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晚年有多残忍
《芈月传》的热播,让人们记住了那个落落大方、美丽善良的王妃,其实也就是孙俪演得好,真正的芈月可不简单,她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最后逼得儿子夺了她的权。
芈月又叫芈八子,是楚国女子,她嫁给秦惠王只是一个偏妃,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王宫中有了一定地位,可王后另有其人,她只能退而求其次,蛰伏于王宫中。
秦惠王去世后,太子武王即位。
武王不是芈月亲生,芈月虽有想法,虽有能力,可只能望位兴叹:唉!我的命咋这么苦呢?空有心志得不到施展。
芈月是个权力**很强的女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秦武王喜欢旅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武王想去的地方是东周的都城洛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很简单的小目标,但是对一个国的君王来说,反而太难了。
为了这次旅游,秦武王发动了战争,让甘茂带兵进攻宜阳。
在斩杀六万韩国将士后,攻占了宜阳。
吓得韩国赶紧来讲和。
秦武王于是乘着威风八面的车驾去了洛邑。
这旅游的代价太大了!
好战者必亡!对一次旅游就杀6万多人来说,秦武王的报应来了,他虽然到了周都,可再也没机会回家了。秦武王死在了洛邑。
武王还很年轻,没有儿子。
机会落到了他弟弟的头上,就是秦昭王。
同样的机会也落到了芈月头上。武王的母亲是惠文后,已经早死了,所以芈月没费什么周折就做上了太后。
自此,芈月把持朝政,史称宣太后。
芈月开始了任人唯亲,祸乱朝纲的时代。
历史证明了一件事: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当政,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芈月有两个弟弟:她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叫魏冉,被封为穰侯;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芈戎,也就是华阳君。
更让**跌眼镜的是:秦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
这男女关系真够乱的!秦昭王同母异父弟弟?难道芈月生活作风不检点?
武王死后,几个弟弟争夺王位,当时昭王的舅舅魏冉已经在朝廷担任职务处理政事了。
在秦昭王上位这件事上,魏冉是立过大功的。
昭王即位后,任用魏冉做了将军,镇守咸阳。
随后,在芈月的操作下,昭王又征讨了另一个兄弟的季君的**,并把武王的王后驱逐到了魏国去,把那些心怀不轨的兄弟都诛杀殆尽,至此,秦昭王的威势震动了秦国。
这都是芈月的功劳,秦昭王年少,宣太后芈月亲自理政,任用魏冉执掌**。
在非常时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可时间长了、昭王长大了,这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穰侯当政在一定时期,芈月以及弟弟在秦昭王上位初期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舍我其谁的想法,使得他们把秦国当作自己的自留地来任意取舍,这种肆意妄为的态势在秦昭王长大以后,就出现了其劣根性。
魏冉把持秦政,开始时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他推荐白起任将军,取代了原来的向寿带兵攻打韩国和魏国
被称为“屠夫”、“战神”的白起,带兵打仗的确有一套。
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南2公里处的龙门)打败了韩魏联军,杀敌24万人,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喜。
白起这“屠夫”的外号并不是浪得虚名,一个“杀”字凸显起残暴不仁。
这时的秦昭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已经32周岁了,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了,可老妈芈月和舅舅魏冉还是拿他当作小孩子来看待。
孩子再大,在母亲面前也是孩子,这句话在秦昭王和芈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魏冉的确有一套,他借着秦国的盛势为秦国开疆拓土,同时又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
在秦昭王十九年的时候,秦昭王号称“西帝”,齐王号称“东帝”。
秦国内有魏冉把持朝政,外有白起横刀立马,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的关系相当融洽,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当时,穰侯比国家都富有。
虽然穰侯立功无数,可毕竟给别人做嫁衣,他就想通过不停地增加封地来扩大自己的地盘,通过战争掠夺财富来充盈自己的府库。
这样真正的危险就降临了!
