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菜贩子一车菜赚多少钱
【yiqing打乱了一切,邓老师又去买了一些菜囤在家里】
1.买了一些白萝卜,1-1.5元一斤。刚开始封锁时,大家都在抢菜,萝卜卖5元一斤,我买一条白萝卜就花了9元,简直是天价!他坑了我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生意了。
2.那时候,白菜6元一斤,现在1.5-2元一斤。一解封,菜价全面回落!yiqing前我买洋葱1.5元一斤,yiqing后3元一斤。
3.yiqing导致到家恐慌性消费,菜贩子的生意特别好!他们的菜涨价了也不愁卖不掉,他们拖了一车又一车,赚了不少钱。一天之内卖掉了之前一周的量,生意特别好!
4.菜场很多菜贩子的菜不是自己种的,都是从两湖贩来的,他们也不吃自己的菜。只有少数菜农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就拿来卖。
5.那些搞生意的基本不吃自己做的东西,只让消费者吃,因为他们知道这东西有问题,吃进去了对身体不好。比如开餐馆的,比如卖烤鸭的。
菜贩子一个月收入
#三农高热选题创作#
蔬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中的“一把手”,都会经常和蔬菜**人员打交道,领略他(她)们的经营之道,特别是“囗才”。但从事蔬菜行业,表面上轻松自如,实际上特别劳累人,最起码要起五更、睡半夜,要有心机,特别“上货”不能看走了眼,并且要根据前一天的**情况把握今天的购货量。既然**蔬菜不容易,肯定和利益有关,那么,卖1000元的蔬菜,能赚多少钱?
春节前的有机菜花,出棚价在3.50元/斤,零售价在7元/斤以上
蔬菜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看”多少利润蔬菜价格,起落较大。反季节蔬菜,要比时令蔬菜价格高的多。例如甘蓝菜,在春节前,出棚价在2元/斤以上,而仅过了3个月以后的4月份,出棚价降到了2角钱/斤左右。作为**商来说,在价格高和低时,“看”的利润就不一样,并不是固定每斤赚多少钱,但也有一定比例,更确切地说要有“起步价”。
【一】反季节蔬菜,价格高,但**少。由于特殊的种植环境,管理费用的提高,所以源头价就高。再经过中间商加价,**价格就要高得多。那么,**商卖蔬菜时,会加价多少呢?一般情况下,加价和中间商的收购价相差无几。例如,春节前后的有机菜花,中间商去大棚种植户收购时的价格是3.50元/斤;中间商由于整买整卖,**数量大,加价在0.50元/斤以上(“货”快时加至1元/斤左右);**商的零售价就会定在7~8元左右,也就是说零售商赚的最低价格也会和种植户持平。如果卖出1000元的有机菜花,蔬菜**户就会赚近470元。当然,这仅是按数字算,真正赚多少,后面再详解。
4月份以后的甘蓝菜,出棚价0.20元/斤右,零售价在1元/斤左右
【二】作为蔬菜**户,时令蔬菜的优点是销量大,但利润低,有的蔬菜仅卖1元/斤(如图①),既使无本经营,卖出1斤也就赚一块钱。但这是我们购买者的想法:买卖争分文,**商既和中间商争分文,也和客户争分文,因为每争一分,就是利润。虽然时令蔬菜价格低,但**商的利润,最低要赚一半,这就有了标题中的那句话:“青菜贩子,赚一半子”。例如进入4月份后,大棚、弓棚内的甘蓝菜,出棚价在0.15~0.20元/斤,中间商每斤赚0.20元,而**商的零售价在1元以上,有时卖至1.50元,可以说是高利润。这期间,卖1000元的蔬菜,按这样推算,可挣600元以上。但实际操作起来,还真赚不了这么多,具体原因下面解释。
正常情况下,卖1000元蔬菜,能挣多少钱?前面说过,反季节蔬菜,每卖1000元,就能挣470元,而时令蔬菜能挣600元以上。但切忌,这都是根据固定数量和固定价格,“照这样计算”得出的数字。但真正挣的,要比这些数字少得多。
首先说数量:从中间商那里购进100斤蔬菜,卖出的份数越多,掉称越多。既便你是用电子称,准确度高,但蔬菜的别称是“水菜”,在零售中肯定有“风耗”,再加上买菜时,只能多点不能少点,买1斤给1.1斤行,但给0.9斤不行,所以这100斤蔬菜,如果卖50份的话,要赊去5斤左右;如果卖的份数超过70~80份,10%的利润就没有了。
再说价格:卖蔬菜,时间性很强。例如前面提到的有机菜花,进价4元,卖7元以上,这是早市价格;但过了中午后,价格会直线下降,有时保本就卖,有时赔本也卖,甚至有时会扔掉。例如在集市上,4角钱购入的甘蓝菜,一开集卖1.50元/斤,10点多以后卖1.00元/斤,11点多卖1元钱1斤半,12点多卖1元2斤,超过1点卖1块钱2个,最后按“堆”卖。所以平均下来,卖1000元的蔬菜,正常情况下挣300多元。
