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上海月入5w多少人
以下内容均为税前全部年收入,含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默认全额社保,社保基数低的会标出。
我写的大致是普遍有代表性的个例,均工作三年以上不含新入职,各行各业各岗位都有特例存在,不接受杠
这个回答可能会写很久,时不时来更新。
1.某爱马仕的柜姐,23w
2.中石化的加油工,在编人员18w,派遣人员8w
3.基层公务员,十年以上工龄,四级主办,大约是非领导岗位里的最高,18w。部分特别辛苦岗位的公务员,到这个级别,25-28w
4.汽车零部件行业,外资,操作工12w,产品经理18w,经历过兼并,没换工作换过抬头的资深产品经理,35w
5.整车行业,操作工正常时候10w,生意好时20w,工程师24w,研发中心的博士32w
6.211大学副教授,40w;顶级985教授,80w
7.公办幼儿园、小学老师15-18w,中学和高中老师18-25w
8.三甲医院护士20w,医师24w,主任医师40w,重点科室掌刀的,80w
9.一般牙医25w,带行政职务的35w
10.tony老师,15w,社保还很低,这个我很意外
11.外企制造业,行政人员15w,总监40w
12.投行客户经理,底薪15-30w,奖金5w-500w都见过。平均收入应该有60w左右
13.房产中介,底薪5-10w,一般能提中介费三成。见过多个年薪百万的,但平均数真估不出,前景目前很不乐观
14.不知名网络公司码农12w,社保基数还最低;
15.大企业信息部门的码农,30w
16.大厂的码农,那是什么样的大神都有,最低见过20w,百万的人数不少,人均应该有50w以上
17.在本地小范围有点名气的互联网公司,码农或者文案15w,总监35w,这个也低于我的想象
18.保安叔叔8w,社保最低基数
19.中小型制造业员工,10w,社保最低基数
20.教育培训行业,10-50w,人均不足20w,社保最低,目测即将遭遇毁灭性打击
第一次更新
21.公交车司机,15w
22.保险公司风控,18w起,享受正副科待遇的资深员工40w以上,最为银行的类似部门,我挺羡慕他们的上限高
23.保险公司在编营销人员,保底普遍12w以下,上限不可限量,我经手过的受薪人士中最高薪的几个都是干这行的
24.社工,12-15w
25.基层事业编,行政人员,12-15w
26.地方国企行政人员,12-20w,销售类18-30w
27.科研院所事业编行政人员12w,普遍三十岁后熬到正科待遇止步,18w
28.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一般硕士入职,起步副科待遇,15w。三十五岁以后大部分止步副高或正高职称,25-40w。不如职级相当的高校和医院正副教授。但好混的多。
插一句嘴,24-28以及上文提到的公务员,其中的本地人,是我认知中千万左右住宅的消费主力
29.日企制造业,前台小妹7w,大部分员工12-15w,资深员工20w,课长25-30w,总监级里为数不多的中国人50w以上
30.各种大牌衣帽箱包鞋子手表珠宝品牌的柜姐,人均不超过20w,身上的自家产品价值常超年薪
先插一条我觉得最令人心酸的行业,是送外卖和快递。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收入应该还行,这么辛苦应当月入普遍过万。可从业这些年,我从未见过这个行业的人置业。哪怕是远郊的小房子。
31.顶级跨国公司,日化食品快消行业。普遍入职15-20w。这是我认知里为数不多受年资影响较大的行业。资深员工非领导职务30-50w的很多。但似乎职业不确定性较高,我认为这行在买楼背贷款这件事上特别谨慎保守。
32.台资制造业,大体是楼上日资的九折
33.厨师,中式小餐馆掌勺15w,社保一般比较低。大酒楼的大牌厨师50w以上。西餐普遍比中餐高两成。但业界顶薪是中餐。中餐顶厨是米其林西餐行政总厨的数倍。
34.星巴克的店员8w,看上去厉害的咖啡师15w
35.一手房销售,底薪6w,开一个盘几十万,厉害的人半年一跳槽,我最多在六个开发商见过同一个销售,现在又去卖二手了
36.超市导购收银6-7w
37.不知道什么来路的金融公司,大概是小额贷款p2p什么的,反正敢买房的都有起码三十几w,比我们银行的客户经理挣得多
38.会展公司,一般人也就6-10w,社保随缘,但每个小公司都有这么几个40w以上的,原因不明
39.乡镇一级的国有或者集体性质的企业,6-8w。大部分人似乎是社工性质的工作。要没这些垃圾分类、抗疫之类的事儿之前,我觉得还挺好的
40.艺术展馆,资深员工非领导职务,40w,我见识浅薄不大清楚是干啥的,乍一看觉得性价比非常非常高
看了评论,有些要补充的
职业原因我看到的信息都带一个条件的,即买房置业。所以有些行业的收入我会一定程度上的高估。
