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58岁能买什么重疾
二十万的终身重疾怎么买
重疾险一直是大家配置保险时的重头戏。不过,怎么买重疾险合适又便宜,都是困扰广大投保人的难题。
毕竟,重疾险保障作用大,保费比较高,大家在购买前比较谨慎也是明智的做法。
为了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重疾险的“选择困难症”,梧桐君在这里为大家说说该怎么选择重疾险,既能够符合实际需求,还不需要花太多钱。
重疾险保障期限怎么选?想要买到既适合又便宜的重疾险,大家首先要弄清楚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从中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
按照保障期限,重疾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期重疾险,一类的终身重疾险。
定期重疾险就是在固定期限内提供保障产品,可以保障固定的年数,比如20年、30年,也可以保障至固定的年龄,比如70周岁、80周岁。
终身重疾险就是可以提供一辈子保障的产品。
在保障范围差不多的情况下,定期重疾险因为保障期限较短,保费要比终身重疾险低很多。
对于经济有压力的人群来说,可以优先选择购买定期重疾险,以保证可以获得足够高的保额。
一般来说,重疾险的保额不应该低于30万元,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50万元的保额。
如果经济比较宽裕,自然是直接选择购买终身重疾险比较好,可以获得一生的疾病保障。
险种类型怎么选?按照险种类型来分,重疾险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消费型重疾险、返还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消费型重疾险就是万一生病了就赔钱,不生病的话,所支付的保费不会返还的产品,
消费型重疾险有买一年保一年的,也有保长期的,一般选择购买保长期的。
返还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比较相似,是万一生病了就赔钱,不生病的话,在达到约定的条件后,可以把保费退还给投保人,甚至还会附加一点点收益。
返还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看似更加划算,但在相同保障下,保费会比消费型高很多。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的人来说,消费型重疾险更具有实用性。
在这里举个例子,30周岁的女性,购买50万保额,分30年缴费,保障至70周岁,保障范围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险一年的保费是3325元,总保费是99750元,返还型重疾险一年的保费是10400元,总保费是312000元,总保费整整相差了212250元。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消费型重疾险是优于返还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的,价格便宜且能够提供充足的保障。
重疾险有哪些更加灵活的搭配方式?当然,大家在配置重疾险的时候,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做一些灵活调整。比如:想要在年轻时获得更多保障,预算又有些不足,可以构建两种组合。
组合一: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
比如,可以买一份保障至终身,保额为30万元的终身重疾险,再买一份保障至70周岁,保额为20万元的定期寿险。这样,在70周岁前就可以获得50万的保额,而保费可以比直接买保额50万元的终身重疾险低一些。
组合二:终身重疾险+额外理赔功能
比如,大家可以购买一份保额为30万的终身重疾险,再附加60岁前额外理赔功能,让60岁前保额达到50万元,60周岁受保额降至30万元。这样,大家无需增加多少保费,就可以在年轻时得到很高的保障。
以上,就是重疾险的一些筛选思路,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配置。当然,购买重疾险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思虑得越周全,自然买到的产品越合适。
最后,梧桐君还要提醒一下大家,无论是买什么样的重疾险,都是越早买越好,保障缺失的朋友要抓紧时间了。
单身月入5000怎么买重疾
30岁女生保险,这4种就够了!
最近一个姐妹来问我,30岁了怎么用保险来为自己做好保障。
她目前是单身,暂时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就想着在自己经济允许的范围内,把保障做得全面一些,手里有一份保险,生活都更有底气了。
这一套方案呢性价比还是蛮高的,用比较少的资金撬动全面的保障,也想给自己M保险的姐妹可以参考一下。
1、百万医疗险
作用:能解决大额医疗费用的支出问题,不限制疾病,生病住院产生的医药费可以报销,报销额度上百万,社保内外的都能报销
选择:医享无忧
保额:200万
保费:247元/年
产品亮点:大公司太平洋承保,保证续保20年,保障全面,质子重离子、外购药、医疗垫付都有
2、重疾险
作用:得了合同上的疾病,符合条件,保险公司赔一大笔钱,这笔钱可以弥补经济损失
选择:达尔文6号
保额:35万 保至70岁
保费:2163元/年
产品亮点:癌症能多次赔付,有重疾复原金,性价比很高,很适合成年男性和注重心脑血管保障的女性
3、意外险
作用:保障各种意外情况,比如摔倒骨折、车祸等,不幸身故伤残,直接赔。**治疗可以报销医药费
选择:小蜜蜂2号超越版
保额:50万
保费:156/年
产品亮点:没有健康告知,投保非常宽松,性价比很高,**意外险的首选产品
4、定期寿险
作用:不幸身故了,保险公司赔一笔钱,这笔钱是给家里人的,保障家庭生活可以正常运转
选择:华贵大麦2022
保额:60万
保费:352.2/年
产品亮点:健康告知只有3条,投保宽松,还可以选交通额外赔付,价格还便宜
整个方案包含了意外、身故、疾病各个方面的风险,加起来还不到3千,万一出现个什么意外情况也不会太担心钱方面的事情
不过呢预算比较有限,重疾险选的是保定期,建议还是优先保终身
保险配置是比较个性化的过程,需要结合多方面要素来考虑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者给自己配置保障,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直接找大白~#保险##保险家上头条#
40岁买保险怎么买重疾
对70,80后来说,买份重疾实属一种煎熬。
