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一年能赚多少钱
挣钱太难了,我是开出租车一天干11,12个小时才能挣一百多元钱,太难了,让人很伤心难过。行者车视角
这就是大货车的无奈,又有谁能懂?
00:32
武汉开出租车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开的士蛮累,心累,伤身体,朋友脱离了苦海不开的士了,但我不知,一日街上遇到朋友,我关心地问:哥们,现在的士应该不错吧。答:没开的士了。再问:那现在在哪发财呀?答:给马云开车。我惊讶,说:马云的车肯定豪华,是么车啊?朋友回答:马车!我立马笑晕,后说:玩回去了,开汽车的玩成赶马车的。
(以上笑话来自网页武汉出租车论坛《的士生活》栏目,以下人物姓氏均为化名)
这是一个笑话,但从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士是一份职业,一但离开后再如何再就业,搞不好就是笑话里说的“玩回去了,开汽车的玩成赶马车的。”
维权上岸的司机多销了证,想再回头开的士挑土,难。不少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司机偷偷摸摸的挑土,但风险很大,军运会查得紧,一但查到,罚得厉害。
胡师傅今年48岁,脱离的士后在家休息了三个月,实在没有什么好事做,去香港路一家物业公司停车场做车童,拿着2600元工资,不管社会保,每天面对老板凶巴巴的脸色心里极为不爽。过去开的士,不管怎么说,不必看人的脸色,现在给人打工,一不小心就丢了饭碗。
赵师傅今天43岁,去年与公司清算后退出的士行业,在二七路开个餐馆做早点,4个月亏了3万多元。赵师傅觉得,做早点不但累,还亏,还不如去开的士。
钱先生今年41岁,去年离开的士行业后,在汉阳赫山开了一家的士快餐店外加换的士坐套服务,靠的哥的姐的支撑,其景况只能勉强支撑。
万先生今年55岁,几年前就退出的士行业,在家族所属的公司从事管理运输工作,请了三个曾经的的士司机都不中意,最后决定不要的士司机了。万先生觉得,的士司机的身份转变存在观念问题,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处处要别人围绕他的想法行事,好象他是老板样的。
周先生今年46岁,去年离开出租车行业后,把公司清算的钱去买了辆网约车,开得提心吊胆不说,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主要是没有压力,不象开的士有租子钱的压力,起风下雨都得出车。网约车没有压力,朋友叫打牌,心痒,魂勾走了当然放弃营运。
王师傅今年39岁,去年跳出的士行业后,经人介绍到迁拆公司工作,一次冲动把拆迁户打伤,领了15天刑拘,虽然拆迁公司并没有开除,但妻子坚决不让王师傅再去做拆迁了,现在只能偶儿帮相熟的的士司机顶个班混些零花钱。
杨先生50多岁,十年前维权离开的士行业后,发挥自己能唱歌的特长,干起了教学生的行当,有时也接单子做电视剧里的群众演员,收入还过得去。
阿星,经视主持人,曾经的江城的哥,现在的江城名人。阿星退出的士行业时在娱乐城串场演出跑穴,最后跑到经视,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
……
从的士行业脱离出来,以为脱离了苦海,但并不是这回事。不管怎么说,过去开的士,是一份稳定的职业,只要用心的开,亏是不可能的。丢了的士职业,谋生变得不确定。做生意吧,伸手**,伸脚打脚。打工吧,要看老板的脸色。在家休息吧,一家人要生活,总之,难!
不少人离开的士后不知茫然所措,如同落花随流水,四处漂泊,体重(有专业特长)的沉入水底找到自己的位置,体微的任由流水冲到哪里就是哪里,如其这样,不如留在枝头当风景。
所以,开的士以下策从之,就是不求赚很多的钱,只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你决定离开的士行业时,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专业特长,是否找好了后路。如果没有,劝你骑着马找马,不然,从一个苦海掉进另一个苦海。
出租车一年能挣15万吗
同样是开出租车,有的说月赚3000,有的说月赚7000,有的甚至哭诉赚的钱减去油费和上缴给车队的钱,连房子都租不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即使是这样的体力活,主要你肯动脑,会整合资源,并且足够专注,一样可以出类拔萃。——维小维
前不久,从厦门坐飞机回来,坐上了一辆出租。
师傅跟我闲聊,他说,你已经是今天我在机场接到的第5个客人了,还有5个就达成今天的目标。
我惊了!五个,还有五个?那就是说你一天要跑10次机场了?
