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早点一天能赚多少钱
贾先生做早餐店生意,主营馒头和稀饭,平均下来,每天营业额在3000块钱左右,扣除各种各样的成本,利润在40%以上,但是达不到50%。
贾先生的早餐店位于某一线城市,位置比较偏僻,人流量不是特别大。
除过零售馒头以外,贾先生还给一些单位食堂批量送馒头,当然了,这种馒头的价格要加上运输费。
一、馒头店的主要成本有:
1、房租费,每年10万块钱。
2、水费电费,平均下来,每个月1000元。
3、人工费。贾先生雇了3个阿姨,每个阿姨的月工资3000块钱左右。
算上贾先生夫妻俩个,这个早餐店共5个人。
4、馒头成本,这是商业秘密,不能说。
二、贾先生做早餐店生意的与众不同之处:
所有馒头和稀饭的食材都是贾先生亲自去市场上采购,从不假手于人。
贾先生说:“有时候我特别忙,就让市场上的肉贩子把肉送过来,但是我总感觉每次送过来的肉片和我自己去打的肉片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即使再忙,贾先生都要亲自去市场上买肉,挑哪块肉就是哪块肉,这块肉或者这块肉我挑什么就是什么,按斤抻出来,要求肉贩子按什么配比打肉等,特别严格。
贾先生继续说:“如果我不亲自去打肉,肉贩子想送什么肉就送什么肉,甚至会把差一点的肉放进去绞成肉馅,我也不知道。为了保证馒头食材的品质,我必须亲自去买肉。”
一定要保证食材的新鲜,这是贾先生做早餐店生意的底线。
为什么要这样做?
贾先生说:“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馒头和稀饭的的口感。现在,客户都特别叼嘴,不像以前那样吃饱就可以了。稍微有一点点过夜或者是不新鲜的食材,客户一吃就吃出来了,就能断定馒头和稀饭的食材是新货或者是隔夜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去忽悠客户,忽悠客户就是忽悠自己。”
三、做早餐店生意很辛苦,但是,只要是挣钱的事情,哪有不吃苦的?其实做早餐店生意,就是早上起的早一点,下午也就没什么事了,可以休息一下。贾先生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辛苦生活。
四、给贾先生算一下账:
每天营业额3000块钱,利润按40%计算,贾先生每天能挣1200元,每个月挣3.6万块钱。
一年下来,贾先生至少可以挣40万块钱,很不错了。
餐饮行业的竞争特别大,你也不要看贾先生做的好就去学习开早餐店,因为没有一点经商头脑和餐饮行业基础知识,早餐店就会分分钟倒闭。
毕竟,再简单的技术,例如做馒头和稀饭的技术都是长期的经验积累,不是你学习10天半个月就能做好的。
祝你发财,李义之声感谢你的关注!
4天赚1亿
2005年,15岁的天才学霸李晨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后来又考进国际关系学院,一年后却辍学,先后四次创业,三次帮助公司上市,巅峰时期用40天赚了1个亿。
结果上求职节目被老板质疑履历造假,李晨直接把老板怼到要罢录,李晨最后求职成功了吗?如今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带你一起去看看李晨的创业求职之路。
北大才子创业四次皆成功1990年,李晨出生于江西赣州南康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选择随军,便带着他来到广州上中学。
而李晨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15岁时便考上了北大少年班,之后更是考进入了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是一位妥妥的天才学霸。
但天才自有其特立独行之处,不愿循规蹈矩,接受按部就班的教育,而是想快点接触学校之外的世界,施展自己的才能。
当时QQ很受欢迎,带火了与QQ有关的周边,李晨便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瞄准了QQ文化衫,开始自主创业,天资聪颖的他很快赚了到人生第一桶金,他也获得了天使投资人刘晓松的200万投资。
他毫不犹豫地从北大辍学,开始一心一意地经营自己的公司,赚了不少钱,还让公司成功上市,不愿安于现状的李晨却把公司卖出去赚了2亿,带着这一笔又开始了自己的新征途。
李晨先是进入生活家地板当一名普通的基层销售人员,仅用三年时间便晋升到了国际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还帮助生活家地板成功上市。
之后,他从生活家离职,决定去上海打拼,遇到了《妈妈咪呀》节目的创始人王芳,王芳很欣赏他的才能,便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李晨没有辜负王芳的信任,竭尽所能地为节目出谋划策,将《妈妈咪呀》打造成了东方卫视的王牌节目。
那时的李晨,也才二十多岁,充满斗志与激情,三次成功的商业战绩让他有了底气,他将目光瞄准正在蓬勃发展的汽车领域,创立了一家车易贷公司,在40天内完成了高额融资,让公司成功上市,功成身退后,他赚了1个亿。
似乎在职场上李晨已经遇不到任何挑战了,2018年后,他便不再工作,而是转战投资市场,他开始炒比特币。
因为拥有一颗聪慧的商业大脑,李晨在投资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巅峰时期手握6亿元和近1万枚比特币。
从未失败过的他,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亏损,投资的额度越来越大,行为也越发大胆,似乎没想过给自己留后路,结果却意外地栽在了区块链上。
因为一次任性的投资,让他在某天爆仓,一切财富全部归零,他的人生在经历了许多次的大起后终于迎来了大落,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而这时的李晨也不过才29岁,并不算彻底的失败,冷静过后,李晨决定重新出发,但因为李晨没有北大学历,他很难在线下找到合适的工作。
2019年,李晨注意到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决定前去碰碰运气,他一个人来到北京,参加了长达5天的面试和复试,通过了层层选拔,进入了节目。
上求职节目履历造质疑录制当天,李晨从下午2点一直等到晚上11点,终于登上了舞台,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晨,面对12位老板也丝毫不怯场,侃侃而谈自己当年的商业战绩,因为太过厉害了,导致一些老板不敢相信,开始质疑他的履历。
其中一位女老板认为李晨对自己的经历夸大其词,口说无凭,其实啥也不是,不知道他的优势在哪里,李晨则回答是创新。
但女老板更注重实际能力,问他怎么整合资源,他觉得一个小时都说不完表示不想说,女老板不能理解,不想说那来这里干嘛呢?李晨却回怼来这里干嘛跟她没关系,让女老板感到很无语。
李晨表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随便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到真相,他不想浪费口舌去解释,另一位老板栗总却坐不住了,拿出手机真的搜了起来,声称北京大学根本没有国际关系学院。
李晨轻蔑一笑,说明天要带他去北京大学转一转,眼见为实,还觉得栗总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的人,没资格评论北大,面对栗总的再三追问,他直接拒绝回答。
这导致刚才的那位女老板气到扬言要罢录,不想面对这样傲慢的求职者,李晨也丝毫不示弱,认为女老板格局和眼光都很低,他也不会去这样的企业。
李晨面对老板们的架势和态度惊呆众人,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场面也是无比的尴尬,那他最后能求职成功吗?