一是年入12w以下的基层工作,这类工作其实月入五千八千的都很正常,但在我的视角下取均值,会偏高些,而且薪水基数小,哪怕我高估了一年两三万,也让人感觉差很多。
二是绩效收入占比特别高的岗位,比如评论区讨论最多的高校教职,这类岗位论基本薪资和科研院所类似,绩效弹性就差的比较多了。那一条里我写的是正副教授,这类人年龄都是35以上,购房都是置换或第二套了,可能真是其中混的好的才会被我遇到。
上海体制内的,民生事务性的岗位,收益确实不如临近的江浙地区。个人认为,上海流动人口比例远高于相邻省份的。社会民生事务编制不足压力太大,需要维持大量的非在编人员,所以体制内在编人员薪资就较低了。我打个比方,同样的事务岗位,假设浙江的预算是两万一个月全给了在编人员,上海费用可能更高两万五千,但能把人累死,实际情况就成了在编人员领一万八,又七千雇了个派遣的。上海基层体制内人员,要是专业性强的单位,比如司法、科研什么的,还是不错的。牵涉民生事务,费人力的,在编人员薪资待遇不如邻省。
大型外企的薪资,我取的是平均水平,可能太笼统了。这类企业行业间的差距本就非常非常大。行政人员还好。销售、研发、领导岗位行业不同可能差了数倍。将来有空,我按行业再补充几条吧
抽空补充一下
大型国有企业基层在编员工,15-25w是普遍收入。这类企业会安置许多人员,包括转业军人、退役运动员、郊区征地农民、早年还有接父母班的。普遍四十岁以上,无法胜任办公室案头工作的话,会另外安排。不只是加油工,大单位的司机、保卫干事、后勤保障什么的都有。这类岗位中至少有一成人员是带国企编制的,薪水是同事的两三倍是常态。
高端金融业和程序员都是高薪,但还是程序员更适合普通人。家里没有路子的,金融业60w年薪就是一道大槛了。三十多岁程序员,我见过很多年薪百万上下,上车八百万的房子,可见家庭出身一般。同样年纪薪资的金融业,普遍买两三千万的好房子了,家庭的支持还是很大呀。
可能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缘故,推送了很多关于收入和工作的帖子给我看。插播一下我疑惑的地方。
1.答主的普遍收入似乎是月薪一万以内,或者年薪五十万以上,中间阶层少到忽略不计。
2.我的认知里家里比较宽裕的人才会读研究生,没有家底的人就早点工作,但感觉上是反着来的。
3.上班一年不到十万块的我见的不少,年入大几十万上百万的也见过不少。可几年里从前者奋斗到后者的,现实里真不多的
4.我发现上许多答主并不富裕的父母愿意花光所有家底送他们出国留学,然后学成归来自己攒首付。我认为这么做挺不理智的,不如拿留学的钱来买房稳妥。
5.我严重怀疑大厂码农的996其实是在摸鱼刷回答问题
6.看到许多高薪人士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自己过的太奢侈了,要检讨一下
总结一下,反正就很奇怪,我以为自己是很典型的上海普通工薪生活状态,和大部分人差不多。可在这里,我好像是个异类。
还得吐槽一下,可能出于职业习惯,我看超乎我一般认知的事情就会想从侧面印证一下。有些回答,我好想看看答主的其他内容呐。可为啥说到这类问题,这么多人开匿名。体验好差。
上海月入五千元
不能统一而论,如果你在老家家境殷实,5000的工作还是体制内,那就选老家。
但如果你只是普通打工,且家境一般,为金钱所困,那就选上海。
提到大城市,一个绕不来的结就是房子,这也是很多人不愿留在大城市的重要原因。
但事实上,他们忽略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在老家,人也是分着三六九等。其中,有在城市长大,家境殷实,不缺房子的人。
但也有很多人,或生在农村进城打工的,或虽生在城市工作,但经济窘迫,甚至从小到大租房住的人。
对这些人来说,即使在小城市,房子也是如大山般的存在。
因为在中国,有很多三线以下城市,虽然工资只有3000,但房子均价也已经过万了。所以,在这个城市工作,3000的收入,基础消费一点不比大城市低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努力攒够首付的钱甚至比大城市更难。
对这些人来说,小城市为人所称道的闲适而幸福的生活根本和他们无关。
但是,这些人如果来到大城市工作。很可能几年之内留能攒够老家买房的首付。然后再拼命奋斗几年,到时候就可以怀揣几十万,甚至百万的积蓄回到老家。
这个时候,房子解决了,又有了一定的积蓄,相比于当初留在老家苦熬,他的命运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在大城市工作,相对于小城市确实能攒下更多的钱。
