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万的小众音频
自媒体在我看来分两种。
不论你是公众号,头条,百家号,抖音,微博,快手,你是靠文字,还是靠视频,还是靠音频……这些都只是渠道而已。
根据你工作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自媒体:
1.自主型自媒体。
2.服务型自媒体。
自主型自媒体,原创为主,持续输出好内容是这种类型自媒体生存的套路,但是看遍整个自媒体界,这一类型做到极致的,就那么几个,半佛仙人算是其中标杆。个人也好,公司也好,需要持续不断的深挖各种类型的内容,加工之后发布,吸引流量,然后接广告,带货,做转化。当你做大做强,有名气有流量了,或许会有更大的甲方来和你接触,大司马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如何持续不断的输出好内容?
讲道理,这里应该放一个卖课的链接,但是很遗憾,我不是吃贩卖焦虑这口饭的,所以这里没有链接,没有授课公众号。
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如何持续不断的输出好内容,答案是什么呢?
是基本不可能。
为什么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世界上依然有类似 @半佛仙人 这样的变态存在。而照我猜测,半佛老师现在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大号也有翻车的风险,邵雨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你做区域性质的自媒体,你需要不断投入。开了新店,人家没找你做推广,你就不去了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开了,市民都去看了,你不去拍照吗?设备,车马费,别觉得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开销,这里面的时间成本、精力、无法兼顾而失去的其他机会,等等,如果全部统计一遍,会是一个惊人的投入。
而且最终你会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做自己认定的“好内容”,还是做粉丝喜欢看的内容,哪怕那只是一坨屎?
如果你做非区域性质的自媒体,那么你准备进哪个圈子呢?旅游博主每月开销是绝对的大头,美食博主也不可能老是在自己家旁边的一亩三分地转悠。母婴博主满大街都是,如果你什么资源都没有,自己孩子长大了之后你就面临没有素材的窘迫,而且娃长大之前,你就真的可以靠拍自己的娃成名吗?到最后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你花大价钱博了一个昙花一现,帮公众号/百家号/头条……挽留了一部分流量。那些流量并不是你的,因为当你无法继续产出的时候,它们只会投向同一平台的其他账号。当你不再有配粉丝胃口的内容产出,当你碰到创作瓶颈,成本瓶颈……愿赌服输的生意,平台表示,我一开始就没逼着你非得来啊。还有一些你以为小众的圈子,有些真的只是你以为小众,而有些又太小众了,根本没办法养活你自己。如果一开始的选择就做错了,后面越做越错,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服务型自媒体,是我目光所及,大部分自媒体公司/工作室的开局操作。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以服务为主,进行自媒体的托管运营。但是个人,或者规模小的公司根本玩不转,近期有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我们当地的融媒有个活外包,但是仔细一研究,做不了。可能是设备跟不上,人员不够,剪辑达不到要求,总之就是做不了。而那些不难的活呢,是真的不难,比方说公众号排版发布,就是个体力活,无非安排个审美过得去的员工呆在电脑前而已。但是难就难在,甲方为什么要把这个活给你干?以前看知乎上有人吐槽东北,说办点什么小事儿都得到处托关系找人,其实别的城市不遑多让,只是没那么直接,也没那么多人愿意拿出来说罢了。就好像今天我出门呼吸了一口空气,我会到处说“今天我居然呼吸了一口空气”吗?没必要。还有设计、开发、活动策划执行……等等,没有所谓的“关系”,最多混个温饱,除非你是自主型自媒体里拔尖的那一批,那当地景区每年有点什么活动都会主动来找你,但是当你混到那个份上,你也不会来关注这个回答了。而且服务型自媒体,从来都不是稳定的工作模式,最终只有流量,才是自媒体赖以生存的阳光,氧气,和水。
两种自媒体,最终殊途同归,不论你的起手式是哪一个,最后都需要以“持续不断输出粉丝认可的好内容”,作为工作的最终重心。确实,每个人都能引来五分钟的流量,但是如何留存,如何转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自媒体到今天,早已不是少数几个人单打独斗,靠着几个灵光一闪的灵感,就能存活的行业了。你要有团队,有分工,有方向,有关系,有前期资金支持……至少我身边的几个同行,没有哪个是只吃自媒体一碗饭的。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离开自媒体这个行业?因为越往后做,壁垒越强,越能让人看见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
“千万不要有跟人比的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这是一句电影台词,也只是一句电影台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