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月入3000能超过多少人
每当国家***发布平均工资的时候,你是否都觉得自己在拖后腿?
我说在中国月收入3000已经很体面了。因为你的收入已经超过85%的中国人了。但是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却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现在这个社会,房租,水电,伙食加起来都不止3000块了,你说3000块可以很体面,简直难以置信。
曾经有个大v说过,月薪5000就可以碾压95%的中国人,当时遭到很多人的吐槽质疑。大部分人表示自己身边到处都是月收入过万的人,质疑这个说法的可信度。
你还别不信!就在5月28日下午,*****在人民***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到。
中国还有6亿人每个月都收入仅有1000元。
***: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yiqing,yiqing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yiqing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说的话,你还不信吗?中国人的收入确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确实出乎我们的印象。
下面我找出一些数据来证明,月收入3000块,已经可以碾压85%的中国人了,月收入3000块,就已经很体面了。
2018年8月31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仍然为3500元的时候。当时的个税缴交人数为1.87亿人,也就是说,全国14亿人口中,只有1.87亿人的薪资,达到3500元以上。
按照国家***发布的2018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为139538万人,只有13.4%的人月薪超过3500块。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方法是抽样统计,分阶段分层次建立样本框。这种统计方法不敢说完全准确,但是样本容量足够大的时候基本准确。
根据国家***发布的《**人民**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2.8元,月均2561元。
按照国家***的划分,将所有调查户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和低收入组。
2018年的数据是这样的: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1元,
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1元,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
这是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计算的数据,你的月薪达到3000多,那么你的收入就已经打败了全国80%的人。
如果你的月薪达到2000多,那么你也打败了60%的人。
平时了解的身边人动不动就月薪过万。为什么事实却跟你平常的认知相去甚远。
这是因为**者偏差在作祟。
**者偏差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占据了重要地位,英国空军为了减少伤亡,找来了一帮专家教授研究了一番,发现安全回来的EVA战斗机都是翅膀上弹痕居多,而驾驶舱弹痕较少,于是有个军官就说,“我们的战斗机就应该加固翅膀。”却忽略了驾驶舱中弹的战斗机已经坠毁的事实。
这就是**者偏差,你只看到了一部分**者,却没意识到这些**者只是极个别的数据,看不到更多的已经坠毁没有**的飞机。
在本文中,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月薪三千就已经是超越85%的中国人很不可思议。
因为人是分圈层的,你所接触的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跟你收入相当的。
你只看到经过筛选之后的结果——很多人月入过万,而忽略其他**——绝大部分人的收入不到三千。
如何才能不产生**者偏差?
寻找沉默证据打破**者偏差。看惯了朋友圈、抖音的朋友总是容易产生一种想法:买名牌包、吃豪餐、国外旅游已经是中国常态。但拼多多的崛起让“沉默证据”发力:原来购买廉价产品,为了几毛钱动员所以亲戚朋友帮忙砍价的人,才是中国人口最广群体。
什么是沉默证据?
2000多年前罗**思想家西塞罗讲了一个故事: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并告诉他,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无神论者淡淡一问:我想看看那些既祈祷了又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这个案例中,祈祷完被淹死的人就是沉默证据。
学历与收入的关系
这些年来,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些人在那里鼓吹读书无用论。动不动就拿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辍学来做例子,意图说明读书无用。
这些人的居心不良,可见一斑。稍微考究一下就可以发现,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是在哈佛大学辍学的,乔布斯是里德学院,里德学院在**排名100左右也不是一般的大学。
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麻烦你先考上大学再说。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曾经发布过一项调查叫做“80后的世界——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
调查报告中有一项数据,是关于学历与收入的关系的。我把他报告中的图贴过来。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一个大学本科学历的人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比一个只有小学水平的人获得高收入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
同样一个大学本科学历的人,获得偏低收入的概率比一个小学水平的人获得偏低收入的概率,也要小得多得多。
所以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别再拿你们村谁谁谁小学没读毕业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说事。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者偏差。
作为普通人,只要家里没矿,还是好好学习,争取提高自己获得高收入的概率。
不要让自己成为月收入三千碾压的那85%。
中国有多少大学生
很多人觉得现在社会上遍地都是大学生,事实真的如此吗?难道这又是一种**者偏差吗?
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大学生没有我们感觉到的那么多。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834万人,创了历史新高。2018年是820万。
那么,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到2020年为止,国家究竟培养了多少大学生呢?
我这里有一份数据显示1949年至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数据显示,从1949年建国至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仅仅是1.12亿人。
2019年末统计全国人口超过14亿,也就是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包括大专生和本科生,占全国人口比例为8.03%。
这个数据里面剔除掉大专生,只统计本科的人数比例更低。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本科学历的人口比例仅为3.93%。
这个学历的统计结果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再次印证了在中国月薪3000以上的人数不多,就15%左右。
平均100个人里面只有15个月收入3000以上。足够体面了吧?
"年薪百万起,人均985"只存在于某乎上。
全国月薪5000以上占比
最近有个网友留言说:“小编,您好,我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目前已经工作将近十年了,现在我们老家的一个电子厂上班,到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五千多元收入,没车没房没老婆,只有一点小存款,在网上看到别人收入都是过万,豪车遍地,自己是不是太失败了?要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诚然,以目**络上的风气,似乎月入不过万,就是在拖国家后腿了,甚至我们不时还会看到各种年入数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以上的**,抖音更是号称人均法拉利,那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其实现实并没有网络上的那么美好,网络属于虚拟世界,虚拟本身就代表着不真实,特别是大部分人都是有“炫”的潜在思维,当然有人会说,人家**都拍出来了,难道还能有假?虽然有句老话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其实目前这个社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比如之前以包租公包租婆人设出现的言真夫妇,在广州有上千套房产,试问真的到这个身价了,还会如同他们目前这样,天天在直播带货,所以段子始终是段子,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甚至部分炫富套用的都是同一个模板,也因此目前平台都开始在打击这类行为了。那么现实中月入过5000元的多吗?
