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写一本书能赚多少钱
昨夜临睡前,刷到一位女作者,收益从每天3000+,降到现在1块钱。大概了解一下,未知全貌,不做评判,只是我觉得放弃写作实在可惜,也没必要!
首先这位作者说到自己因为私信被骂,精神压力承受不住,于是断更了数月。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不能妄自推测,小寒对于喜欢写作这件事就喜欢唠嗑几句。
首先第一点,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且不论它能不能赚钱,都应该坚持。小寒曾经分享过,我写小说那会,数百万字都是手稿,别说赚不到一分钱,连一个读者都没有,只能孤芳自赏!
这是当我听到这位作者打算放弃写作,觉得很惋惜的地方。
其次是第二点,小寒自从写作以来,全网也有30多万粉丝,私信一直是打开的。每天给我留言的朋友有很多,催更的,咨询的,交流学习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私信骂过我,真不知道是侥幸还是荣幸,总之很感谢大家的厚爱。
另外对于写作变现这件事,小寒曾亲自向一位叔叔请教过,对方是央视导演,很多知名节目,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曲苑杂谈》的都是他笔下的作品。
自从那次向徐而缓叔叔请教过后,我对写作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我也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于是我放缓了写文章的进度,开始自我认知,每天读经典,从古人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一个好的作者,是不要太过在意旁人眼光的,更不能被世俗所左右,否则因为一点压力就要放弃,岂不是贻笑大方?
最后一点是我想对很多作者,也是对很多粉丝读者说的,心若向阳何惧魍魉?
小寒做事情不喜欢遮遮掩掩,记得去年做@寒枫hfy 这个账号签约了平台,成为了平台签约作家,那时候写微头条和问答也是篇篇爆款,于是遭人妒忌,在背后各种小手段,可我还是我,对此不闻不问,活的依然潇洒,对方却把自己毁的面目全非,现在已经查无此人!
对于分享写作变现这件事,大家看这位姐的分享,就知道我平时说的是真是假。我写的是文章,比对方的微头条和问答单价还要高出很多,另外文章还可以分发很多平台,因此在收益这块不用再过多的解释。
另外头条的专栏作者是不多的,因为想成为专栏作者的前提条件是账号没有任何违规记录,且账号审核为优质账号。
很多刚加入创作的新手小白,不懂自媒体账号运营,被别人一顿忽悠,结果账号违规扣分,看似没什么影响,等信用分恢复还能继续创作。
于是很多作者攒了几万粉或者更多粉丝时,想开专栏又没资格,于是为了继续变现,便只好走了偏门,变成大家常说的“镰刀”!
私下做培训的作者有很多,也并非都是泛泛之辈,这一点大家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能一棍子打死。
小寒曾经被很多机构邀请,对此行业有接触过,因此深知其中门道,当他们的理念与我不同时,我便果断拒绝了。
我写作这件事,家人,亲戚,朋友都在看着,坑人的事情绝不能做!其实像那类人都有很多微信,具体什么原因不必多解释,而小寒只用一个微信,既是生活也是工作,因为在我看来,写作就是我的工作,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有什么见不得人呢?
小寒最初教别人写小说签约今日头条,成功一个人平台奖励我200元,后来也创办过@浮生商学院 ,帮助过数百位作者实现写作变现的梦想。
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每一个认真学习的朋友,都实现了自己写作变现的小目标,所以除了一无所知的键盘侠,几乎没有人会骂我。而且那些朋友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放弃写作,我也会一直负责到底!
后来之所以放弃培训营,是因为很多走出去的学员,他们和我对写作的初衷不同。我不想看到他们,从我这里学到写爆款的经验和技巧,慢慢地就走上了偏门。
真的很感谢读者对小寒的喜爱和支持,这一路走来,没有这一点点的积累,哪有现如今的我。
我现在想得挺通透,于是把自己这些年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写在专栏里,有20多万字,相当于一本书放在主页上。
大家想学习自媒体写作的朋友,也不用报这个班那个班的,买本书学习就好,有不懂随时咨询我。
如果大家学了还不会,我建议该干嘛干嘛,千万别耽搁了上班,就当写作是个兴趣爱好,继续坚持练着,万一哪天又行了呢?
