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赚多少钱算有钱人
200万,你觉得算不算是有钱人呢?我看到有个网友的留言啊,他说现在谁家没有200万呢?还有个网友的留言更奇葩,他说85万你用了三年时间才还完,你还好意思说出来?看到这些评论我都惊呆了,我在想这些人是不是短视频看多了,是不是那些张口闭口就是负债个几千万几千亿的啊?五年还清了,这些人说的话他才相信,这些人说的话他才觉得是正常的,是不是这样呢?我的个乖乖,他们已经忘了普通人长什么样了,网络给他们的幻觉实在是太严重了。今天呢,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你知道200万是什么概念吗?你别告诉我哦,在北上广深只能够付个首付啊。咱们就说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吧,如果说现在让我去打工,不吃不喝,我要40年才能够赚到。200万,而且这还是在最高的情况下啊,因为超过了30岁,大多数公司他都不招了,我算来算去,我只能做三个工作,一个是跑外卖,我是个路痴,也有路孔证,所以说这个我无法胜任,第二个当保安,一个月3000块钱,一年36000块钱,减去6000块钱的生活费,也就是说一年我能进入3万块钱,如果说我要赚到200万,需要70年,如果说想要更快一点的话,那就是第三个进厂打螺丝,大概一个月能够赚6000块钱,一年呢,72000减去12000的这个生活费,一年我能进入6万块钱,想要赚到200万,我需要36年,等到我赚到了200万的时候,那个时候的200万可能就是现在的200块了,各位,我说的是真实状况下啊,你们别拿。那些所谓的创业大佬们,跟我比好不,张口闭口就是负债了几千万几千亿啊,通过拍短视频,五年我就还清了,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这才是真实的,我都想问一下那些满嘴跑火车的创业大佬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千万亿长得什么样啊?你知道负债个千万亿,光那个利息要还多少钱吗?你知道吗?奇葩的是,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你们也喝醉了吗?把我的这条视频看完,然后放下你的手机,现在出去找工作,如果说你能找个6000以上的工作,我都对你刮目相看,我都佩服你,别天天活在短视频里了,该醒醒了,该出去转转了,朋友们,如果说啊,你不想出去转,那就多看看辉哥的视频,我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千万别被那些大佬们,所谓的创业大佬们啊,被你们忽悠了知道不?
一年挣180万算有钱人吗
作者:子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最近几年的富豪,不是涉足房地产就是深耕互联网,这两个行业简直可以称的上是“富豪生产机”。
不过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富豪榜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河南前十大富豪中,农牧业出身的就有三位,包括现在的河南首富秦英林。
相信河南的朋友都应该对这个人比较熟悉,秦英林是靠养猪发家致富的,被很多人称为“养猪大王”。
在《2019年胡润百富榜》上,秦英林以1000亿身家位列第15位,资产相比2018年增长了182%,成为了河南本土企业家中唯一一位千亿富豪。同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又以1173.8亿元的财富继续蝉联河南首富,闯进全国前十。
2021年中国富豪榜上,秦英林再次以306亿美元的财富再次位列河南第一,闯入全国前十,靠实力力压互联网房地产等一众风口行业大佬。
越有钱他就越有钱!在新财富杂志发布的2022年河南富豪榜上,秦英林再次以1512.7亿的财富位列河南第一。
凭借一头头猪吊打互联网、房地产大佬,秦英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01
靠22头猪发家致富的夫妻
1965年,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小乡村,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上高中时秦英林就想帮父母养猪,却被望子成龙的父母赶回了学校。考大学时,秦英林不顾老师的劝告,放弃了可以上更好大学的机会,最终考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开始了大学生涯。
1989年毕业,秦英林被分配到南阳的一家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结婚,和妻子安家到了城市,过上许多农村娃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平日的日子也比较清闲,上班坐办公室,两口子的日子也过得甜甜蜜蜜。但时间久了,秦英林的心里没着没落的。他觉得自己目前干的工作和大学所学的没啥关系,那么自己当初那么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现在这样安稳的生活吗?