秦昭王三十六年,魏冉想攻打齐国夺取刚县和寿张,来扩大他陶邑。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
魏国人范雎因为在国内受到打击,化名张禄在秦国。他听说了这件事,立即上书秦昭王说:
我听说英明的君主这样确立**原则:有功劳的人不能不奖赏,有才能的人不能不当官;功劳大的人,他的俸禄多,功劳多的人,他的爵位高;能够治理众人的人,他当的官就大……
我听说善于使个人富裕的是向国家索取,善于使国家富裕的是向诸侯索取。
天下有英明的君主,那么诸侯就不能擅自富裕,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篡夺了权势……范雎冒死进谏,一方面是抓住了秦昭王想亲政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穰侯做得太过分了,他利用秦国的势力行自私之权,因为他在秦国太吃得开了,所以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揭发他。
范雎之所以敢这样做也是在**,押对了成就自己的不世之功,押错了还有以后吗?
秦昭王是一个明白人,立即约见范雎,屏退左右,长跪在地,以求指教。
范雎说:
……到现在秦国闭关15年了,不敢向山东各国秘密用兵的原因,是因为穰侯为秦国谋事不太忠诚,并且大王的计谋也有失误的地方范雎因此被重用,不过当时形势逼人,秦昭王尚没有立即采取措施。
过了几年范雎便又给秦昭王上眼药说:
在秦国只听说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独揽国家大权才叫作王,能够兴利除害才叫王,能有控制生死的威势才叫作王。
如今太后独断专行,不顾后果;穰侯出使国外,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等人刑罚毫无顾忌;高陵君任免官吏不向大王请示。
四种权贵具备,而国家不危亡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我听说太后和穰侯当权,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辅佐他们,最终会取代大王。
如今从一般官吏到各大官吏,再到大王左右的侍从,没有不是穰侯的人,千秋万代以后,占有秦国的怕不是大王的子孙了。这一番金石之言,落地有声,让秦昭**惊不已。
于是,秦昭王废弃了太后,这一下子芈月再也不能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了。
秦昭王接着收回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他的封地陶县去,穰侯用来搬家的车有一千多辆。
到关口检查他的财物,他的宝物珍品比王室还多。
秦昭王又把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都驱赶到关外。
后来穰侯在陶邑去世,秦昭王收回他的封地,改设为郡。
人往往会被外在的东西瞇住眼睛,被内在的**迷惑心窍。
说实在的权势这种东西是把双刃剑,伤人多了就会自伤,不是吗?
每一种权势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如同满月必亏,就会衰退,而被另一种新生力量代替。
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这都是自然规律,像是芈月、穰侯他们应该功成身退,也不会出现后来的被自己人赶走。
看开容易,放下太难,历史上的“超女”芈月、吕雉、武则天、慈禧不都重复了一条这样的路吗?
她们耽误了历史的发展。
义渠君送芈月回秦宫
义渠君总共同芈月说过三次“跟我回草原吧”,可是都被芈月拒绝了。
第一次要求芈月同他回草原,是芈月被芈姝发配到燕国做质子时。
当时义渠君许诺,只要芈月愿意随他回义渠,他可以立刻休掉发妻,立她为王后,让芈月做他后宫的掌权者,同时他还会护芈月和她孩儿一世周全。
彼时的芈月是个寡妇,还带一个和别的男人生的孩子,义渠君非旦没有嫌弃她,还要休掉自己原配立她为正妻,甚至为了芈月愿意与整个秦国为敌,足以见得义渠君对芈月心意的真挚程度。
且不说芈月寡妇身份,就说芈月与芈姝已经反目成仇,如果娶了芈月,就意味着与当时秦国新的**者为敌,这份勇气也不是任何男人都能做到的。