见场面冰冷到极点,另一位老板马总立刻开麦缓和气氛,称在场的老板并不是故意刁难李晨,而是在不完全了解他真实才能的情况下,提出一些合理的质疑,毕竟老板招的员工要为自己所用,严谨对待也没有问题啊!
马总还指出,求职时要先明白自己值多少钱,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再去跟老板平等地去交谈,会更好,李晨也表示会接纳他的意见。
这时,一位很看好李晨的老板陈总发话了,他先是表达对李晨的认可,然后询问他对未来行业趋势的看法。
李晨提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媒体和短视频,而这些方向在2022年真的都成为了行业里的香饽饽,只是在场的一些老板以为自己听出了破绽,觉得他很不靠谱,第一轮便有9位老板灭了灯。
李晨内心虽然有些难过,但也只能强颜欢笑,而节目中有一个固定环节,就是“职场情商课”,节目给李晨出了一问题:什么职业在未来十年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李晨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心理学”,因为人心是难以捉摸的,人工智能可以检测人类的一切实体,但捕捉不到虚无缥缈的心灵。
一旁的主持人也开了一个玩笑,认为人工智能也绝对代替不了杠精,引得大家笑出了声,现场氛围也有所缓和。
而场上的一位导师终于开口说话了,她说自己曾在北大读过心理学研究生,还称北大确实有国际关系学院,这下可打了栗总的脸。
不过之后,栗总也表示自己刚才的行为太过激,跟李晨表达了歉意,李晨也不是小心眼的人,称今天过去后这件事就翻篇了,希望两人以后都能互相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
但两人还没有心平气和地说上几句,又因为估值的问题争论起来,李晨甚至还没忍住爆出了栗总的黑料,场面非常精彩,只不过后期把这段剪了,我们也不知道具体说了什么。
节目最后,只有之前示好的陈总留了灯,愿意给李晨50万的年薪和股权,请他去北京当副总裁,但李晨还是想留在上海工作,便拒绝了。
虽然求职失败,但李晨坚信“强大自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来日方长,他会努力证明自己的强大。
而节目结束后,陈总和李晨在私底下还成为了朋友,李晨给了陈总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让他在之后赚了不少钱。
如今,32岁的李晨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他依旧准备着在未来某天去创业,他的人生注定不会选择安逸与消沉。
早点挣钱吗
做早点能赚多少钱
挣钱。关键还要看你的地理位置,位置好,挣得就多,一年大概能挣二十万左右,地理位置不好,生意就不会太好的,一年大概也就十万左右。
其实做早餐店生意如果想挣到钱,真的要舍得。以前我在开早餐店的时候 真的亏损很厉害,比如说前面一锅生煎包还没有卖完, 后面的一锅已经好了,但是生煎包时间太长,生煎冷了就会塌陷且胃口就没有热的好吃。
一开始做早餐店也就不舍丢,客户来了就先卖第一锅,就这样,陆续有很多的老客户就不回头了,很快我开来的第一家早餐店在经营半年后也就关门了,直接让我亏5万多。
后面也就是多方研究一些做生意的道理,在老婆的鼓励下我开了第二家早餐店,在第一家店的基础上,我开始对于周围的客户做了一个分析和汇总,在高峰期即将到来的时候多做一些,如果说碰到前面出来的一锅生煎包即将塌陷,我就会给一些客户多送几个。
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客户感觉自己得到了实惠,会更愿意下次在光顾。第二个好处:客户刚出锅的和热的都吃过了,他们能对比出两个口感,那下次他们在购买的实惠,也会愿意去等几分钟,我也不用在制作过程中着急的出锅。
男子4天狂赚三百多万
我本身从事不良资产工作,接触的老赖都是老赖里的大户,这么说吧,欠到一个亿以上的都该吃吃该喝喝,没见谁睡不着觉的,这些人大多数的心态都是“我有本事借钱,我就有本事花,要不要还给银行/债权人看老子心情。”
太有良心/道德底线太高的人生意做不大,也欠不了题主说的那个数额,欠了这个数额的人一般都有固定资产,大多数都是牛气哄哄的。
热评卖惨的大多数是家属子女,从光鲜跌落到欠债,是很苦。
但欠债这种事是有因才有果,如果不是父亲/丈夫瞎几把负债做生意,家里凭什么送你们去美国读书?
从另一个方面看,就连你们读书的钱也是银行或者其他债权人的钱,这些债权人的小孩,可能因为你父亲不还钱,他们也都没钱读书。
资源就这么多,被一部分人占了另一部分就没有,事实就是这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