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出一本书能赚多少钱
良心商家啊!这属于半手工书了,要是纯手工更值钱了,这就像紫砂壶一样,才几十块钱就能得到一半的真迹赚了!哈哈
写书出版赚钱吗
读书博主的出现,迎合了那些没时间读书的受众,所谓“收藏了就是看了”
文
《财经》实习生 王莘莘 刘嘉欣
编辑
余乐
最近,在以美妆、生活内容为主的小红书上,忽然涌现出一波“读书博主”。不过,这些人的目标并不是读书、讲书,而是用读书赚钱。
只需给一本书写几百字的读后感,甚至从书里随便“摘抄”几句,就能实现“纸质书自由”“轻松月入过万”,低门槛、高收益。这样的描述吸引了不少人涌入这个新的“赛道”。
小红书个人化、生活化的特点,让一些读书博主颇受欢迎。读者小罗一直在小红书、豆瓣、微博等各个平台上,关注着出版社、读书博主的账号。据她观察,出版社的账号大多数内容就是硬生生的一段,推书内容也没有情感。相较而言,读书博主的推荐则更为生动、多样化。
但是,大多数读书博主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产出的内容良莠不齐。同质化的推书笔记让人无法吸收到书籍的营养。至于收入,也远不如宣传得那么诱人。
“这绝对不是一门好生意”,博主旺仔向我们吐槽道。他平时也会看其他小红书读书博主的内容,不过在他眼中,小红书上真正好的博主极少。他认为,在这个赛道,最核心的能力是内容。而在小红书这个平台,大多数读书博主都在野蛮生长。
“读书”这一活动,本身的文化性在快餐化、碎片式的读书笔记中逐渐消解。会读书,就真的能赚到钱吗?而且,读书博主们真的读过自己推荐的书吗?
疯狂涌入的赛道,野蛮生长的内容
大学生瑞雯在偶然刷小红书时,发现很多读书博主都宣称,运营几个月便有出版社免费送书,还能“月入过万”。单纯奔着“纸质书自由”这个目标,她开始运营起了自己的读书账号“木子瑞雯”。
小红书“标记你的生活”的定位在读书赛道也适用。其中大多数推荐、分享书籍的内容并不具备太强的专业性。瑞雯的账号主要发布看完一本书后的个人读书感想,也有一些自己的读书日常分享,比如与父亲的互动。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读书分享,让她在一年时间内积累了两万粉丝。
除了读书分享,小红书还有一类读书博主,专门做“金句”摘抄、拆书稿。“选择一本书,挑几句触动到你的话,抄在纸上”,配图就是抄书图片,再打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一条笔记内容就生产完成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内容的产出并不需要博主真正花大量时间阅读,只需要借用部分书籍简介,再加上一个情绪化的标题,如“二十岁女生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让我脱胎换骨”就行了。
令人惊讶的是,只要标题、图片足够吸引人,这类摘抄类的小红书笔记也有不少人收藏、点赞。这类读书博主的出现,正是迎合了那些没时间读书、只需要吸收几句金句的受众人群,所谓“收藏了就是看了”。
这也引来不少用户的不满,用户“豆读时间”也跟着读书博主的推荐买过几本,但买回来翻开发现内容与博主所说完全不一样。“从标题到文案全部摘抄,看上去写了很多美妙的句子,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甚至都不告诉你这是小说还是散文。”
“拆书稿”也与此类似,就是字面意思上的“拆解一本书”,提炼出精华要点,写成一篇稿件。据小红书上某位专做拆书稿的博主分享,这种稿件针对的就是那些“不爱看书,但喜欢听别人讲书中精华”的人。“不太好读的书,需要有人掰开揉碎讲给读者听。”
“教人做读书博主”也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在小红书上,以“读书”“读书博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点赞量最高的笔记大多都是“抄书赚钱”“教你如何做读书博主”的内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许多做读书博主的账号中,点赞量过万的内容往往都是“教你如何做读书博主”“一个月就拿到了出版社的免费书”。在拥有十万粉丝博主的同一账号下,这类内容的数据十分突出,博主平时分享的书籍内容点赞量可能大多就在100-200之间,而其分享做读书博主获得的收益、做读书博主的经验的内容则能达到5000到几万的点赞量。
读书博主怎么赚钱?
旺仔是在2022年1月开始做读书博主的,短短三个月就涨什么粉5000。
“真的很简单。”旺仔说。相较于其他平台,小红书上的读书博主可以只做简单的分享,并不需要太大的专业性。“有些读书博主就发发书籍摘抄,也有很多点赞,那我为什么不行?”