他呵呵一笑,是啊,我就是专门跑机场的,目标一天10次。其他司机能一天跑个三五百,我拼一点的话,能跑2000。
这激起了我这个公号狗强烈的好奇心。
我听说过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有的说月赚3000,有的说月赚7000,有的甚至跟我哭诉赚的钱减去油费和上缴给车队的钱,连房子都租不起。
我瞄了一眼出租车头的运营资格证,师傅姓郭。这真的是老司机了,怎么算,他一年都能赚个40万了,这当中到底有什么做生意的窍门呢?
1
专注是一种战略,一般人并不懂
“我之所以只做机场,是因为这条路线足够长,还不堵车。”
郭师傅一句话,就戳中了选择的要点。
他跟我提到,刚刚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不懂路,不懂客,更不懂开出租车这一行的秘诀。每天就在大街上瞎逛,遇到一个客人是一个。
后来,他终于懂了,开出租,无非就是出租时间。
“你看啊……”他一边稳稳拿着方向盘,一边有点得意地说,
“我一天就开12个小时,如果其中空载3个小时,堵车3个小时,我一天有效的赚钱时间只有6小时了。只剩下一半了!其他一半是白干!”
开始明白到这一点,他就聪明了——别的司机,到了早高峰、晚高峰都在拼了命地抢单,跑市区,跑写字楼。
他呢,反其道而行,想方设法逃出市区这个魔咒,往机场跑。
这车一堵就半个小时,半分钟动一动,真的赚不了多少钱之余,还耗油得很。
果然,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动脑子。不总结、不改进、不优化,你就活该待在末位!
如果仅仅是一个“聪明师傅”的案例,也是没什么特别的。
我见过的聪明师傅太多了,脑子转得快,数字算得精的比比皆是。但是像他这样,完全专注在一条“机场线”上的我真的不多见。
我问,师傅,你每天面临的路线选择怎么多,咋就只跑机场呢?
他带着行业大哥的口吻反问我:你知道,我们开出租的都有哪三大要诀?
还没等我装一下无知小白兔,他就自问自答:跑得快、跑得远、跑得专。
“你看,前面有一段小坑洼,我早就知道了”他自信满满地说,
“你再看,前面红绿灯大概多少秒,该从哪条车道拐弯,甚至过收费站哪条道更快一点,我通通都熟悉得可以背出来。跑熟路,反过来让我跑得更快,赚更多钱。省下来的时间,休息,养精蓄锐。”
我肃然起敬,他在我心里不再是简单的会算账,更加是一个具备“创业基因”的个体户。
之前我在看投资项目的时候,有的创业者想法一开始就非常宏大,非常多元!产品还没做出来呢,就往生态、圈子、矩阵去打。
执行起来呢,更加是东打一炮、西打一枪。
我碰到一个创业者,本来打算做游戏的,开发了半年做不出来;
就跑去搞直播,开发了半年又搞不出来;
又改行搞互联网医疗……
钱烧了一茬又一茬,就是没搞成一件事。
这个时代,机会遍地,诱惑太多,反而更让人把不住方向。
而现在,你只要想起超大卖场,就会想起沃尔玛,绝对不会想起屈臣氏;
想起治秃头,就会想起霸王洗发水,而不会想起海飞丝。
想起新中产生活方式,你会想起“一条”,而不会想起“老道消息”。
那些专注在一个方向上做到极致的人,都在某一个单一领域内做成了标杆。
连个出租车师傅都懂,专一跑一条线,才能跑得快、跑得远。还能省下时间,别人拼命、他休息。
反而是某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单方向都做不好,还垂涎别的领域,整天用“夜以继日”的瞎努力来感动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赚得多的人,反而显得不太努力。
他们的努力都花在定位里。
2
资源不需要拍马屁,只需要满足“共同需求”
我听着听着有点奇怪了,师傅,你从机场回来一定能等到客人,但你又怎样保证每一趟送的客人都是去机场的呢?
他哈哈一笑,“这你就不懂了,我可是有工具的哦!你看……”
我被眼前一个黑色的东西给晃花了眼,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对讲机。他在广州可以说是到处是眼线呢!
