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一天能赚多少钱
骂人还能赚钱?!这是团体作案!
今日,河南新郑三中的一位老师上课网课遭到网暴,里面的细节逐渐披露出来,这居然涉及到有组织的平台作案,通过账号,进去骂人就能挣到钱!,居然还狡辩称“做老师连基本的心理素质都没有?我只不过是捣了个乱。”“这属于寻衅滋事吗?至少是网络暴力造成严重后果吧。现在是法制社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不是个人宣泄、发泄的场所,我们宣传网络正能量,核心价值观,对这些恣意妄为的不法行为必将依法严惩!
外宣拉人技巧
2017年6月,全国“s单入刑”第一案在杭州落下帷幕,s单组织者李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并处罚金92万元。
随着网购的不断发展,雇人刷销量增好评成为卖家提升搜索排名的快速通道,第一案的宣判并未对s单行业产生任何影响。九个月过去,网络s单乱象仍在不断延伸。澎湃新闻记者持续2个月跟踪调查15家s单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从几百到几万大小不等,总计约有6万6千余人,参与者中不少为“90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s单平台一般打着“网络兼职”的幌子,以日赚80-300元为诱饵拉人,实际上报酬甚少,一年多时间只能刷回最开始交的四百元会员费,如果想要快速获利,得靠外宣“拉人头”赚佣金。不少被拉入s单组织的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是被骗“入了坑”。
法律人士认为,尽管s单平台靠外宣拉人,收取入会费的行为也与传什么销类似,却并不是传什么销,也难以定义为炸马扁。如果想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首先要阻止电商卖家的s单行为,才能遏制s单群体的延伸和扩大。
号称日赚80到300元
一年半后,赵娅洁(化名)才认识到她加入的“s单军团”是一个“坑”。
“给人感觉就是简单赚钱,灵活收钱,工资还是日结。”赵娅洁是一名“90后”,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被认作兼职的s单非常吸引人,只要一个手机、一个淘宝APP、会截图会网购、不限时间和地点,轻而易举就能赚到钱。2016年春节期间,刚上大学不久的赵娅洁交了398元的会费,成为一名“刷手”。
她最初入团是因为羡慕——在刷微博时,她看到达人的推荐,对方还向她晒出了华丽的生活照和支付宝进账截图。
刷手招聘广告。
s单平台宣称的薪酬也格外丰厚,一家s单团队的负责人方俊伟(化名)表示:“(s单)工资日结,日赚80-300+(元)。”
不用会员动脑,s单平台已经帮着算好了一笔账:只要每天花上几个小时s单,一天赚30元,一个月就是900元;一天刷50元,一个月就有1500元。赵娅洁想,只要自己每天抽出点时间,就可以赚到每月的生活费。如果把入会费当作一笔投资,肯定稳赚不赔。
然而,她在s单平台呆了一年半,却只刷回了自己的会费。“现在想想我都觉得自己傻,以为真的能赚钱,笑死我了。”
赵娅洁入了会才知道,光鲜亮丽的每日进账和月收款图,可以用软件生成,而灰暗的现实是,一个淘宝帐号在一个月内最多只能刷8单。
她记得很清楚,一个带钻的买家账号刷一单可拿5元,2颗心拿2.5元,3颗心3元,4、5颗心都是3.5元。s单有限制,佣金价格低,入会前许诺的日收入严重缩了水,“日赚30元都像是天方夜谭。就算按照平台的办法借了号,一个月抽十多天来s单,乘上一单佣金的平均值4元,也就挣几十元。”
外宣是另一种诱人手段
赵娅洁曾觉得自己被骗,去找s单平台理论,却被一些忠实会员嗤之以鼻。她说,从“忠实会员”晒出的工资单来看,个别多的确实可以轻轻松松月入数千元,能力较弱者也偶尔能日收百元。
“但他们做的不是s单,而是外宣。” 赵娅洁说。
外宣是一个远比“刷手”更接近核心利益的工种。赵娅洁告诉记者,外宣就是拉人,拉成一次至少能拿到一百元佣金,但自己即使退会离开,也没有做外宣,“太坑了,自己良心过不去。”
在s单组织呆过一个多月的柳炎焱(化名)认为,外宣拿的是对方入会费的提成,“感觉就和传什么销差不多”。
s单团队设立的外宣工资。
柳炎焱是一名大三学生,也是“90后”,被他的校友拉进了s单组织。他入会时交了300元,后来才得知三分之一进了校友腰包,这名校友就是外宣。那时,校友并未告诉他会员做单的限制,“一直强调多劳多得,声称平台的单子多到做不完”。
为了将外宣和传什么销撇开关系,s单平台每天给会员开课,反复强调外宣相当于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外招聘——平台的单子量数不胜数,一直缺乏刷手,外宣每推荐一个工作人员,“工会”将代表商家进行嘉奖,给出的是奖励金,而非回扣。
s单需要逃避电商的监管,因此步骤与真实的网购别无二致,严格依照搜索、货比三家、咨询客服后再支付的流程,但外宣的工作非常精简:每天挑黄金时间段——早上6点、中午12点和晚上9点——在朋友圈和QQ空间晒出工资图,附上自己的心情或感言,点明网络兼职的主旨即可。
柳炎焱发现,除了简单和来钱快,s单平台还会专设外宣课,由经验丰富的“培训”开授,每天向会员灌输“外宣至上”,并传授通过外宣快速赚钱的方法。
他解释道,“培训”还会强调团队的正当、合法地位,有s单平台负责人就自称团队是给购物网站和各大软件做推广的网盟平台,所以帮助网店做线上推广,以便其获得更好的评价和销量。
柳炎焱曾动过做外宣的念头,可临门一脚,道德感又将他拉了回来,“就像在拉身边的同学垫底回本,良心过不去。”
平台负责人称入行四年赚一百多万
刷手和外宣都只是“小兵”,他们带来的大部分利益最终流入了平台负责人的口袋。