旺仔告诉我们,在达到1000粉丝之后,就有出版社和读书软件找他推广图书。不过,出版社大多不会付给报酬,而是发出“置换”的邀请,即给博主寄送纸质书,换取读书博主免费进行相关宣传。
旺仔很少接这种置换推广,一是因为主动找上来的书多为畅销书,并不符合他的读书口味;另一方面也是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原则,他还是选择读完一本书,有感想才会进行推荐。
除了出版社、广告商主动私信找上门,小红书也有官方的推广渠道——小红书蒲公英。在粉丝数量达到5000之后,可以开通推广,平台会根据账号数据,而给广告商进行推荐,并且可以看到单条笔记的广告报价。
在小红书做读书博主,除了植入广告和书籍置换,还可以开通店铺,通过发布商品卖货而获得一定佣金。在抖音上,这种收益模式则更为成熟,博主可以直接在视频下设置图书购买链接,根据推荐书籍的种类不同来进行分成,博主每卖出一本书就会收到一定数额的分成。“比如卖出一本售价为30元的书,博主能分到6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陈可垚告诉我们,他们支付的佣金一般是书籍单价的20%-30%,卖得越多,赚得越多。但是,一位在抖音粉丝数接近90万的读书博主告诉我们,单靠卖书的佣金收益,他可能一个月也就能拿到几百块钱。
区别于专业、严肃的书籍,出版社做营销推广的主要类目是大众图书,包括商业、心理、亲子教育等类别。这些书拥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经常出现在各类书籍榜单上。
但是,出版社在推广图书时最青睐的并不是读书博主,而是内容更垂直的博主。比如,推荐育婴书籍,他们就会找“奶爸”形象的博主。这类垂直领域的博主本身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单就推荐的结果来看,“垂类博主的转化率是比较高的”。
另一方面,陈可垚提到,出版社营销在小红书上投入的比较少,重心还是主要集中在抖音、公众号等平台。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们比较难以直观地看到小红书的渠道收益。在找小红书博主合作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支付一小笔费用,或者免费寄一些样书,用这些书来支持博主们做一些转发、抽奖的活动。
瑞雯所接到的也大部分还是“置换”类的推广,确实会有许多出版社给她寄书。她收到新书的同时,也需要发布相应的笔记,但并不会有推广的费用。如果单条笔记点赞量超过1000,出版社会给100元左右的费用。4月她的单条笔记最高收入也就300元。
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版社寄来的新书质量参差不齐,她会有选择性地推荐。“低质量的书,我自己也不会看”。她告诉我们,收入是和粉丝量成正比的,粉丝量增加、某条笔记“爆”了,就会有更多出版社和商家来找她。
读书博主的制胜秘诀,与书无关
在小红书上,流量是一门玄学。在运营小红书账号的五个月中,知苒经常会因为发布的笔记流量不好而焦虑。与同类型的笔记对比时,知苒也在思考为什么对方的数据那么好。
有读书博主总结,情绪化的标题和自带氛围感的读书照,才有更多人看。在小红书发展了两万粉丝后,瑞雯也摸索出了相同的经验。“首先就是内容要有一定的质量,标题要足够吸引人,再加上图片要清晰,而且一定要非常好看才行。”
因为书籍和其他品类不同,在小红书平台,护肤品和消费品是收益更高的品类。但读书博主最多就是推广一些文具品牌,并且品牌商难以给出较高的价格,与此同时这个赛道的收益来源仍然较为有限。
也是因为这一点,想要接推广,分享读书照片的“氛围感”就尤其重要。许多读书博主的经验贴中,也会给出拍照的教程,像是干花绿植、氛围灯、桌布等等都是拍照必不可少的道具。除了书籍,照片中还要展示出书桌等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接到更多生活类的广告。
旺仔运营了一段时间账号后,他逐渐发现,买书的投入都远大于账号带来的收益。而且,如果想要有自主选择性地接推广,“就根本赚不到钱”。小红书上也有博主自嘲,“没有赚到一分钱,买书倒是花了不少!”