**蔬菜,特殊情况下有挣有赔做生意不同于打工:工资固定,干一天说一天。**蔬菜也一样,既要有人脉,有固定的客源,销路好;同时关键要会“上货”,如果看“走了眼”,准赔无疑。这其中,需要把握市场的风向:近段时间哪种菜紧缺,最起码销量好。因为市场行情不断的变化,所以需随时掌握。例如昨天芫荽价格高,**好,利润大,今天你“猛”上货,结果一个市场上的**商都上货过“猛”,高价进,低价出,否则“烂”在手里。但今天你进的货独一份,“缺者为贵”,今天你的腰包肯定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卖出1000块钱的蔬菜,挣多挣少可想而知。
总之,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商为我们提供了较大便利。既然有付出,肯定就需要有收益。作为蔬菜**商,进货时在半夜,卖菜时苦口婆心,卖出1000元的蔬菜,能挣300多元也不容易。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卖1000元的蔬菜,而在集市上卖菜的,能卖到1000元的,微乎其微。
一车菜卖了15元
来源: 证券时报
售价太低,不仅仅是农民生活着落的问题,也代表着自我价值的折损。
余胜良
一车菠菜,1300斤,卖15元,河北邯郸农民夫妇的遭遇令人心酸。在整个农林牧渔产业链中,处于种植环节的农民承担风险太大了,而且这个风险基本上不可避免。
他们骑着机动三轮车,车后面装着他们精心从田地里收获的菠菜,码得整齐,用塑料布包得严实,农服穿着花棉袄,包着红色厚围巾,好像在上个世纪一样,她一定是经常户外劳动,需要厚衣服抗寒,需要厚毛巾挡风。衣着神态,都显出他们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机动三轮车也是现在农村非常实用的运输工具。
这个交易是真的吗?不少读者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个新闻下留言。因为是非权威媒体的报道,所以这个交易真实性一时难以考证。但即使这个交易不存在,也不代表没有类似事件发生,很多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读者留言称曾有这种遭遇。
我周边就有过类似案例。有一年西瓜不好卖,瓜农直接放开,随便摘随便吃,不要钱。有一年萝卜行情不好,农户让路人随便进地里拔,也不要钱。我幼时曾跟着家人卖菜,到了菜市场就要千方百计交易掉,所谓货到地头死,拉回去价值为0,没有谁欺行霸市。所以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展示某某地方水果滞销,商贩压低价格,或者干脆没有收购,会相信那是真的,他们辛勤劳动,希望获得的收获,要化为乌有了。
农户们辛苦耕耘,劳动成果表现在蔬菜、瓜果上,这些成果要传递到真正需要者手中,价值才能呈现出来,如果能捎带赞扬两句那就更好了。如果遭遇自然灾害,种田亏损,农民不会那么难过;如果丰产但是没有人收购,就好像辛苦被糟蹋在地一样,尊严也被践踏,那就太难受了——价格太低,不仅仅是生活着落的问题,也代表着自我价值的折损。
想象一下,将1300斤菠菜从地里拔出,整理好,装车,运到市场里,这个过程需要多少钱,仅仅将1300斤货物搬上搬下,市场价可能就要15元钱。农户付出的劳动绝不止这15元,他们付出如此多劳动,想要到市场去兑现时,却被严重不等价地对待。
而另一方面,商户又是以市场价来做交换,因为蔬菜不好**,蔬菜品相不好,他们付出劳动,是要得到收获。没有人愿意赔钱,这是市场交易,菜农和菜贩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竞争发生在菜农和菜农、菜贩和菜贩之间,菜农没有办法找到更高出价者,这是不得已。
菜贩的竞争行为,只是为了获取合理利润,无**议。表面看,大城市蔬菜价格比田间地头高好几倍,不少人将菜贱伤农归结于流通环节,这根本说不过去,流通环节要成本,也要利润,卖菜并不比卖其他商品利润更高。
我们熟悉的许多职业,都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就是没有利润不做,比如我们付出劳动,不可能倒赔钱给老板,在外面卖商品,除了尾货打折,不可能低于进价,隔一段时间就要计算下收益,而且收益很容易计算,这是非常成熟高效的商品交易市场,连游走的街贩都大概知道自己能赚多少钱。
但是在种植环节,这些很难计算,蔬菜瓜果是经济作物,相比大田作物投入劳动更多,投入资本也高,所以一亩园十亩田,但是这些投入要在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后,才能通过商品**出去,而这些作物因为比较难以保存,难以避免集中上市,价格波动很大,有时候的确能赚钱,有时候却又血本无归。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行业,竞争最为激烈,一旦行情不好已无力改变。我此前曾采访一个菜农,他的办法是每种蔬菜都种一些,平滑风险,但是现在要专业化,需要大面积种植,这是大趋势,不得不顺应。这就导致菜农种菜像是**一样。
免责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内容旨在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菜贩子倒菜能赚多少钱一斤
一车白菜商贩能赚多少钱
你这种方式生意方式可能要问 一车会赔多少钱 因为这个差价不会太大 而你不一定能卖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