义渠君深情如斯,奈何时移世易,几经周折的芈月,心境已然不是最初那个单纯的女子。
在秦宫做秦王妃子的那些年,跟着秦王,芈月的眼界和格局已经被秦王彻底打开了,她已经不甘愿再做男人的附庸,她更想像男人一样傲立天下,开疆拓土,坐拥**。
所以,当义渠君跟他说,我想要你做我的女人时,芈月回复他的却是,我不想做别人的女人,我要做自己,自己把控自己的命运。
曾经的芈月,想借着秦王的权力,得以分封到巴蜀,过稳妥自由的生活。
可惜秦王前脚刚走,后脚芈姝得势,哪管什么遗诏不遗诏,强行要将芈月赶尽杀绝。
规则永远掌握在上位者手里,芈月除了服从还能怎样。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芈月意识到只有自己成为最高**者,掌握生杀大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力,才能永远保护自己和身边亲人的安全。
而义渠君此时提出让芈月跟他回草原,芈月自然不会答应他。
一来,如果跟义渠君回草原的话,最多也就只能做一个后宫妃子,继续做男人背后的女人,而芈月这时候已经不想再做男人的陪衬,她想要的是自己成为九天翱翔的凤凰,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
毕竟芈月已经当秦王菟丝花多年,日日与后宫妇人为了一个男人的宠爱斗得你死我活,这种生活她早就过腻了。
二来,曾经的她,辛辛苦苦侍候秦王那么多年,到头来,什么没落着不说,在秦王死后还被他另外的女人**至此。
芈月已经深刻领悟到男人靠不住,所以她不愿意再次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到另一个男人手上,再重新过一遍之前过过一遍的窝囊日子。
义渠君第二次要求芈月同他回草原,是芈月给他生娃后。
当时秦国内忧外患基本都已解除,**也已稳定。
芈月与义渠君已经举行了义渠婚礼,芈月还帮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义渠君想朝政已经稳定,而自己待在法度森严的咸阳城,百般不自在,还不如带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一起回草原。
所以义渠君抱着芈月同她说:“跟我回草原吧。”
谁料芈月又一次拒绝了义渠君,她对义渠君说,义渠只是一个小家,而秦国是大家,让她舍下大家去管理小家,这是看不起她的能力。
义渠君被芈月唬住,只能不了了之。
认真说来,如果芈月真的爱义渠君愿意站在他的角度想想的话,此时确实是芈月放弃权力与义渠君回草原过逍遥自在生活的时候。
毕竟嬴稷已经成年,完全能够独掌朝政了,而义渠君呢,留在咸阳各种不自在,与嬴稷关系也很紧张,继续呆下去,对彼此都不好。
但芈月却满心满眼都是一统天下,还没过够权力瘾,哪管得了那么多,自己痛快了再说。
话说,其实从芈月第一次拒绝义渠君时,她看重的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权力,只是义渠君太傻看不明白。
当然了,义渠君看不明白,也是因为芈月一直在给他吃糖衣**,后来又用孩子安义渠君的心,义渠君性格本就大大咧咧,对芈月感情又深,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芈月竟然会心狠到不惜拿孩子套住他。
义渠君第三次要求芈月同他回草原,是在芈月准备杀他之前
那个时候,义渠君与芈月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
但义渠君还是说,如果芈月愿意带着孩子同他回草原的话,他就不会再计较之前发生的那些不开心的事。
可是芈月还是说:“你知道,这不可能。”
一直到这时,芈月还是不想放弃手中权力,义渠君被逼无奈,只能提出要与她分割秦国。
仔细品味义渠君与芈月最后对话的细节,可以发现,其实义渠君并不是真的想跟芈月讨要秦国城池土地,他想要的只是她跟他一起回草原,做一对普通夫妻。
可是芈月死活不肯放下权力离开咸阳宫。
而义渠君呢,呆在咸阳又受不了秦国法度,与嬴稷关系也很紧张,遇到虎威之事时,芈月又丝毫不为当初为她打**的义渠兄弟说话。
难免义渠君会产生一种芈月根本不爱他,只是利用他的想法。
这样一来,义渠君就会觉得,既然芈月不爱他,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场,拿回属于自己的战利品有何不妥?