不管大家有没有放弃写作,我都在那里等着。就像我截图的那样,如果有一天你们想起我来了,就来和我唠嗑几句,你开心,我也很开心!
小寒的脾气虽好,但也不是任人欺负,不过还是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喜爱和支持,千万别私信骂我就好![偷笑]
下方专栏内容写得比较多,想学习写作的朋友可以花几分钟了解一下,也就一本书的价格,当我挣个劳工费了!
写一本书的流程
文/强大的小萌萌
本文共计1548字,预计阅读3分钟
收到很多朋友问我关于写书的问题,今天总结了一下我从0到1写作一本书的整体流程和具体的方法,希望能给想要写书的你一些帮助。
一、写书的步骤写书肯定不是一上来就从第一个字开始写,而是要先构思和搭建框架,整体过程大概是五个步骤:
1.前期构思
2.列出书籍大纲
3.写样章
4.每天写作
5.修改
下面来分步骤说说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二、步骤拆解1.前期构思
写书前,先要把自己这本书的内容考虑清楚,你可以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和其他同类图书的区别?
3)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如果前期是编辑找到你让你写书的,那这个时候就要跟编辑好好沟通,达成对书籍定位、书籍主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共识。
2.列出书籍大纲
确定图书主题和方向后,列出书籍大纲,书籍大纲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书名(暂定名)
2)目录(精细到模块的标题)
3)全书的思路
4)预计的字数
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视角去写大纲和标题,让读者从大纲目录就能拥有直接的获得感。书籍大纲可以按照某种逻辑结构搭建,也可以考虑与主题相关的,读者会面临的几个问题,然后每一章逐一击破。
需要注意的是,书籍大纲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想清楚想透彻,否则后面写了好几万字又觉得整体书籍框架有问题,调整起来会非常麻烦。
3.写样章
样章体现了作者的逻辑表达和文字功底还有行为风格。样章可以是书籍的第一章,也可以是书籍中体现核心内容的章。
写样章前可以先为这本书构想人设,这决定了写作这本书的风格。给出一个样章的写作框架:
1)导语(或故事),引出问题
2)下定义,给出结论
3)用案例论证结论
4)给出解决方案+金句
当然了,不同的书籍会有不同的写法,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来写。
把书籍大纲和样章搞定后,就可以提交给编辑审核,根据编辑的意见进行修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下一步。
4.每天写作
为了提高写作效率,将写作过程进行任务拆解写作环境和工具准备这两点在后续来做展开讲解。
5.书稿修改
最后一定要把书稿通读一遍,做最终的修改。我给自己留了一周多的时间做修改的工作。
如果可以,把书稿打印在A4纸上看会更容易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几个朋友阅读,帮忙提出反馈,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三、书稿的写作方法1.写书的过程拆解
一般的书稿都要10几万字,看上去工作量很大,难免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进行拆分处理,利用甘特图做一份写书推进表,标明写书的时间和进度,推进写书进程。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书稿的具体内容,预估每1-2天写一篇文章,最后留出配图的时间还有修改文章的时间。
2.素材
其实很多文章写得慢或者写不出来都是因为缺素材,如果你要写书了,就要养成提前收集写作素材的习惯,在写书时就能省下很多事。
我在写书前就把书籍的大纲列在了“印象笔记”里,分出不同的文件夹,然后当我去浏览文章或者看书时,一看到比较好的内容和触发灵感的内容,就赶紧收集到云笔记里。这样在写书的时候,写到哪里直接点开文件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素材参考,节省了很多时间。
四、写书的环境写一本书,要连续几个月每天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最好给自己创造一个优质的写作环境。
1.整洁的书房环境
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也会变得清爽干净,有助于提高写作效率。写书前把自己的屋子和书桌都收拾干净,每天早上做整理。