澎湃新闻记者在2个月中跟踪了15家s单平台,每个平台人数在几百到几万不等,不少“90后”成为s单的主力人群,许多是在校大学生。
记者暗访发现,s单平台为了规避风险,会员在入会前都得接受“培训”的实名认证。在缴纳入会费后,平台新人需要加“培训”为好友,登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和真实姓名。“培训”会要求他手持身份证件录制即时小视频,以保证身份信息真实有效,一旦通过审核,“培训”会给新人一个唯一的工号,他的所有信息将会入库保存。
尽管人数庞大、入会严格,s单团体的层级却相当扁平,他们的平台即QQ群,平台负责人通常是QQ群主,直接在群中发布消息,发号施令。
在记者暗访中,一名平台负责人方俊伟(化名)告诉他的会员,他在大学期间接触到s单,至今不过4年,如今刚毕业一年的他,同样是“90后”,已经赚了一百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动收入。据其透露,“被动收入”即指他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下面的会员不断拉人入会,就有不菲的提成自动进入他的口袋。
s单团队负责人称通过s单赚了一百多万元。
律师:不能定为传什么销,也不能定为炸马扁
在曾是刷手的柳炎焱看来,因为s单行为不设置层级,只要拉来做外宣的人越多,拿到的回扣也就越多,所以就会促使刷手不停地拉人。他了解过相关法律,正因为s单不设置层级,也就不被认为是“传什么销”了。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也认为,尽管s单平台靠外宣拉人,收取入会费的行为也与传什么销类似,却并不是传什么销。
他说,对于传什么销组织的认定,除了收取入会费,关键还要看两个条件:首先是该组织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服务,经营活动具有欺骗性;其次它是按层级计酬,比如组织者发展一级会员,一级会员发展了二级会员,组织者不仅收取一级会员会费,还会抽取二级会员的提成。但s单平台规避了关于传什么销的这两层判定,无法以传什么销罪对其论处。
上海市刑事辩护律师阮传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09年2月,中国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什么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阮传胜进一步指出,2010年我国颁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8条规定,涉嫌组织、领导的传什么销活动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3级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传什么销的要件就是其较严密的组织性,从上述这两项法律规定来看,网络s单并不属于传什么销,一般网络s单组织没有传什么销组织的结构,不仅松散,也很随机。”
在阮齐林看来,将s单平台定义为炸马扁也比较难。
他说:“(s单)平台在会员加入前,许诺可以赚到多少钱,而实际不是这么回事。这具有欺诈性,但它可能会编造各种会员赚不到钱的理由,只要平台始终还在,还做着s单的业务,并且也还是会支付刷手一定的报酬。这种情形下,比起携款就跑的状况,定炸马扁就比较难。”
2017年6月,全国首例s单入刑案在杭州宣判。江苏人李某利用YY语音聊天工具建立s单炒信平台,吸纳会员参与s单炒信。这些会员为淘宝卖家注册账户,通过平台的发布接受s单任务,平台则向会员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的保证金和40元至50元的平台管理维护费及体验费。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李某共收取平台管理维护费等逾30万元,另收取保证金共计50余万元。最终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谈及“s单入刑”一案,阮齐林指出,s单组织者通过制定s单的规则和流程,组织刷手在平台进行有偿的s单服务、发布虚假好评的行为,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中规定的关于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只要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能够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阮齐林同时表示,本案只是法律上的一种应用,上述司法解释认为以牟利为目的的s单属于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行为,但这一司法判决所确立的规则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讨。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表示,s单入刑的判罚除了在杭州有案例以外,南京也有一例。一淘宝店主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雇人疯狂购买对方产品,恶意“s单”1500次,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如何才能遏制网络s单?
