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转型三次最终选择去养猪,*的是养猪*卖房更赚钱吗?万科在20多年间一共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型。1、大众住宅开发商第一个阶段叫大众住宅开发商“大众住宅开发商”,要做到*地产界第一名。王石当年把万科所有跟地产无关的业务都砍掉了,像矿泉水、超市、童装、饲料、电器产品的*等等,这些业务,万科当年都涉足了,现在全部砍掉,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做大众住宅开发商,做到*地产龙头老大的位置。2、城市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科逐渐从住宅开发商转为“城市服务*”。因为万科清楚地明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白银时代,而未来社群服务经济才是黄金时代。假设一个楼盘,房子卖了五千户,但是你知道这五千户背后的人均消费有多么可怕,如果整个小区的居民消费,有一半都是在你们自己的平台上完成交易的,那这家公司就超级厉害了。所以,王石就把万科物业体系作为万科的战略重心,逐渐放下房地产开发的业务,开始打造城市服务*。3、万科会#社群营销# 以前的地产业务,主要就是贷款拿地,贷款盖楼,开盘卖房子回笼资金,继续拿地。像万科等*地产龙头企业基本都属于三A评级,从银行拿钱利息只要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是搞资本运作,资金使用效率的,所以那些房企之前才会玩命地拿地,开发新楼盘。但现在就回到以人为中心了。因此,万科就必须要建一个社群,将万科的所有业主都“圈”到一个APP平台里,从孩子上*到国际旅行,游学,再到养猪,渗透到社区*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可以在万科会里面来开展。因此,连接人是未来最大的一个风口,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整个思维里面,重新定义公司。即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所以,万科从大众住宅开发商“大众住宅开发商”变成“城市服务*”再变成“社区服务商”,这就是对公司的重新定义。因此,传*生意是以产品为中心去做的,现在基本属于一片血海,各种厮*;但是我们现在要换一个方向,以人(用户视角)为中心去做社群,这就是蓝海市场,竞争*较少。所以你要先搞清楚你的用户是谁,*围绕他们去做一个社群,我们可以做出一款爆品,用低毛利的*卖给用户。同时,还可以在外部空间整合用户的需求,*通过跨界,来获取高利润的回报。#财经# #企业# 本文选自《互联式盈利思维》,这本书结合陈平老师15年服务企业转型的经验,详细解读超过30个行业,包含68个经典案例,帮助您用互联式营销*的方式来*盘,把传*生意重新再做一遍,里面还有更多干货内容:1、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五大生死劫:产品不好卖、利润薄如刀、人才留不住、渠道在失灵、重资产*。2、学会打造黄金流量爆品,一根针戳破市场,让用户欲罢不能!3、增加企业利润的三大引擎,九大*锏4、解读当下最*的商业模式:入门爆品+锁定耗材+终身消费5、适合传*企业落地的营销方案“业绩倍增4大绝招”“创新营销五步法”,帮助企业逆势增长。6、打通线上线下O2O盈利闭环;打造S2*2C*模式,整合上游,并购同行,赋能下游;三大合伙人模式,让你的客户量*变100倍等等……微观学社五周年福利,《互联式盈利思维》秒*价99元,不到一顿饭钱,几包烟钱,快点击图片下方链接,立即*学习!互联式盈利思维
*>
*>
*>
如何看待万科养猪? 万科养猪到底赚钱不*>近*,万科几个涉及养猪相关的招聘*,一下子让“万科养猪”成为新闻热点。招聘*涉及“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开发报建专员(养猪场)”、“兽医”、“预结算专业经理(养猪场)”等岗位。
一个高大上的房地产龙头企业忽然开始养猪了,着实让人惊愕。事实上,不仅仅是万科,恒大、万达这些大公司早就*入养猪行业了。
*大企业入局的原因,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今年各养猪企业的“爆利”。2019年6月以来,猪肉*猛涨,到年底以及今年年初猪肉*有所降低,yiqing期间猪肉*还是居高不下,直到最近猪肉*才回到每公斤45元附近,但和往年*还是不低(见下图)。很多猪肉公司今年初声称去年一年的净利润是往年利润的N倍,甚至是自公司成立以来历年所有利润的总和。
把近一年猪肉企业的高利润作为万科这种房地产龙头企业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原因*较勉强,实际上猪养殖产业链中的企业,前几年利润一般,近期的猪肉高*,不久后也会回归正常值。
那么,以万科为代表的“高大上”企业这时候进入猪养殖产业背后有什么业务逻辑呢?让我们从20年前开始说起。
20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起了屠夫,卖起了猪肉,当时在*上引起一片哗然——北大这种*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怎么能去当屠夫呢?