说穿了,其实只要芈月愿意与义渠君回草原,义渠君根本就不会想跟她分割秦国。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芈月太看重权力,不愿意为了义渠君放弃权力,义渠君这才觉得芈月不爱他,只爱权力,所以义渠君就会想毁掉她的**,这样芈月是否就会回过头重视他了。
义渠君后期的骚操作,说白了就是一个得不到心***重视,而情绪崩溃最后疯狂搞事情,以此来博对方注意的可怜男人。
只是,红红火火闹了一场,到底义渠君还是输得一败涂地。
她仍旧放不下权力,他仍旧不忍伤她,最后只能选择以死成全她的心愿和虎威的兄弟情谊。
往期文章
《芈月传》:孟赢为何仇恨芈月?不全是因为苏秦
重温《芈月传》才发现:义渠君的悲剧,主要还是因为芈月太贪婪
《芈月传》:为何后来的芈月提及黄歇只剩“亲情”?
★作者简介:新晴,90后作者,品经典老剧,看万象人生,愿历尽千帆,归来阳光**。
分享转发
收藏点赞
是我最大的动力[心]
#芈月传##2021生机大会#
@新晴
芈月入秦宫九十三集
【01】
芈姝怒气冲冲地一甩袖,怒斥道:“哼,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滚开!”秦王赢驷的脸顿时沉了下来,芈姝却犹未发觉,上前一步,走到秦王驷的几案前絮絮叨叨:“大王,您任这样的小人为相,岂不让列国笑我秦国无人?岂不让列国以为我秦国也是反复无常、欺诈无信之国?”
秦王赢驷恼羞成怒,用力一拍几案,喝道:“大胆!”芈姝怒气冲头,全无畏惧,道:“臣妾说的难道不对吗?列国之间,以信为本,如此失去信用,将来如何能在列国之中立足?更会让列国群起排斥秦国,敌视秦国,包围合剿秦国。为图小利而失大义,得不偿失。”秦王赢驷凛然而立道:“大秦自立国以来就是在别国的包围合剿之中杀出一片天地来的,大秦从来不惧与天下为敌!王后,你应该好好闭门反思,怎么样才是一个合格王后。
作为秦国的王后芈姝并未站在大局考虑,一味的偏倘自己的母国很不应该的!还要颠倒是非不论青红皂白的干涉朝政有失体统,以至于她在秦王新的好感直线下降。
【2】
玳瑁轻蔑的笑道:“王后,此乃披香殿的乐声,不过是魏姬那**在得意罢了。真真可笑。她只不过是暂时得意而已,等王后身体恢复,哪还轮得到她……”
她话未说完,芈姝便已经掀了几案,几案上的什物乱滚了一地,吓得玳瑁忙膝行上前,安抚着芈姝:“王后休恼,仔细伤身……”
芈姝掩面嘤嘤而泣:“傅姆,我在秦宫地位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该怎么办才好?大王为何如此凉薄!我如今还怀有子嗣,不过稍忤逆他一二,他便夺了我的权。”此时的玳瑁不怀好意的将矛头直指秦王后宫的年轻妃嫔帮着芈姝开始了阴狠算计之路。全然忽略了芈姝的身上存在的问题,芈姝是否有做错!诚然,玳瑁本就是个心术不正的侍从,在跟着楚后的时候为了主子的利益就不择手段,也没法指望她能帮助芈姝分析问题。本就是品行卑劣之人,毫无怜悯之心再加格局完全不够格,呆在芈姝身边实属害了芈姝!
【3】
得知芈月被封为芈八子,芈姝既愤怒又惊恐。从出生到嫁入秦宫她都走的太过顺利,以至于永远只会单线的思考,她只有她的小王国,她可以肆意的任性,而秦王驷对王后的要求是希望帮助他管理后宫,甚至建立后宫的秩序,而这一点,却恰恰是芈姝致命的缺陷。
她甚至不懂得如何做一个王后,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母国和夫君之间的关系,甚至……她连做一个母亲都没有准备好。她接二连三出现错误之后,秦王赢驷不得不把部分精力从前朝分出来一些,亲自来重新管理后宫。她整个状态就是拎不清。看不清事情的本质,完全没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导致她一次次失去了秦王对她的信任和看中!
【筱雅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王国,我们可以在这个小王国理偶尔任性一下,当我们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面对我们角色不同时也要考虑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在家里面我们可以做个乖巧的女儿可以在父母面前任性、撒娇。但是作为妻子这个角色我们会有自己的责任,会考虑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