比如说,每一个酒店,都会有很多去机场的客人。他老早就跟酒店的关键人物——门童,做好了经济工作和思想工作。
一旦有机场单子,门童就提前通知他们当中某个人。
这时候,对讲机就隆重登场了,那个收单的人就会通过对讲机给兄弟发单,保证附近的师傅能第一时间接上。
在这件事里面,门童、收单的师傅、接单的师傅统统受益,所有的人都是被撬动的资源。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有一句话特别经典:“共同需求,是人脉资源的核心与本质。”
资源这个东西,表面看都是靠关系、靠送礼和拍马屁。实质上,还是靠“共同需求”去达成。
聪明人,都会找到这个共同利益点,然后让大家都为之共同努力。
门童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权力寻租。就一个小小门童的权力也可以寻租,你是想也想不到的。
收单师傅需要什么?他可能需要带头大哥式的一呼百应。他也需要闲暇之余多赚点钱。
而接单的师傅,就是接我的郭师傅,他需要的仅仅是每一单都是去机场的客人。
三者的利益无缝衔接,就这样被串到了一起。
我们平常人眼里看似根本不可能的“单单皆机场”,通过他们巧妙的资源串联,居然就被做到了。
而现在,郭师傅对于哪个酒店更多机场客、哪个时点客人会集中出发、哪个门童更积极发单都了然于胸。可以说,把机场这条线做到了极致。
我忽然想起我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一个对我影响至深的合伙人说过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难做的事情,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当你认为困难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只能说明你已经停止了思考。
3
会赚钱不稀罕,稀罕的是懂得孵化壮大
本来到这里,我觉得郭师傅的事迹,已经足以写一部“出租车司机创业宝典”,让所有小新丁都放在枕头下面每天拜读100遍。
没想到,过了一会,对讲机响起来了,对方说:“xx写字楼附近有白领要到机场,附近的兄弟谁抢单?”
原来,厉害了,除了酒店门童一条路,郭师傅他们还有一个严密的组织。
这个组织大概人数差不多百人,覆盖面其实也不算少。
谁要是在某个地点附近发现了滴滴机场单,他自己又不愿意去的(一般是临近收工、附近堵车、准备吃饭、或者是车子没油没气之类的原因),就通过对讲机招呼这个组织里面的师傅。
有人要接的,那个地点的师傅就会开另一个账号帮他把单接下来。
这个小团体,定期会对这些单子进行分账,还有严密的一个衔接对接的办法,保证做到这群“的哥”的机场单子源源不绝。
你看,这不就是加盟店的模式吗?
统一的团队,分散的军队,既各自经营,又中央分账。
结盟这件事,从古到今,无处不在。但是却被一群出租车师傅如此专业地运用。
本来彼此之间是竞争的关系,经过这样团队化之后,竟然变成了互助的关系。
一个人赚钱就是小钱,一群人赚钱才能滚动变大。
这帮师傅,不仅仅懂得跨行业笼络资源,还能本行业孵化矩阵,真难怪他一个月能赚新司机的三五倍收入。
毕竟,任何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联盟,只有孵化,才能让资源得到盘活和传承。
4
思维的格局,利益的洞见
和郭师傅道别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他所悟透并且实践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甚至在职场中,都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
只是,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更多普通人,都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抱怨条件,抱怨市场,抱怨出身。
对比这位有头脑的师傅,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论条件,出租车师傅的团队,既没有百万级融资给他们烧钱探索,也没有创业大师给指路,统统都是他们自己摸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市场,自从网约车出现之后,出租车是越来越难做了,拒载、挑活儿、拼手速,也渐渐难敌高涨的成本和竞争的大潮。
论出身,出租车师傅基本上都是底层,没什么富二代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文化一般,才做了这一行。
这个最普通的行当,依然有高手能做到月入过万,依然有小白,租完房子还不够钱吃饭。
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勤奋,不是理想。
更多的是,思维的格局,利益的洞见,和执行的魄力。
精明和愚蠢,从来都需要时间去证明。
现实,更多的时候像个刻薄的婆娘。
她用时光,杀死那些无病呻吟的所谓梦想;也用时光,把肯动脑又肯实干的人,送到了彼岸。
以前出租车一年赚多少钱
十年前出租车司机可以挣一千三,出租车,供人临时雇佣的汽车,多按里程或时间收费,也叫出租车,台湾称作计程车,湖南,广东及港澳地区称为的士,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一带则称为德士,出租车英文taxi为taximeter之略称,即为计程表或里程计。
出租车的介绍
出租车司机算是比较火的一个职业,经常有网友在网上在线咨询如何办理出租车从业资格证,有的人以为,只要自己已经取得了驾照,就可以从事出租车的运营工作,其实,从事出租车运营是要取得相关资格证才能上岗的。
在咨询了相关人士以后,我们获悉,如果想报考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第九条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有关规定,必须从初次取得相应驾驶证三年后才能报考。
根据你申办道路经营性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需携带本人驾驶证,身份证,到有资质的驾校报名,并参加培训和考试即可,经考试合格后20日内颁发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