想买吧,交费比小孩保险贵了一倍还不止,保额还做不高。而立、不惑之年,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理性。
不买吧,觉得自己处于人生中承受压力最大的阶段,上赡养老人,下抚养儿女,中间要操心配偶身体。少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责任。
值不值得买?保险从业者说了不算,得看每年获赔数据。
各家理赔公示: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各家保司官网,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1:保险公司出险频率最高的是小病、小意外涉及的医疗险,约占85%以上。
说明医疗险出险频率高,小刀子磨**肉疼,实用性高,尤其是0-4岁这个年龄段,0免赔医疗险,得配。
2:重疾险理**大概为5-6%,赔付金额约占总额的50%。
通过我们的实操经验来看,由于有社保兜底,大多数商业医疗险赔付金额不超过1万(百年医疗理赔概率和大病险差不多)。而真正大头是通过重疾险触发的。康复、失能、失能期间费用开支等等和钱相关的事情都得通过重疾来撬动杠杆,所以,得配。
3:甲状腺、肺、**,三癌屠榜。
恶性肿瘤中这三类癌症几乎都上了各家理赔TOP5的榜,换言之但凡少一样就提前给保险公司释放了利润空间。由于超声的普及,甲状腺时常得到检查,通过体检,不经意间确诊为甲状腺癌也就司空见惯了。
4:理赔爆发年龄段为30-60岁。
多家公司数据显示,18-30岁获**超30%,40-60岁获赔超60%。年纪越大发生概率越高,符合常识。超61岁理应更高,只是保险消费者人群多为60年代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人,40、50后们在数据显示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自然而然数据反映就2%左右了。
与此同时,早在yiqing前各行各业不加班就得吃垚了。30岁的人50岁的心脏,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消费者30岁往上,无论是疾病发生率还是死亡率都在逐年攀升。重疾年轻化通过理赔数据也得到了充分印证。重疾不仅得配,更得尽早配。
5:身故、重疾稳居大额赔付TOP10。
保额,是保险公司理赔的钱。医疗险不用太在意那几百万额度,因为打死也报不了那么多。而意外险、重疾险必看保额。同时重疾险需要带有身故责任,不仅会理赔疾病,实际理赔中也兜了意外、疾病身故的底。
是否值得现在上车?看懂新、老规变化就知道了。
重疾险新规有何变化?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划2020》从意见稿到终审通过,前后不超1年时间。约定新规从2021年2月1日开始执行。前后对比如下:
1:恶性肿瘤
6月,写了篇《重疾《新规》理赔将变难?——“编剧”倒是敢编,“导演”未必敢拍(癌症篇)》所有的变化、理赔都有解析。
这里只说重点:
①T1甲状腺癌由重症划入轻症,赔付额度变少,老规100万保额,新规30万,消费者少拿70万。而且从实际理赔数据来看,甲状腺癌把保险公司赔的够惨,削减了这70%理赔保额,无疑增加了不少利润空间。结论:对消费者不利对保险公司有利。
②交界性恶性肿瘤、动态未定恶性肿瘤明确不予理赔。老规对此并不明确,由于存在合同瑕疵,老规一般协商理赔或拒赔(拒赔概率大),新规不予理赔。结论:对消费者稍有不利对保险公司有利。
③G1神经内分泌瘤不属于重症但理赔轻症保额。老规对此并不明确,由于存在合同瑕疵,老规一般协商理赔或拒赔,新规理赔轻症。结论:由争取理赔到轻症理赔对消费者有利对保险公司不利。
④老规未要求病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其虽为金标,但也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罹患了恶性肿瘤。目前情况是老规虽未强制要求病理检查,但部分保险公司核赔跟不上趟也没有服务意识。强硬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应报告。一般做法是回怼——你懂不懂?而新规对检查方式有约定。那些有“前科”的某健康险公司产品建议就不要买了。结论:对双方无偏向性,拼保险公司服务的时候到了。
⑤老规对原位癌未做要求,不过各家都自觉定位于轻症范畴中。新规未做约定,可能单独增加此项。结论:如果合同不带原位癌责任,就要等到恶性肿瘤了才理赔。
注意:上诉协商理赔谨代表个人意见,保险公司不承认协商赔付这一说法。
2:心脏
心梗是常见高发重疾。老规:体征+诊断+心电图=打钱。新规:要求心肌酶上升倍数。把未达到指标的心梗归于轻症范畴,从而降低了理赔额度。结论:对消费者不利对保险公司有利。
3:其他几项
心脏手术类,新规不要求开胸,只要切开心包即可。
疾病后遗症类,新规不要求一侧肌力完全丧失。2级肌力,存在一项生活障碍即可。尤其是【严重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门槛降低,是大利好。
器官移植类:新规增加小肠移植。
新规提升急性心肌梗塞理赔门槛但也调低了9项其他疾病理赔门槛。这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糖吃”的操作。
结论:9项新规对消费者有利对保险公司不利。
4:疾病数量与杠杆
目前绝大多数重疾已经包含了【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三项重症责任,同时也包含【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三项轻症责任,所以新规再做疾病种类增加要求可说是于事无补。结论:增加无意义。
轻症理赔额度方面,老规不做额度要求,目前大部分产品轻症理赔在30%以上。新规要求前三项轻症(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赔付比例不超30%。也就是小于等于30%。结论:对高品牌溢价的产品来说,新规可能会使其缩短与性价比产品之间轻症赔付比例的差距。
5:概括结论如下
姜霏的结语:普通消费者无需搞懂脱落细胞胸腔积液检查,血液侧枝循环建立这些乱七八糟的中间过程。通过上述解析可以看出就整体而言,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老规在高发疾病保障以及理赔额度上会比新规好,新规在心脏手术实施方式,疾病后遗症要求上稍有进步。(其实无论老规开胸或是新规切开心包,对于一个稍微懂点行的人来说,这种条款在法律上根本就没有约束力)。抛开这些变化不谈,打算上车,就尽情、尽快地上。保险唯一能够钻的空子是没有任何就医记录、体检记录、开药记录就提前上车了,车门早已焊死,保险公司后期理赔它还有什么话好说?它能说我还有健康事项未如实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