2.一些提高写作效率的工具
机械键盘能够提高打字的速度。
电脑架如果你用的是笔记本电脑,可以用电脑架把电脑垫高,防止总是低头写作得颈椎病。
舒服的座椅番茄钟的软件写作时最怕走神,使用番茄工作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专注写作。可以买一个番茄定时器,或者在手机上直接下载跟“番茄工作法”有关的软件使用。
3.为了防止他人打扰,把微信状态设置为“闭关”
以上就是关于写书过程的一些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
年赚10亿要看什么书
以下文章来源于邱处机,作者邱处机
出生于1976年的樊登是个学霸,本硕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后来还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影学博士。
踏入社会后,他做过央视主持人,也当过大学老师,甚至还开过饭馆,但真正让他迎来事业高峰的是说书人这个身份。
2013年,当樊登在大学兼职讲书收入达到5000万元时,他创立了樊登读书会,开始全职投入知识付费的创业。
樊登读书的产品简单。主要以365元年费的会员卡为主,一年为你讲解50本书,却能产生99%的毛利。
樊登读书的用户广大。从黑龙江的边境小县到北京,从小学生到老人,不受年龄和地域的限制。
樊登读书的渠道强悍。在线下,它有着数千家分会性质的代理商遍布全球;在线上,樊登读书的短视频矩阵遍及所有社交渠道媒体,甚至各大主流媒体平台。
截止2021年9月,樊登读书的注册用户数接近5000万,2020全年营收超过10亿人民币。
樊登因此与罗振宇、吴晓波、李善友被大家并称中国“知识付费四大天王”。
虽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但相对于商人,樊登更认可自己教育者的身份。
他曾表示,商业的本质是取悦,教育的本质是改变,而他做的是教育。
同时,樊登也非常推崇低风险创业。在他看来,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冒险的人,而是更善于控制风险的人。
处机通过对樊登公开演讲和专访的整理,和大家分享一下,樊登关于创业的一些思考。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
YIWO SPACE
01
用“非对称交易”构建“反脆弱”商业模式
风险有限,收益无穷
很多人都被“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句话给耽误了。
其实,风险和收益之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变量,这个变量叫做能力。
比如说走钢丝。对于我们这样从没练过的人来说,走钢丝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但对于一个杂技演员,甚至是一个退役的杂技人员来说,大家都会觉得太简单了。
创业也是一样。李嘉诚曾说过:“别人都说我善于冒险,其实讲错了,我这一辈子创业,没有冒过一点儿风险。”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一开始,李嘉诚卖塑料花。他在别人工厂里干过,知道塑料花怎么生产、怎么卖掉、能赚多少钱等等,清清楚楚。而且他请的生产和销售,都比他过去待过的工厂还要好,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后来,他投资房地产,也有人说他冒险,他还是觉得不对。因为李嘉诚在投资房地产的早几年,就开始研究那些标的了,他心里很清楚它们都值多少钱,所以就只是等一个最好的价格进入而已,不是冒险。
所以,让你风险变大的绝对不是创业,而是你的无知、傲慢和不学习!
创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冒险的人,而是更善于控制风险的人,创业者必须懂得这一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反脆弱的商业模式来降低创业的风险。
什么是反脆弱的创业项目呢?最重要的设计特征是成本有底线,但收益无上限。我们把这种设计结构叫做非对称交易。
举一个例子。有一本书叫《经营者养成笔记》,作者是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解决了社会矛盾。
比如说苹果为什么了不起?
以前做诺基亚的人相信,如果你希望手机拥有电脑的复杂功能,那手机一定要跟电脑一样设计复杂。
乔布斯则认为,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复杂的手机,但希望操作是简单的,这是不是一个矛盾呢?