“做读书博主赚钱”是个伪命题,单纯靠介绍、推荐书籍赚钱,并不现实。一位曾经在图书相关行业工作的读书博主告诉我们,图书行业本身利润就低,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来分配到这个营销渠道。
于是,小红书上的博主想要变现就必须靠社群,将小红书上的关注用户引向私域流量。“输出你的方法论,是怎么从零开始,怎么做企业账号的?把你的光环辅助给别人,这样是赚钱的。”
小红书上“教人做读书博主”的内容泛滥,即是遵照的这个思路。一方面,类似于“赚钱秘籍”的内容自带流量,博主发布此类经验贴能够快速涨什么粉;另一方面,一些做拆书稿教学的博主则是由此引流,而在其他平台售卖自己的教学课程。陈可垚也观察到,不少读书博主经营自己的社群,以“读书会”的名义吸纳用户。
小红书中涌现出的大多数读书博主,仅靠书籍推荐与广告收益,很难实现长久的发展。旺仔直言,“读书博主就算是做到头部,收费社群利润天花板是看得到的,其他平台粉丝黏性也还是要比小红书强。”
在发现“读书”赛道初期难以发展为一项真正赚钱的“副业”后,许多读书博主逐渐将其作为“爱好”而坚持下去。博主旺仔直言,“不当成副业,当成爱好来做,这样也不会为了数据而焦虑了。”从运营这个账号开始,旺仔所获得最大的收获,反而是读者的私信支持,而给予他的成就感。
正如瑞雯小红书账号置顶中所说,“书籍织出我生命的纹路”,对于大多数进行分享的读书博主来说,这更像是“输出倒逼输入”的一种方式,而并非一门能“月入过万”的副业。
旺仔认为,无论是是把读书博主当成生意,还是本身是一个真正的阅读爱好者。某种程度上来说,越来越多人愿意分享读书相关的内容,也客观地促进了全民阅读的氛围形成。或许未来对于出版方和作者来说,小红书的影响将无法忽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瑞雯、知苒、旺仔均为化名。)
一本书的收入比例
出一本书需要花费多少钱,这次来聊聊出一本书能赚多少钱,也说说我为什么一直做自费出书,而不做公费出书。
我们拿一本定价在40元左右的书来计算。为什么选择这个价格的一本书呢?因为定价过低的书没有利润空间,定价过高的书市场销售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太便宜了没钱赚,太贵了不好卖。
1.书号成本一本书既然想卖钱,首先得正规。目前我国能正规公开销售的图书,基本上都是国内单书号出版的图书。如今,一个书号的价格,大概是4万元-10万+不等。这仅仅是一个书号的价格。
2.编校成本然后就是审稿费用及排版设计费用。因市场发行图书要求较严格,差错率要在万分之一以内,所以审稿费用会高一些,一般会在千字二三十元左右。这个费用是按版面字数计算的,而不是纯字数。审稿费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封面设计费在500-1000元左右,排版设计费大约在10-20元/页,一本书排版费大约在2000-3000元左右。加起来,大约在8000-12000元左右。
3.印刷成本再就是印刷费,一本定价40元的书籍,印刷费一般在8-10元/本。一般只在网上发行的图书,起印量会在2000-5000本左右。如果通过书店渠道走线下发行的一般起印量得在5000册以上。这样,印刷这块的费用分成两种:网上发行:16000-50000元;线下发行:40000-50000元。
4.发行成本再就是发行费。所谓的发行费一般是指配货费和退货费,也就是配货和退货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网络发行的,因为只需往一个地点发货,费用不会很高,可以忽略不计。书店渠道发行的一般发行费大约在20000元左右。
这样,一本书下来的总成本大约在:70000-180000元。大部分通过书店渠道发行的图书的基础成本都在10万元左右。我们暂且按10万元计算。
5.发行利润那么,发行一本书得卖出去多少本,我们才能够回本呢?
