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就业率高是不靠谱的行为?
就业率这个概念,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应该摒弃。论就业率,蓝翔新东方吊打清北复交。论就业率,生化环材土木机械吊打计算机金融。好专业的概念是就业好,不是好就业,两者根本不是一码事。论好就业,谁比得上土木化工?是个人就要,一车车拉。计算机并不是好就业,挺不容易找工作的,但一旦找到就比生化环材好的多。
把就业率高、好就业、就业好三个名词混淆,是很常见的误区。就业率高、好就业意义接近于零,就业好才有意义。1、就业率高,指都能找到工作,蓝翔新东方就业率是最高的,只要你不挑不拣,都会找到工作。2、好就业。指容易找工作,其实生化环材机械土木等劝退专业都挺容易找工作的,就是工资不高,只要你愿意放下身段,要求不高就能找到工作,问题是有意义吗?3、就业好。指找到的工作好,收入好,不代表容易找工作,计算机、金融竞争激烈,但是只要找到,就比大部分专业高。这叫就业好。
因此在看《就业报告》时要留心。
《就业报告》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实力、行业认可度,也是志愿填报的依据之一,但是《就业报告》中一些术语和概念容易被误读,一些隐含的信息容易被忽略。
就业的概念。分狭义和广义,《就业报告》中就业的概念包含了找工作和深造,是广义的概念,狭义的就业概念就是找工作。对于985211院校,深造质量也是体现就业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很多学校的深造率超过50%。找工作、升学都是就业的范畴,升学还分境内境外。越是好学校升学率越高。
就业率。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概念,你见清北复交985有拿这个事满大街嚷嚷吗?最喜欢拿这个说事的是职业技术学院,因为这些院校就是为找工作设立的,找不到工作就没任何意义,当然会大力宣传这个概念。但是所有的《就业报告》都会提到这一点,算是例行公事吧。
好就业。也是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概念, 理论上任何人都好就业,也都难就业。只要你愿意放低姿态都好就业,找不到月薪一万的你还找不到五千的吗?去不了总部你还去不了基层吗?找不到965的工作你还找不到996的吗?为什么高职喜欢说就业好,那是愿意放下身段。
就业好。就业率高和就业好没有必然关系,就业好指就业质量高,层次高,起薪高,城市好,部门级别高。比如一个清北学生和一个二本学生都可以进中国农业银行,但前者可能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的管培生,后者是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乡镇储蓄所派遣制柜员,这就是天差地别了。但学校《就业报告》上只写中国农业银行,不会写总部、分行、柜员等具体名称。
灵活就业。这个误解最多,以为是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的,当然不是。一般来说灵活就业指没签第三方的,没签第三方的原因很多,比如没考上研和公务员准备二战的,出国留学没去成接下来准备校招或者考研的,还有保研之后放弃直接去找工作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确实没找到工作的,但不代表一直找不到,参加社招就是。
《就业报告》中最能直接体现院校层次和实力的是深造水平,表现在深造率和去的学校,这个层面的差别几乎和投档线一致。《就业报告》中某个学历层次的相关指标会有以下几类,还会有性别汇总统计,不同学历层次(本硕博)的汇总统计,以及各院系的细分统计。
就业单位也是一个重点,但是只显示企业名称没有具体的省市、部门、职位等。这就无法具体去分辨,就像上面讲的,比如一个央财学生和某个省属财经学院的学生都可以进中国农业银行,但前者可能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管培生,后者可能是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乡镇储蓄所派遣制柜员,这就是天差地别了。#考研#
上海新东方管培生的待遇如何?
我在新东方做过教务秘书的,一个月2000不到 待遇比较低 而且考核很复杂 不推荐
上海新东方管培生的待遇如何?