对这些人来说,在大城市奋斗,已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而且,除了房子,在大城市奋斗,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退休金。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目前的退休金是和退休城市的平均工资挂钩的。
以北京为例,2019年的平均工资为1万元,而好多三线城市的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这也导致两者的退休金产生巨大的差异。
而这种差距本质在于,在北京退休,就是北京的年轻人缴钱为你养老。而在老家退休,就是老家的年轻人缴钱为你养老。
而北京规定,只要在北京缴纳社保满15年,就可以在北京申请退休。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奋斗了,厌倦了在大城市的生活,可以回到老家享受安逸静谧的生活。但在退休的时候,却享受着北京的收入。而这都得益于你年轻时在大城市的付出,也是你应得的。
上海月入50000 水平
这位老兄月入3万太少了,我在上海跑每天18小时,差不多5万起步,只是累了点,因为年青。过好每一天2000
出租车司机月入3万多,把我吓一跳。我一直以为司机最多也就月赚万把块吧,结果今天被刷新了认识。中午吃饭,一出租车司机与我同桌,于是边吃边和他聊了会。他是安徽人,来上海开出租车5年了,之前在合肥开燃油出租车,开了几年也没赚到钱。后来就来上海开出租,从最早开燃油车,到充电车,到现在换电车。?
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24点以后收工,有时凌晨1点以后,基本上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中午饭后、车子充电时都会休息一会。
里程:专跑机场、火车站交通枢纽,以长途为主,平台有好单也会抢。每月15000多公里,平均每天跑500多公里。?
收入:原来每天做1000块钱左右流水就收工,因为汽车要花时间充电,有时还要排队等候,想多跑也没办法。后来开换电车,直接换电池,节省很多时间,每天能多做两百多元。月流水32000~38000元,去掉日常开销、电费、罚款等,每个月净收入22000~25000左右。?
成本:电费每月 3200多度,平均每天100多度电。每月1000元午餐费,平均每天30多元。房租包水电400元,好几个司机一起合租。租车费、平台费、日常违章罚款等6000多。
我说这收入都赶上白领管理层了,要不我也开出租算了。他说一般人吃不了这种苦,还自嘲说他现在拿生命赚钱,身体已经各种毛病了,生活压力大没办法,能赚一天是一天 ……
现在拿健康赚钱,以后拿钱买健康。
为了美好明天,且行且珍惜。
上海月入10000
前几天,我在洗澡的时候跳出来一个话题:个人税后月薪一万在上海是什么样的体验?好奇打开了这个话题之后,这个澡我洗了一个小时,因为中间停下来翻了40分钟手机。
我找了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活状态放出来,和大家共勉。按照作者的要求,隐去了名字。
01
女,普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两年
在一个民营文化公司,五险一金按最低的交,税后基本工资8000,加上项目奖励、各种补贴、年终,均下来月薪10K+,还算符合回答这个问题标准。
感受:
钱不算多但够花,社会地位低,没有身份认同感,但比起学生时代,有自己花钱自己赚的快感吧。
我属于比较节省的类型,每个月的基本支出在4000左右(去年月均支出6000左右,今年因为开始学习理财,特意控制,想在老家买房,哈哈~)。
日常支出:
吃:工作日公司包中餐,晚上加班的话也吃公司,所以日常在吃上月支出基本1000块撑死,偶尔和朋友出去搓一顿,大概500,一个月在吃上的支出1500左右(封顶1500,通常有结余)。
住:年初的时候换了个破破烂烂的两室一厅,距离陆家嘴单车10分钟,价格非常低,月租金3400,中介费加自己捣鼓装修美化的钱,均下来一个月4000,我和男朋友住一个房间,隔壁房间租出去,都是一个房间2000,月均1000,加上水电煤网,一个月在住上的支出大概在1200左右。
行:家里离公司非常近,走路上班,没有这块的支出。每年会安排一次长途旅行和短途旅行,和男朋友一起去,大概会花掉6000-7000的样子。
其他:化妆品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啥的,不用大牌,我大概每个月要花800块左右(护肤彩妆很少买,基本都是男朋友送的)然后剩下的500块就有时候娱乐呀,还有各种乱七八糟,我喜欢看电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