书店一般拿货都按3折左右的价格,一本定价40元的书,能够给到供货商的价格大约在12元左右。我们先把印刷成本扣除,一本书去掉印刷,我们大约还剩4元左右的利润。一本书的出版和发行成本暂且按60000元计算。60000÷4=15000本,也就是我们的发行量在15000本,这本书才算刚好回本。如果是出版社本版图书,不需要考虑书号的费用,这样一本书基础成本大约20000元,这样也得需要5000本以上的发行量才能回本。虽然出版社的书号不需要花钱,但是在现在书号资源极度紧缺的背景下,一个书号可以不费任何成本,也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转手就能赚到40000元的利润,出版社是不会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所以,就算出版社的书号没有成本,出版社计算一本书是否可以公费出版的时候,也会把这个利润加进去,低于这个利润空间,他们肯定不会做的。
如今,出版社的本版图书,大部分也仅仅是通过网络渠道发行,或者是给图书馆配货,这样综合下来收益能高一些。除非一些市场前景相当好的图书才会考虑书店渠道发行。如果刚好出版社有自己的网店,这样就不需要跟别人分成,一本书的发行价格可以做到六七折以上,也就是定价40元的一本书能到手24元以上。这样利润相对高些。另外馆配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好一点的一般也能做到3-5折。在出版是有自己网上书店的情况下,定价40元的一本书,除去物流成本,利润大约能达到10元左右,这样,一本书能有五六千册的销量就可以回本了。
这样看来,公费出版也不是很难,毕竟咱们国家有14亿人口,卖出去5000本书还是挺容易的。但是了解图书发行行业的人都知道,因为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大部分读者宁愿看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去阅读,也不愿买一本书,不光成本高,也不如通过手机阅读方便。一般一本书能有三四千册的发行量就不错了,能有过万发行量的书已经算是畅销书了。所以,出版社做的很多公费图书还不如卖一个书号的利润高,只有一少部分公费图书的利润会比卖号利润高。出版社作为一家企业,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起码需要吃饭,养活工作人员。不可能完全不讲究经济效益的。
6.是否可以考虑公费打算把你的作品公费出版的时候,先掂量下自己的文章值不值那些钱,如果换成自己在书店看到一本写得跟你类似的书,自己会不会花钱购买,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愿去买,凭什么让别人去买。
在此,奉劝作者们,一定要理性看待公费出版的问题,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倘若真心想写公费图书,先多去书店了解了解,看看别的发行量好的书都是怎么写的,自己与之有何差距,真正做到公费出版的作者,往往都是对图书市场研究多年,经过多年尝试才成功的。你有可能看到他的一本书被公费出版了,但其背后有可能他写的剩下9本都藏在自己的电脑硬盘里默默无闻。他们在背后已经付出了很多才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如果你只是为了赚钱,或许写作并不是一条很好的路,如果把你在写作上所付出的放在别的领域,或许你能得到更多。写作本身就是一条贫瘠而又寒苦之路,那些因写作而得来的荣誉以及经济产物不过是其意外收获罢了。我希望所有的写作者都是因为热爱而写作,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写作。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对于纯文学图书而言,已不是那个单靠内容好就可以畅销的时代了。
文学图书公费出版的几个必要条件:
1.内容好,一本市场图书内容好是基础,这也仅仅是基础而已;
2.作者有一定知名度,起码是省级作协副主席以上,或者在省内属于一线知名作家,或者一些非专业作家,但是属于国内知名公众人物;
3.有卖点,如获过国家级知名大奖,比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
4.题材好,这一类的不推荐没有经验的作者去做,想写畅销题材的书至少要先研究这方面的图书市场一段时间,倘若没做过深入研究,肯定很难写出符合市场的图书来。
曾经有个作者告诉我他的书内容很好,能保证有几万的销量,如果谁能公费出版他的图书,肯定能大赚一笔。这个人很聪明,可是所有的编辑,所有的出版人,包括我在内也都不是傻子。既然你的书能保证赚钱,你何不自己把这个钱赚了?干嘛非得让别人去赚这笔钱?很显然他自己清楚,风险很大,他想把这些风险转嫁到那些“傻子”的头上。不要妄想通过这种低劣的手段去蒙骗编辑或出版人,出版人只认稿件和市场。没有哪个出版人能被你忽悠的,毕竟他们对图书市场的了解要比你深。或许你的书稿内容不好,但是你有公认的知名度,出版社也可以考虑公费出版,但前提是你真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而不是个只有自己觉得自己很牛的“伪名人”
个人出一本书能赚多少钱
你所问的:
“每卖一本能赚多少钱”,指的应该是版税稿酬。实话说,这钱真是少得可怜。版税制出版的图书,稿费的中位线不到20000元,还要扣除约2000元的个税。1万多元,依照你能版税出版的能力,干啥都能轻轻松松赚到。但我总觉得,每卖一本书,作者还能赚到一笔稿费之外的收益。
首先,能提升你的价值。你出书,你牛逼。通过出书,你能在特定的行内(或圈子)拥有一点小小的地位,增加个人信任度,提升行业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商机。
所以,你看在别人的个人简介里,哪怕要求只能写几十个字,只要他出过书一定会写上:曾出版某某某某图书。为了增加可信度,往往还会写上括号,某某某某出版社。粗算一下,整个要用掉20个字,但在所不惜。想象一下,我们俩同时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应聘营销总监,你是面试官。我们条件不相上下,都跟你相谈甚欢,你都不知道该选谁了。
赚钱的逻辑书
盈利模式分为自发的盈利模式和自觉的盈利模式两种,前者的盈利模式是自发形成的,企业对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认识,企业虽然盈利,但盈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其盈利模式具有隐蔽性、模糊性、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后者,也就是自觉的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对盈利实践的总结,对盈利模式加以自觉调整和设计而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自发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竞争和自身盈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幸运。
分享几本书籍,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