后来诺基亚不解决这个矛盾,因为它不解决也能卖得很好。苹果说,如果我不解决,我就没法超过诺基亚。
所以乔布斯要求员工整个屏幕上只能有一个按键。等员工搞出四个键后,乔布斯看都不看,直接摔碎。再搞出两个键后,又被他摔碎。直到最后只出现一个键,那就是第一代Iphone。
而柳井正当初继承优衣库时,心中也有一个理想:好的衣服也可以便宜。
于是他不断在全世界寻找能够制作便宜又质量好的衣服的厂家,最后在中国找到了。
这件事最难过的是中国的企业。它能生产又好又便宜的衣服,但最终大多数钱被日本人赚走了。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服装行业都在打价格战,讲究一分钱一分货,没有像柳井正这样对品质和价格都较真的人。
柳井正天天盯着生产线看,天天和厂商吵架,超薄的利润把中国的服装厂家都给逼急了。
怎么办呢?他就不断讲,现在这个产量不赚钱,但万一这个衣服卖100万件呢?卖到100万件后,柳井正又说万一1000万件呢?这种情况下,中国厂家不得不咬牙答应。
后来他们有一个很轻薄的羽绒服卖了8000万件,优衣库最终与中国服装厂家达成了双赢。
我们樊登读书也是这样。现在大家其实有读书的需求,但又迫于时间的紧迫,没法做到大量书籍的筛选和阅读。
所以我们做的这件事就是帮大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重新激发对阅读的兴趣,最终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YIWO SPACE
03
创业的前提
既解决真问题,也能快速增长
我见过非常多的发明人创业不赚钱,原因是发明人创业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把他们的发明卖出去。
一个大哥曾向我推荐他发明的汽车自动保护罩。
他说很多人罩车,车衣前面拉一下,后面拉一下,够不着。所以他过去几十年倾家荡产研究出了一个产品—乌龟壳,拿着一个摇控器,乌龟壳一转,沿着车身滑下去,最后有一个橡皮筋把车完美罩了起来。
“樊老师,你算算中国有多少辆车,每10辆车只要有一辆装上我们的产品,我们就超过比亚迪了。你想不想试一下?”他向我发出邀请。但我拒绝了他:我车脏了可以洗,我们家也有车库,暂时用不着。
他不甘心,又嘀咕道:你不是目标客户,别人是。我说别人也不是,发明人最大的创业风险就在于他爱的不是问题,而是自己的发明,这样非常可怕。
在你头脑发热创业之前,不要着急卖房子,不要先去筹款,你要先验证这是一个真问题。
什么叫真问题?用学术的话来讲,叫做验证它的价值假设,这事有人愿意买单才叫做有价值。
我做樊登读书会的时候,不是一上来就做APP,我那时掌握最高级的技术就是电子邮件,但我要解决人们不读书的问题。
那该怎么办呢?我跟学生讲,我每年把读过的书做一个PPT,以电子邮件发给你,一年读50本,就给你发50个PPT,你是否愿意花300块钱购买,很多人都愿意并下了单。
我回家以后就把PPT群发电子邮件,发了之后就退回来一半,上面显示垃圾邮件。然后我再发,过了大概一两个月,我发现问题不对。为什么呢?竟然没有一个人给我反馈。
于是我问一些同学,我给你们发的PPT都看了吗?大多数人这样回复我:没事,樊老师,我攒着过年一块儿看。
他压根儿就不看,说明这个方法根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我当年是一个手里很有钱的人,我又很爱我这个发明,我会怎么办?坚持优化,把PPT做得更加精美,雇一些打电话的人提醒他们看。现在回头看,幸好当时没有钱。
所以我的关注点不在我的发明上,那在哪儿呢?问题上。
既然你们不看PPT,那我就组织一个线上课堂,大家拿着手机在微信群听,不用花钱。讲完后,很多人说好棒,学到很多东西,我也有朋友想听,可以发红包交钱。
到了第二周,我就拿了两个手机来开展业务,不承担任何风险。如果干不了就回大学继续教书,如果干成了就做一个公众号,公众号做完了就做APP。
你可以发现,虽然我发PPT没人看,但是这PPT有没有价值呢?有,它验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读书这件事有人愿意买单,市场是有的。
我从一个手机的群500人到两个手机的群2000人只花了一周的时间,这说明什么?这验证了第二个假设—增长假设。