我在新东方做过教务秘书的,一个月2000不到 待遇比较低 而且考核很复杂 不推荐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新东方的管理培训生到底是做什么,待遇怎么样? 新东方管培生月入3万
把另一个答案搬过来,链接里的原答案有持续更新,这个答案就没有更新过了
==========================================
2018年8月5日更新
我7月17日中旬入职培训,7月27日正式入职,到今天一周多。有意思的是,和同期入职的管培生们聊天时,得知入职的小伙伴儿们不少都看过我这篇答案,所以决定持续对这个答案进行更新。
发现之前没有明确回答答主的问题,加上评论区有人在问,先逐一回答下(其实后面的内容都包含了)。
注意:后文中提到的管培生,都是指新东方集团管培生,集团的很多子机构和地方学校都有自己的管培生项目,注意区分。
1.在轮完岗之后真的会输出在管理层吗?
会的。培训期(1年)结束后定岗一定是二管或者三管,其他的只会是不符合要求被劝退或者主动退出了管培生序列。二管或三管的概念大概就是项目主管这样。
2.输出方向有哪些?
近几年管培生的发展方向有了很大变化,之前只有地方学校接收,现在扩展到了集团的地方分校和产业机构。宽泛的讲,你可以去集团的所有地方学校、机构、子公司。主要是以提供意向后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虽然有些地方不主动提供位置,不过你有强烈意愿的话也可以沟通(有这样的例子)。
3.有没有类似项目管理的?
有。
4.听说这是新东方前几年推出的管培生,不知道这个体制成熟不?
具体推出的时间不是很清楚,我们这批入职是第15期,现在是一年两期,听说之前是一年一期。也就是说应该有7年以上的时间了。
体制相对成熟,集团管培生(注意是集团)已经放在了集团整个大的培养体系里了,上面还有优才计划、英才计划。细节还在不停改动,整体还有改进空间。
后面补充一些感想:
1.确实在这个项目里遇到了一批优秀的同龄人。
同期都有着优秀的学历(这期有一个超厉害的中科本,剑桥博),且大多是“海龟”,让我这种没有国外经历的“土鳖”感到压力很大。个人能力出众,且性格都很合得来(一群小老虎和小孔雀)
2.能感到集团对项目的重视。
一方面集团人事的老师很优秀很负责,项目的负责老师除了负责管培生项目,同时负责英才项目(面对集团高管的培训项目),而且真的很替我们的个人发展着想。
另一方面即使入职时间不长,确实感受到了集团资源的倾斜,过来进行培训的老师,基本都是集团子机构二把手及以上。(虽然很遗憾这回老俞有事情没来)
3.想给看到这篇答案想来面试的同学提个醒。
一是培养目标是管理岗,自己不想、不适合做管理或者报着“不知道干什么先当个管培生把”的想法的人不要来。二是一定不会轻松,但是进步一定很快。
============================================
2017年11月16日更新
更新了很多干货,包括最新的对新东方管培生的一些了解及一些面试经验,重新排了下顺序。
分为四部分
一、新东方集团管培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
二、选管培生最看重什么?
三、个人对新东方和新东方集团管培生的主观评价
四、面经
第一次正经回答问题写长答案,如果有帮助,希望点个赞。
=============================================
答主国内top2本硕,专业跟教育无关,有一些教育经历,发现自己很喜欢教育行业,便把教育行业也列在职业发展的主要选项中。
很幸运通过了集团管培生的面试,并能够有机会作为未入职员工参加全体集团管培生的大会。在会上认识了非常多十分优秀的前辈,并能够和俞老师、周老师有零距离的接触,也对管培生这个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里也简单分享下,一方面让后来人少走些弯路,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自我总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入职,以下多为二手信息,仅代表个人观点,也不能保证正确性。
一、新东方集团管培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
这个项目到我们这次是第14期,每年两期,已经开展了7年。大致的培训过程是经过培训后下放至地方学校或产业机构轮岗历练,有高管做一对一导师,一年左右后定岗。工作比较辛苦,同时回报也很丰厚,上升速度也比较快。历届管培生中发展最好的已经到了校长这个级别。
官方宣传选拔比例1:2000。
需要说明的是,新东方很多下属机构也有管培生项目,大家也可以考虑。
二、选管培生最看重什么?