福建为例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长期占据我国的GDP排行前十名,如果以人均GDP计算,则长期位于前五名之内,因此福建的人均收入在全国可以说属于前列,那么福建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
根据2021年11月,国家***对外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从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福建省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20年的平均工资为58631元,相比于2019年增长了1.03% (因国**部分均在私营企业就业,故本次以私营企业的数据为例),折合月均收入为58631/12=4886元,尚未超过5000元,在考虑到大家所熟知的被平均的问题,那么实际上整个福建私营单位中月收入能超过5000元的预计不超过40%。
从全国来看,在私营单位中仅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以及**超过福建省,福建排在第8名,其中**、天津、浙江与福建的平均工资还极其相近,而目前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因此以福建的数据来推算,全国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预计不会超过30%,所以不要小看5000元,对于很多一线打工人员而言,目前它依然是 笔遥不可及的数据。
更**的现实国家***发布的数据是城镇职工就业人员的平均数据,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统计的是有固定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薪酬,但现实中在广大的乡镇地区,仍然有不少自由职业者(比如零工、农民),这些人的收入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要离开乡村到城市里面打工的原因,如果在把这部分考虑上,那么现实中国内月薪超过5000元/月的比例会更少。
总结其实收入高低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在一个乡村月入4000元可能生活体验上并不一定会比在一线城市月入1000元的差,故而不用受网上的这些“高薪”言论影响,认为自己太过于“失败”,过好自己的人生,努力赚钱才是正道!
月入5000能超过多少人
个人养老金这个事适不适合普通人,见仁见智,根据中金前些日子发的数据,月入5000已经超过90%以上的人了,那有闲钱买的起码也得有月收入5000才敢想买不买的事吧[黑线]也就是说起码90%不会买,而目前在山东的小县城两口子如果都月入5000,除去家庭开销根本不剩钱,周围很多亲戚朋友交个15年的社保都压力巨大,怎么会有闲钱去开个人养老帐户。如果就为理财收益,我在平台上自己买用钱时随时赎回不香吗?既然有了政策,我想一定会有人买然而想把养老重担直接交给居民自己负责,很难…#官方:个人养老金每年缴纳上限为12000#
月入五千超过全国多少人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月入过万不过是刚达到温饱,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偏差。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公布数据前,先说一下数据来源,即国家***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供的不少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比如地方自己上报的GDP(很快GDP也要国家统一核算了)或者常住人口数量等。但有一些数据的精确度却相对较高,比如财政收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人均GDP是用总的GDP除以常住人口,分子分母都不靠谱,所以除出来的结果即人均GDP就更不靠谱了。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一样,它是直接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在当今地球上,关于中国人的收入问题,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比这个数据更精确的统计。
根据国家***2018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
全国月入100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3%
全国月入5000-10000元的群体,占比13%
全国月入2000-5000元的群体,占比46%
全国月入2000以下的群体,占比38%。
什么?我们总体收入这么低?那住哥再给你讲个鬼故事:对比2018年统计公报的数据,上述数字很可能还存在偏高,也就是中国人的实际月收入情况比上面这4组数字还要略低一些。
因为根据2018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24336元。也就是说,14亿中国人,只有50%的人平均每月收入超过20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36413元,也就是说,只有50%的城镇居民,每月收入超过3034元。只有50%的农村居民,每月收入超过1089元。
惊喜不?意外伐?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现实。改开4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那为什么小伙伴身边动不动都是年薪40-50万的Allen、Lisa,煎饼摊阿姨每月收入轻松上2万,以至于月入过万的自己感觉刚过温饱线?
如果是这种感觉的小伙伴,那首先要恭喜你,说明你的生活圈子都是高收入群体。其次,互联网上一二线城市的媒体圈和三四五线十八线的媒体圈往往是割裂的。更不用说主流媒体都是一二线的眼光与格局,包括对农村地区的审视也是自上而下的精英视角。
这种割裂导致了许多人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二线及以上城市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这样对于农村和乡镇人群而言是消费升级的东西,在主流媒体眼中变成了国人的消费降级。他们不知道的是,拼多多对从小喝雪的(di)、逛多又好超市的乡镇和农村居**味着什么。
我们继续讲正题,以下是201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20的城市:
感谢整理数据的朋友,来源:https://tieba.baidu.com/p/6027099120看完这个排名,我们来总结一下,看看不同月收入的同学大概处在全国什么样的水平:
注:排名前20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包含了该市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我知道,这个数字和很多人的印象差距较大,和媒体里中国人横扫欧美奢侈品店并托起澳洲、加拿大楼市的报道更是南辕北辙。
然而,趋近事实不是基于主观的感觉,而是理性的认知。你站在海南岛或格陵兰岛的**,靠自己的双眼望出去并不能知道哪一个岛比较大,你是看地球仪才知道的,并且查了相关地理数据才知道后者是前者的61倍!本文就是原原本本根据国家***数据进行的分析,而当前还没有其他可利用的数据比他们更靠谱。
那……为什么感觉中国好多有钱人呢?
因为中国的有钱人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但我们人口基数大,有钱人的绝对数量自然也就庞大了。收入前10%的人口有1.4亿,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人口排名中可以排第10位;收入前1%的人口有1400万,依旧超过全球71%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