所以任何一个生意如果能够成立,有这么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它是一个真问题;第二个条件,它能够快速地增长。所以当你验证了增长假设,也验证了价值假设,你说怎么可能做不起来呢?当然,人各有志,如果你想小富即安,也不用验证什么增长假设。但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一定要选择一个足够大的问题,不然你就会遇到很多瓶颈。我当年大学同学创业就是如此。他毕业以后跑到北京考研,连续考了三年研究生都没考上,后来就决定办一个考研班。但当时市场竞争太激烈,他说考研市场太难做,就转做MBA的考前辅导。那时候刚有MBA,他就从家里搞了三万块钱和别人一起创业。现在这家公司是行业第一,但每年的利润只有一两百万。当然,这个肯定比他打工强,但公司要找风险投资继续壮大就很困难。因为投资人会告诉他,我投给你,你已经是行业第一了,我哪有什么回报的空间?所以归根结底,他当时选择的行业还是太小了。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人创业不动脑子,你赚钱了我就做,后来却发现市场没有那么大。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验证一个问题的价值和增长假设。
YIWO SPACE
04
真正的好生意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能够赚大钱的生意都是实际成本非常低的东西。我讲过一本书叫指数型组织,传统行业很难做到指数型,但是指数型非常可怕。所有指数型组织运转只有数据。像滴滴没有自己的汽车,美团没有自己的骑手员工,它们都是在运营数据。而它们的特征就是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什么叫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一个用户所需付出的成本。边际成本越高,风险就越大,因为公司利润的波动会很大。
举一个例子,你们觉得婚纱影楼是好生意吗?你是否见过婚纱影楼的上市公司?没有,为什么呢?之前我在央视做过一个投资节目,创业者说我们有多少家连锁店,我们有多大,但现场没有一个人投资。我问这些投资人为什么不投呢?他们说了一句话就把我说服了:婚纱影楼没有回头客。没有回头客说明什么呢?你好不容易说服了一个大哥在你这儿照相,广告费得花,还经常搞促销。拍完了以后,这个大哥就消失了。哪怕他第二年二婚,也要换一家拍,不可能说还是到你这再来一次。所以没有回头客的时候,你的边际成本就非常高,你每增加一个顾客就有差不多的成本。因此找到一个问题,验证它的成立假设,然后把边际成本降低,这是所有传统行业转型最重要的一步。这边再说一个健身房的例子。健身房是一个边际成本非常高的行业,因为健身房的边际成本在于装修和器材,每多开一家店,就要多装修一次和多准备一套设备。只要没有增加相应的客户,他就会把前面赚的钱都赔光。所以健身房跑路的老板非常多,原因就是边际成本大,导致风险特别高。那健身房能不能变成一个风险成本很低的行业,有没有可能?有一个在互联网上教别人跑步的90后特别聪明,体育大学科班的,大学四年就学跑步。在他制作的线上课程里,他负责解说,他的女朋友负责演示,成本非常低。课程制作好后,就去找KOL(关键意见领袖)背书。他先去给徐小平老师做了一次,又去找李善友,然后又教脱不花,最后李尚友把他推荐给了我。一份课199元,他一年卖了2000万元,一个健身房都赚不了这么多钱,可是他做到了。所以就算你做的是传统行业,你依然可以找到一个方法或方向,去把它变成一个边际成本很低的生意。
YIWO SPACE
05
商业的本质是取悦,教育的本质是改变我们做的是教育有人说我们是贩卖知识焦虑,如果真的听我们讲东西,你会发现听完都不焦虑。我不觉得焦虑应该成为人学习的动力,我觉得纯粹求知的乐趣是很重要的。樊登读书日活100多万,一本书上来一个月差不多就过千万播放量了,我们的用户还是蛮热情的,续费率也挺高的,这也是我们能一直活到今天的原因。大家又不是傻子,300多块钱买一个虚拟产品,能省就省了。我们的核心在于,你讲的东西是否给对方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一个妈妈带孩子带不好,听了我们的书能带好了,她肯定续费;一个创业者赔了很多钱,听我们讲书学会低风险创业了,他肯定续费,甚至你干别的事他都愿意掏钱。所以你是不是在替用户做长久打算,替你的用户思考、做好的内容,这是核心。
相比其他一些利用人性弱点的app而言,我们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因为我们知道让一个人变得不一样,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听了那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话为什么被传播那么广呢?因为你说完这句话你就不用变了,很舒服,这就是找理由找借口啊。但实际上其他人听了那些道理,为什么过好了呢,你能怪道理吗?如果你想走熵增路线,你就尽情去卖心灵鸡汤,尽情在网上发泄糟糕的情绪,尽情蹭热点,然后通过骂人来获取流量,太容易了。我不会这么干的,坚决不蹭热点,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那些没经过思考的东西,那些煽动他人情绪的东西,那些让别人觉得很舒服很有道理的心灵鸡汤,并不能帮别人解决问题。