俞老师的看法:性格方面是真诚、坦诚、豪爽,其他看专业。希望他们从一线干起,历练过,然后成长为未来的领导者。
人力资源部总监邢老师的看法: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魅力、抗压能力。理想主义、学生干部。
三、个人对新东方和新东方集团管培生的主观评价
新东方企业文化给我的感觉,很熟悉,很舒适,很酷,很像PKU,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理想主义。感觉很像俞老师个人的一种外化,其实想了解一个企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了解他的大老板,有空读读俞老师的书会对他以及新东方有更深的了解。就比如说,俞老师两天中跟所有管培生以及我们这些没入职的未来管培生,一起吃饭喝酒,一起玩耍徒步,其中一顿饭我就坐在俞老师边上,他跟我们聊了很多很生活很接地气的话题,讲了很多故事,丝毫没有架子。
而工作氛围上,俞老师说新东方是“乱世出英雄”,能力强且肯吃苦努力的人就会脱颖而出。所以我接触到的在新东方干的顺风顺水的优秀前辈大多都很拼。
集团管培生作为新东方校招中选拔最为严格的序列,新东方给他们的关注和资源是比较多的,同时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很高。集团管培生往往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需要他们放空自己,抛掉自己所有光环,做出一定成绩后才能被认可。也有很多前辈适应不了管培生的节奏跳槽或退出序列。所以也希望各位同学在加入前仔细斟酌。
对于新东方及其管培生来言,整体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一方面二胎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很快就会影响到新东方,另一方面俞老师讲将来会更加重视管培生的培养。
当然不可否认的,新东方企业内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会中俞老师的讲话中,自我反思占了很大的篇幅,还号召我们去炮轰新东方。但是我相信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至少我看到了新东方解决问题的决心。说几个我看到的听到的问题。第一,逐利性带来的教学质量以及师资力量的下降。这个问题俞老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已经开始进行改革。第二,由于整体企业文化比较自由宽容,由上至下的执行力不够。第三,内部竞争比较激烈,甚至机构之间有时会互相拆台。第四,由于“乱世出英雄”,正面看,一些敢想敢干敢拼的人会脱颖而出,而反面看,一些善于表现和人际的人更适合这个地方,可能会埋没一些踏实干活的人,而从外界来看,很容易觉得新东方在压榨员工。第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且有一些校区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
四.面经?
我相信看到这个问题的,一定也是像我一样忙于求职的应届生,先分享一下我对“面试”的一些思考。 首先,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如果你面试失利,并不代表你不优秀,而是代表你不合适。毕竟企业在为他的岗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可能你非常优秀,但是也许就是因为你某一点不合适而落选,就比如,这个管培生的项目需要轮岗,过程中不一定一直在北京,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点,显然是不适合这个岗位的。 其次,面试这种形式肯定是有失偏颇的,显然更适合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你足够想要得到这个岗位,你一定会想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再者,接着前两点,作为面试者,你要首先考虑好你适合不适合这个岗位,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是否认同企业的文化。考虑好后,在面试中扬长避短,把自己最优秀最符合这个职业要求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嘴上说自己哪里哪里厉害。 最后,平和心态,多些真诚,少些套路。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出自新东方的李一鸣老师。确实如此,你可能看了很多面经,把自己包装得很厉害,最终入选的也不是真正的你,你也不一定真的适合那个岗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就好,也不要太介意结果。
下面写整个选拔过程。仅仅叙述流程,夹杂一些个人经验及体会,不会涉及具体题目。