卖猪肉出名后的陆步轩回北大做报告时也曾几度落下辛酸泪。稍晚,另一北大毕业生陈生开了养猪场,做起了养猪生意,也收获不少异样目光。但其实,他们都把猪肉生意做得很大很成功。
慢慢地,养猪相关行业起来一批名企业,再后来,越来越多的高材生进入了养猪相关行业,也不再有人鄙视。更早的有生产猪饲料的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刘永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同现在的顶尖985学校毕业生类似,属于*精英。
早早进入养猪行业的精英,大都成功地做大做强了企业。如今,大企业开始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为啥聪明人能早于*人看到养猪行业的潜力?除了敢想敢干的魄力,这些精英们能看到养猪业不一样的未来。
具体来说,总结为四点:
1、猪肉一直以来是国人主要肉类食品,产业规模大。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猪肉消费占民众肉类消费的95%以上,随着民众逐渐变得越来越富有,肉类*越来越多样化,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逐渐下降,但到现在猪肉消费依然占大众肉类消费的60%以上,是人们主要的肉类消费品。
*消费猪肉在2014年到达顶峰达5719万吨,*逐年下降在2018年为5595万吨。按*额来说,2015~2016年*人消费总额接近1.4万亿元,由于受到*猪瘟初期的一定影响,2018年*额为1.1万亿元。2019年继续受到*猪瘟的影响,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跌21%,考虑到猪肉进口量增长(量不多),猪肉全年消费约4460万吨,消费量下降20%。但是,由于猪肉*飙升,消费额跟涨20%,大多数公司盈利依然暴增。例如,新希望集团2019年猪肉产业的利润暴增8倍。
猪肉在*的消费规模是任何一个*食品类别所无**拟的。
2、早年*肉养殖十分分散,养殖的科学性差,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养猪基本没有什么集约化概念,养猪基本是农民家庭的副业。一户农家养两三头猪,一方面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剩饭剩菜以及一些多余的农产品,同时产生的猪*是农家不错的积肥,另一方面,猪养大了后卖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在那个流通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期,这部分产生的经济效益占农民家庭收入的不少*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年代中后期,整个90年代,养猪逐渐向集约化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入国外高产猪种,采用饲料饲养逐渐成为*生猪养殖的主流,养殖业逐渐采用集约化和机械化*,单个猪场饲养规模逐渐扩大,一个人可以饲养几十到几百头猪。这个时候,也是养猪业从副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猪饲料业和猪育种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2000年左右,在我国的养猪业总体结构中,南方地区的专业化养殖约占1/3,北方地区的专业化养殖约占1/4。不过,同发达国家相*,*养猪的规模化、集约化还很低。进入21世纪后,*猪场总数约为7万家,其中5000头以上的猪场占60%,而*即使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到现在,猪场总数约为7000万家,其中1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才刚刚50%。倒推到20年前,这个差距会更大。
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后,养猪产业链就会逐渐分工:种猪行业、饲料行业、屠宰行业、养殖医疗科技、食品加工等等。这些细分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并逐渐向西方科技养殖学习。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养殖相关技术、母猪产仔率、肉猪瘦肉率、养殖场地的现代化、*的机械化自动化、品种的优化、饲料的科学化、病害的防护、产业链的集成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先进国家的养殖业技术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现在有名的大型集团企业,如希望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3、早年猪肉产业链上没有什么大品牌,也没什么产业链概念。
在猪肉产业链的品牌上,20年前品牌建设概念才刚刚兴起,品牌的重要性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
在消费端,顾客对品牌的认知也相对模糊,那个时候的顾客对猪肉产业链相关的产品主要考量的是基本性能,猪肉食品以饱腹为主,相关的*产品主要考虑也仅仅是功能。对*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饮食也越来越挑剔。各大商场/电商里,销量最好的都是那些在口感上、瘦肉率上、营养上、新奇上(如家养野猪)等都有不错品牌的品种。这些品种价钱贵,利润也高。
90年代初期,在业务发展上除了少数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还是以在产业链中的某个点发展,养猪的只负责养猪,饲料的只负责饲料,食品加工只负责食品加工,基本没有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开始向上游和下游不断渗透。原先做饲料的开始了养猪,原先养猪的开始了食品加工,原先做猪肉食品的开始涉及养猪和屠宰业。
例如,江苏雨润集团成立于1993年,集畜禽屠宰、精深加工于一体。双汇集团在1992年生产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后于2000年率先从欧洲引进国内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并且把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冷鲜肉连锁*模式引入*。浙江华*成立于2001年,主业包括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山东金锣成立于1994年,主业是肉制品深加工、生猪屠宰等。另外,希望集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猪饲料为主,逐渐渗透到上下游产业链,在90年代中期分家后,迅速延展到副食品、旅游、金融等*行业,成为大型的集团企业,其中猪肉行业相关的产值一直是其主要产业。这些猪肉产业链中的产业巨头基本是这个时候发展壮大起来的。
到了现在,对*西方的猪肉产业链和品牌建设,*肉养殖行业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90年代末以来城市迅猛发展,大量人口进城带来了猪肉消费的高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市场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迅猛增加,城市几乎以每年3~5%的速度扩展,一方面城市里的人口越来越多,相应的肉类消费也出现强劲的增长,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对高档饮食消费的追求,也增加了对饮食品牌的追求。
以下是2000年-2012年的猪肉消费和*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猪肉消费量一直稳步增长,*也是螺旋形上涨,两者一结合,*额增幅就更高。
在2012年以后,猪肉的消费总量有所上涨,如前所述于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缓慢下降,2019年由于*猪瘟关系,消费总量有明显下降,可以预见,2020年及以后,猪肉消费总量会逐渐恢复。猪肉是*人主要消费肉类,猪肉在市场上的消费份额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综上,从各个角度看,猪肉依然是*肉类食品的主要品种。现在人们对高材生进入猪肉行业的看法也与以前不同了。以万科为代表的大企业,现在进入猪肉产业链的出发点与早年进入该行业的情景也已不同,如今的产业链已经成型,只是效益上有差异。这些大企业的着力点更多地会在产业链整合、精品打造、科学养殖、科学*、互联网*、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可以预见的是,猪肉养殖会越来越产业链化、科学化,这些大企业加入战局会提高甚至改变整个国家猪肉养殖产业链的生态。
关注“苏宁金融研究院”,私信获取“互金”“消费”“宏观”等领域干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