真正能够帮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是工具、方法、理论和实践,而这些东西需要对方跟我一起付出努力。你指望说你花了365元听我讲书,整个人就飞黄腾达了,那是不可能的,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跟我们长期走的用户,会觉得我们是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的,而不是猜测他需要什么,这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就是什么叫做商业,什么叫做教育?商业的核心是取悦和满足,而教育的核心是改变。我不需要满足你,但我让你发生了改变,你应该给我付更多的钱。所以我为什么对老师那么尊重,因为老师改变了我们。如果一个老师天天哄着我们,让我们上学时候很开心,对吧?你八成不会觉得老师多了不起。商业和教育是两回事,我们做的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所以我承担的是一个教师的责任,我们把一本书像你的中学老师讲课一样讲出来,能够让更多的人学到很多过去他读不懂的东西。比如我之前讲了一本《微积分的力量》。你说一个人他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会讲这样的书吗?我就是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再加上中国人普遍的数学素养很低,我们应该去提高国人的数学素养,下个月我可能还会讲相对论。像《微积分的力量》已经有300万的播放量,《爱因斯坦传》播放量应该快千万了,销量几十万册。用户一开始不愿意看这书,是因为他看不懂,但是听你讲完以后觉得可以试试,他就会买来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YIWO SPACE
06
一个公司成功的秘密就是告诉别人,他也学不会的东西一切成功的创业都是原创的,这才是核心。你看我爱我家和链家看起来是一样的生意,你深入到里边看,一点都不一样。这就是成功的创业,完全模仿的创业肯定是失败的。好多人以为我们是靠代理商做起来的,这有什么用啊?招商是全中国最容易的一件事,所有人都会招商,到最后一个个死的都很惨,代理商也赔了很多钱。所以千万别以为那些外在简单的设计,能够帮助一个公司成长。要记住一点,可以随便学习到的东西都不是秘密,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一定是因为它有一个别人学不会的秘密。
什么秘密别人学不会呢?就是能够敞开了跟你讲,你也学不会的东西,才叫做秘密。你比如说,做餐饮的人都会特别羡慕海底捞,觉得海底捞特别棒,就去海底捞学习。海底捞也没有阻止过别人参观学习,你去它的后厨参观,你买它的油回去研究都可以。你问它的老板秘密是什么?他告诉你把服务做好就可以。你知道了就能做好吗?不一定,后来北大一名访学教授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还有一个叫喜家德饺子的东北公司也很有意思。问创始人做餐饮的秘密是什么,他说把饺子做好。此外,他还开了一个博物馆公开饺子的做法,你可以买他的工具包饺子。很多人买回家用,觉得很好用。但就算把做饺子的秘密告诉你了,你也学不会。因为人家下工夫钻研了,钻研到痴迷的程度,使得防火墙越来越高。他随便举一个例子就把我震惊了。饺子出锅之前,他们规定拿手压着锅半分钟,为什么呢?因为你压着,饺子皮会和馅分离,口感更好。而这,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小技巧。再说说我们樊登读书会。你看一个胖子讲讲书,挣那么多钱,很多人都心动了。大家觉得我又是老师,又是主持人,所以很多老师和主持人都去干和我一样的事。但你见过真正靠讲书赚钱的人吗?除了我,非常少。你问我樊登读书发展好的秘密是什么?我的回答:最重要的是把书讲好。很多人问我一周讲一本书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一个庞大的班子帮你写稿子?没有,不用写稿子,不用准备,气死你。而且我告诉你轻松到什么程度?我现在讲的书播到明年3月份都够了,我们的生产就是我们家的机器拍一下就可以。我从现在开始,旅游半年回来公司都是好好的,这就是秘密。你把秘密告诉大家,大家都学,但就是学不会,这样的公司才是真牛。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找到了不起的秘密,这个公司很难赚到大钱,最后也只能赚赚辛苦钱。
写一本小说能赚多少钱
写网络小说一个月能赚几千到几万不等,这个要看字数的,同等情况下,字数越多稿费越多,底层写手,每月挣个全勤钱。