互联网电商平台意欲建立的信用评价体系,正在被活跃的网络s单侵蚀破坏。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多名律师,不少律师认为,遏制s单行为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首先要阻止电商卖家的s单行为,才能遏制s单群体的延伸和扩大。
刘春泉总结,造成网络s单依然秘密活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s单行为没有被害人。“通过s单将淘宝店铺刷出皇冠、刷出几星几钻,消费者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和自己有关系,既然没有被害人,就不会有人报案。除非电商平台主动举报,比如杭州的‘s单入刑”案例就是阿里巴巴集团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报案。”其次,如今还没有确定的技术可以证明交易量和评价是刷出来的,取证困难成为第二个盲点。
刘春泉表示,如果加强执行力度,比如在税收问题上对电商卖家进行强制规范,网络s单可能很快就能得到治理。“店铺的交易量就是他的营业额,现在很多淘宝店铺都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来申报纳税。如果税务机关规定,每一笔交易记录都必须按照交易的金额进行缴税,那么‘刷’的每一笔单就有了成本,不法分子马上就会承担不起后果。”
网友评论
没知觉的植物:还有打字兼职,被骗了四百块。
莫叹韶华颜易老:关注点在海报 做得实在是很想加入 学习一下。
上个网名超级腊鸡的:前年做过,不是s单,是用身份证注册各种各样的软件,赚佣金,后来觉得泄露个人信息,就不做了,佣金也少,连交的钱都没挣到。
文/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陈伊萍 实习生 肖慧
如何抓外宣工作
企业外宣资料的背景
&8205;
企业宣传片是企业自主投资制作,主观介绍自有企业主营业务、产品、企业规模及人文历史的专题片。企业宣传片主要是企业一种阶段性总结动态艺术化的展播方式,回望过去。企业宣传是为了统一企业形象 、经营理念和帮助企业。这类片子主要有五种,一种是企业宣传片,一种是企业形象片,一种是企业专题,一种是企业历史片,还有一种是企业文化片。这是传统企业宣传片内在的核心线索,随着传播观念的日渐完善和先进,传统企业宣传片千篇一律的传播方式逐渐的开始让人出现审美疲劳。
如今各类宣传片制作企业都在探寻着企业宣传片创意方式的突破,站在企业形象的角度,对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让企业宣传片的展现元素都依托在企业文化的精髓之上,或通过故事的形式,或通过立体交叉的形式对企业形象进行战略层面的宣传和传播,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为企业的后续传播提供战略层面的服务,让企业主与影视广告公司站在对等的位置,而不是企业主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服务模式,也是一种具有形象传播黏性的传播路径。企业宣传片作为传递商品信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它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商业活动中。企业宣传片拥有相对独立的技术和专业特点,与其他摄影门类最显著的区别是它兼具商业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8205;
外宣是什么
我想你说的是qt外宣,yy外宣吧,从法律来说不是传什么销,但是,个人认为它也是类似传什么销一类的,那么它是怎么运营的呢?我就讲讲我的个人见解
首先,你进去去了他们的平台,一般会让你交几十到几百元的入会费,马甲费,类似的费用
第二,他们会给你培训,s单之类的,都是真实存在的,给你一个链接,类似双赢网,这样的,教你怎么弄,不过工资一般很低,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于是乎就有了下一步
第三,想赚钱吗?想收入过万吗?想,我也想,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当然想,那就和我一起吧,一起做外宣
第四,就是死循环了,就是别人坑你,你在换人坑,然而QQ群,朋友圈,贴吧以至于全都是这样广告!
谁赚钱了呢?肯定不是你,而是平台的人,当平台达到一定人数后,他们就会放弃这个平台,重新做一个,然后继续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