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农村的)为什么明知种地不赚钱,偏偏不肯放弃,还要种呢? 父亲只喜欢种地不赚钱
观念,人就应该种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吃粮食就要在春天把种子种到地里,秋天收获粮食。东西是自己从地里种出来的而不是花钱买的。
在我的家乡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些年在我们那的农村逐渐有种豆子换豆油的,种小麦换大米的,等等。后来种豆少了就买豆油,后来发展到农忙的时候买面条、买馒头的也多了。这是因为这些年经济条件逐渐变好后观念有所改变,但是在老一辈种传统观念的根本还是没变。
子女出去打工就算是挣再多钱、就算是在大城市买房生子了,也是无根,也是飘摇。只要是打工就有失业的可能,就算你这一代人没有失业,混的好,挣得多,你的子孙后代呢,总有混的不够好的,挣得不够多的,到时没有收入,没有吃的怎么办?不就饿死了吗?
不要和他们说社会保障,低保,社会进步了不会饿死人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他们根本不会理解不会相信,而且他们的观念里城市低保就和农村以前的五保户一样就是和要饭的乞丐差不多,是懒是馋,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是社会最底层,不可接受。
总之要有地,才能生活有保障,子孙后代才无忧,所以他们离不了这土地,你让他们去城里住一起,你真当他们不愿去享受生活?他们只是离不开也舍不得这土地,只是为了子孙留一条后路。赚钱什么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没有挨饿的记忆,把生存和吃饱当做天经地义的事,不用太过努力奋斗,随便干点什么就能做到生存下来吃饱饭,随便干点就能有钱花,再多努力一下就能出人头地。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有希望。
两种观念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只有些许的妥协。你要站在自己的价值观看老一辈人不可理喻,老一辈看你也许就是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年轻人总有老的那一天,老的人却再也年轻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