最多一个月一千多点,中等三四千,七八千,再往上过万,三四万,一般网站过万的男女频加一块大约有两三百,五万以上的不超过五十个,再往上那就是大神级别的,百万千万,这种凤毛麟角。
网络小说家收入与所写小说的收费后的阅读量来赚钱的,网站会给分成的。 签约之后拿到的基本工资还是不多的。 签约能否成功与小说的阅读量、点击量、收藏量有关。 那几个著名的作家,在火的时候一年赚几百万还是很正常的。 他们的小说,网站给他们的提成也多一些。
扩展资料:
现状
台湾
台湾网络小说曾经出现争议。传统作家袁琼琼在《九十一年小说选》的序中说到台湾大部分的网络小说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而台湾网络小说与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进密不可分,年轻的作者与读者都希望生产、再生产作品来追求沟通与认同。
后来网络连线版引起的创作风潮有增无减,并且随着各BBS站台为了吸引使用者,开始广设个人版,并且由站方发起文学馆,有个人文学馆的站台有《盈月与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恒的国度》等,后期有无名小站、狂狷等,这就是现今网络小说百家争鸣、新人辈出的时代。
大陆
大陆网络小说在网络以文字为主的时候便出现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更趋向于一种意识的表达,是作者宣泄个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网络小说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小说《悟空传》,这是第一本在现实中出版的网络的小说,引发了国人对网络小说的无限热情。
出书能赚多少钱
写书既不赚钱,又很赚钱。并不是故弄玄虚,且看我细细道来。
1、不赚钱
只是靠8%左右的版税,写书出版真的不赚钱。
当然也有例外,每年都有现象级的超级畅销图书以及经典长销书(例如曹文轩、杨红樱的系列书),一年版税百万千万级。
但这样的作家不过几十个吧,这样的作品一年也不过十多本。可一年有20多万种新书上市。
这20万种里,刨除自费图书。一般图书的销售平均数与中位数也就五六千册。取个中间值,5500册,版税8%,定价32元,税前稿费14080元,还没有扣除个人所得税。这本书,怎么也要花你两三个月时间来写吧。
当然,除了版税收入外,图书还有衍生版权收益。如影视版权、游戏、周边…但所谓的IP变现,跟99.9%的作者关系不大。
可见,出书并不赚钱。
2、写书很赚钱
为什么写书并不赚钱,还有那么多人热衷出书呢?
因为出书有一个明显的好处,以及两个潜在的收益。
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打造个人品牌。
出版一本自己写的书,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个人信任度,提升个人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商机会。
打个比方,我们俩一起去面试一个中高管职位,我摸出一本自己出过的书请面试官指教。你说是不是我的胜算更大?
如果这本书的内容跟我所在的行业强相关,那么我的胜算更是倍增。多年前我帮一个广州朋友出了一本金融方向的书,说实话书的内容质量一般。等我半年后去广州,就发现他开公司配的奔驰,并且升职了。公司几十号人,就你出书了,老板当然对你高看一眼。
如果你本身就是小老板,出一本书,洽谈业务更是如有神助。
写书出书,让你受益一生。甚至,能让你抱得美女归。
赚大了,赚大了。
所以,你看在别人的个人简介里,哪怕要求只能写几十个字,只要他出过书一定会写上一本两本。
至于两个潜在的收益,是:
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表达能力。
在写书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自己不太懂或拿不准的知识点,这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去学习、研究,这个过程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让知识体系更加严密、完善。
另外,写书是对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说服力的一种训练。出过书的人,肯定能写出高品质的文案、报告。
综上,写书出版很赚钱。
更多出版只是参见——
普通人怎么出书?
怎样投稿给出版社?
新人作家第一本书,是选择试探,还是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