最开始,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我科研压力比较大,我不可能去广泛投简历面试,所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列出自己的优势,思考自己履历的亮点,并把这些履历和所应聘企业的要求去对应上。后来才发现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宝洁八大问”,如果我重新来一次,我一定会把我的履历用“宝洁八大问”的思路去思考一遍。这之后不管是选择企业、制作简历、还是面试过程中,都会心有成竹,剩下的就是做你自己,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
先常规的网申,网测,电话面试的流程。
10月16日收到26-28日的面试邀请和安排,包食宿报销路费很是阔气,很贴心地附上了天气预报。
26日早上有一个简单的宣讲,上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个商业案例分析,三个面试官。我对这种群面有一点建议。你的小组成员虽然是你的竞争对手,但和你并不是敌对关系,最好的情况一定是把每一个人最优秀的一面发挥出来。我面试尤其是群面经验很少,但是我做的就是做自己,因为本身我自认为气场比较强,也善于调动气氛,组织讨论,所以唯二的群面过程我都是充当了一个leader的角色。这个角色其实不用说很多话,要做的就是尽量做破冰者第一个发言,设定讨论框架,调动讨论气氛,把控进程,总结归纳,带领团队完成任务。运气都不错,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并且小组里会有比较多的成员进入下一轮。
下午是三对一的单面,面试官仍然是上午的三个人。就像之前另一位答主的面经里面写的一样,有对上午群面表现评价。我觉得客观说实话,给出理由就好了。而后就是一些常规的针对简历的提问。这里也说几个经验,因为他会针对你的简历提问,所以在准备简历的过程中,不要给自己挖坑,或者挖了坑要提前想好怎么填。就比如说,你来应聘新东方,但是你的简历里面有你投行的实习经验,这个很容易被针对去问,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做简历的时候就有针对的去做,不要去码履历,而是去写一些和行业相关度高的履历去写,第二个就是从侧面来说这个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提升,这个提升在未来的工作里有什么用。与此类似的还有常见的对专业的challenge,就是问你为什么学xx专业?或者为什么你学xx专业跑来应聘我们公司?另一个答主就犯了个错误,这个问题其实是问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并如何把你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而像另一位答主所说的面试官的那种问法,在我看来又是很常见的一种施加压力的方法,考察一下你的抗压能力,如果你炸了,那你的面试也肯定炸了。像我已经被challenge惯了,这个问题时被问的最多的。
等的时候做了一套英语卷子考察英语能力,题型是汉英互译和作文。这个就是英语基本功的考核了,我丝毫没有优势答得一团糟。
下午的面试流程结束后,俞老师做了一个一小时的分享。晚上新东方旗下的各种分公司进行宣讲。
27日早上公布了第一天复试的结果,发的卡片,翻开有自己的结果。第一天复试通过的同学轮流进行高管的多对多终试,因为高管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候。等候的过程也没闲着,和候场的同学们聊了很多很多,一方面是环节,另一方面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这一轮的流程,我是中午聊天的时候听别人说在应聘生论坛上有面经,才跑去看了一眼。内容也变化不大,先是现场准备的小演讲,然后是高管面常规的一些问题及对教育和商业决策的一些见解。考察的是语言表达、思维这个层面。
而没通过的同学可以参加其他分公司的面试。晚上当场公布了最终通过的名单。
28日,通过终试的同学去郊区素拓,貌似不计入考核,玩儿得很开心,吃得也不错~
很重要的建议,面经看看就好,多些真诚,少些套路,做自己!
对新东方这次选拔的整体主观评价 很奇怪的是,我和另一位答主的感受完全不同。几位负责协调的hr老师很是和蔼亲切,而复试两轮的面试官也很是可爱,完全没有另一位答主所说的那样,三位面试官对我的教育经历很感兴趣,聊到后面可以说是有说有笑,甚至要求让我当场演示唱歌,第一次面试得如此开心。终试的三位高管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不苟言笑百般刁难,反而还会因为我的现场建议调整过程,也会因为同学对问题领域不熟悉而更换问题。总之整个过程虽然一些细节上安排不够妥当,但总体还算愉快。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中认识了非常多志同道合且十分优秀的朋友,也算是最大的收获之一。
最后彩蛋,俞老师的寄语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