事,也算给其他车商朋友提个醒。
浩子淘车的时候也认识不少车商朋友,其中有一个算是在当地实力很强的车商,无论是人脉还是资金实力,都很雄厚的那种。
但是,这个朋友前段日子却摊上一个上火的事。
他手底下因为卖了一辆三十多万的事故车,结果被法院判赔了100多万给买家。
很多人一定拍手称快吧,心想:谁让你卖事故车,活该!
可是,这么想你就浅了。
要是真是卖事故车,浩子也没必要说,因为本身这种欺瞒就是错误,应该受到惩罚。但是问题出在,这个车商朋友自己也不知道这车有事故,你可以理解为学艺不精,坑了自己。
正常来讲,发现是事故车,大不了车商退车就好了,怎么还会被判三倍赔偿呢?
结果一看定性,傻眼了。
法院是以车商有意欺瞒,以炸马扁来定性的!从一般民事纠纷,一下上升到犯罪的维度了……
车商肯定感觉自己很冤啊,毕竟自己都不知道这个车是事故车,一下子赔100多万,对于小车商那就是覆灭之灾了,肯定要据理力争。
可是法院方面却认为:从对行业的认识角度来讲,商品卖家肯定要比消费者更了解行业内幕,而卖家销售商品时有义务将真实情况说明给消费者,如果刻意隐瞒事实就算蒙骗消费者。
最后这个车商朋友只能认栽,因为他也没办法证明自己不了解车况,没找鉴定公司做担保,悔不当初。毕竟,如果是委托第三方检测的,比如像我们检车无忧这种第三方检测机构,那么出现问题,责任就不在车商身上了,顶多就是退车,不至于是炸马扁。
但是,没有证据,谁都帮不了。
现在这类案件已经判了不少于三例,基本消费者一告就是胜诉。
甚至还有车商口头告诉消费者车有事故,但是还是被判赔偿的。可能有人感觉,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都告诉消费者这车有毛病了,怎么还被判啊?
法院很直白。
你说你告诉买家了,那么你拿出证据啊,你录音了么?有纸质书面证据么?没有?那就是口头无凭,别废话了,赔吧。人家消费者手续,合同,事故车都摆在这里呢,人家有证据,法院肯定倾向消费者。
而很多投机取巧之徒开始借此谋利……
车况不透明原本是车商赚钱的利器,现在却成了双刃剑,反而切的自己更疼。
这就导致现在车商卖车,都把问题写书面上。连水箱框架动了,大灯更换都写清楚,看车感觉技术不靠谱的,不得不找检测机构分担风险。
这一看风险比理财还高,一辆几十万的豪车利润不如理财,那还做这个干吗啊?去银行存钱混利息好了。
请原谅我比喻比较粗糙,但是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任何高风险的工作,对应的必须是符合风险的利润。
所以,像这类冷门车,风险极高,30W+的资金质押,如果不能带来高于15000的利润,那就是赔钱。因为商品只有在交易的瞬间才能带来利润,而时间和人力都是不断积累的成本。
冷门、热门?保有量高,保有量低?这些其实都不准确。
所谓的保值、贬值根本上就是看随着车龄的增加,怎样的价格能保证车辆流通速度稳定。而这个稳定的流通速度还要减去维护成本,由此引导出收车价格。
要是再说,这个就多了,了解的多也对大家没有太大的作用,浩子就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了。
本篇真正值得看的估计也就是下面这几段了,前面都是分析,下面算是适合小白学习的经验和理论:
根据基本价预估车商预留空间。(经验都分享)
这个是最常用的。
10W以内的车8000左右利润空间;
20W以内的车15000左右利润空间;
30W以内的车20000左右利润空间;
然后以此类推,不是特别准,这些预估数额是有向下浮动的。
比如:
寄售的雅阁,要价其实5W出头,4.8W成交,但是最后买家可能只拿到4W块钱。
某粉丝想卖车,市场价23-24W的奥迪Q5,车商其实只给21.5W的价格。
……我也不多说了,容易挨打。
虽然我把利润空间的经验告诉大家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购车型来进行估价,而这个估价区间会随着淡季、热季进行切换,热季的话,压缩的空间可能要缩减一半。
讲良心,我们买车不可能按照这个利润空间全砍了。所谓砍价,就是压低卖家利润空间的行为,而不是让卖家不赚钱。
毕竟车商质押资金、联系渠道也是付出成本了,所以交易还是要公平。
大家看的这个仅供参考,只是一个普遍性的,贬值率高,保值率高的都不能拿这个算了。
聊到这里,其实今天的内容已经说完了,相比淘车记,写这个更累。看了这一期,浩子感觉自己已经被掏空了,怎么也要休息一周,下期肯定还有干货的哦!
好了,本期到此结束。
闲来说车,我们一直在路上。
其实,砍价,砍的不是钱,是心情。
其实,估值,估的不是钱,是人心。
——《浩子语录》
二手车一辆能赚多少钱
二手车商买卖一台二手车能赚百分之20。
北美是二手车最发达的市场,因为平民百姓购买旧车时不一定就能买到“第二”手的,而且大多是小轿车和家用吉普车,所以在北美二一种很通俗的叫法“用过的汽车”。
购买优势:
经济实惠:
二手车一般都不是时下车市最新的车型,一般要落后两年,同一品牌同一车型的二手车,晚买一到两年,就可以省掉几千元钱。另外,随着油价的上涨,市民出行成本不断加大。如果市民经济不是很宽裕,买车只为了代步,买台二手车还是很划算的。
(1)“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3)“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13年英伦二手车价格表
2.0双电动座椅以上配置现在市场价应该在8万五左右,黑白色,其他颜色8万左右
2.5的看配置,比同款2.0贵8000左右的样子。
二手车全国各地行情有差异,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