秦英林的脑海中总是闪现出1982年夏天的那一幕:当时为了摆脱贫困的日子,父亲用全部的积蓄800元买了20头猪饲养,可因为从没养过猪,又缺乏防疫知识,结果20头猪最后死了19头。
他心想着,像父亲这样的农民在农村还有很多,自己为什么不利用大学所学,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呢?自此,秦英林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但这个决定并不好下,他还是犹豫了3年。
这3年里,上班之余,秦英林利用空闲时间帮助几个朋友设计猪舍、调配饲料,效果很不错,小试牛刀后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从这几次的帮忙中,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更加坚定了回家乡养猪的信心。
(秦英林在记录猪生长状况)
1992年秋,他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猪”生涯。妻子名叫钱瑛,毕业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兽医专业,和秦英林一样,也有着良好的专业优势,并且很支持他回乡创业的决定。
夫妻二人回来后,周围一片反对声。
“国家人”辞职回来养猪,真是脑子坏掉了。
“之前为了养猪放弃保送,现在为了养猪放弃公职,我看秦家那小孩真没救了。”
“秦家出了这么个‘败家子’,也真是苦了老秦。祖上无光了。”
……
虽然周围人都不看好,但秦英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大白猪。
但养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筹建万头猪场,他向家人和朋友借了3.1万元。白天黑夜的干,打井、架电线、建水塔,全都亲自上。平时就住在用玉米秆搭起的小棚里,他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
等一切折腾的差不多了,1993年6月,秦英林从郑州和南阳买来了22头良种猪,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事业。
一开始,秦英林请不起养殖专家指导,为了观察猪的生长习性,他顶着冬日寒风和夏日的蚊虫叮咬与臭哄哄的生猪睡在一起。
1995年,秦英林的养猪厂达到了几千多头猪,规模越来越大。就在秦英林夫妇以为好日子准备来临的时候,却没想到,灾难也随之到来。
没过多久,一天夜里,养猪厂里的3头小猪离奇死亡。到凌晨3点的时候,又有4头小猪死亡。
之后短短3天时间就死了25头猪仔。
秦英林和妻子这下可着急了,他们把死掉的小猪解剖,分析了半天,愣是没找出原因。
之后他们把电话打到南阳农业学校、打到郑州畜牧专科学校、打到河南农业大学、打到河南农科院……秦英林把能问的都问了个遍也没找到病因。
眼看着猪仔成片死亡,怀孕7个月的妻子带着病猪坐火车来到郑州找专家帮忙。
妻子回来时那无言的表情,秦英林现在还记得。“当时,死亡猪仔已经超过70头,所有人都绝望了。”
危急关头,河南农大打来电话,说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几经波折,秦英林在省畜牧局拿到疫苗,才最终阻止yiqing进一步扩散。
父辈当年的悲剧没有在他身上重演。“这是知识的胜利。”秦英林说。
秦英林和妻子钱瑛
自此之后,秦英林格外重视养猪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技术也不断给他带来积极的反馈。
秦英林养猪场招聘的饲养员都是职高毕业生,他还经常给员工们上课。为节约成本,外出学习,秦英林的标配是一台录像机,把学习过程一字不拉地录回来,放给员工收看学习。
秦英林的事业迅速壮大,创业第4年,他的资产就达到400万元。随后,他主持了国家级星火项目———瘦肉型猪的产业化开发,年创社会效益上亿元,使数千人就业。
“真没想到,养猪有这么大的学问。”
看到秦英林的猪场业绩突出,同村乡亲们的养猪热情也开始空前高涨,纷纷嚷嚷着要跟秦英林学习。他也非常乐于帮助乡亲们,提供了100多期无偿培训班,还免费发放上万份资料,帮助兴建改建十多个养猪场,很快,秦英林就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养猪致富的“领袖”人物。
不仅乐于助人,他还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视诚信如生命。
1998年前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银行惜贷,秦英林的公司资金十分紧张。此时,正赶上银行改革,其中有一部分支农资金在政策允许下,公司可以打包不予偿还。不过秦英林却坚持还钱,一分不欠。“我们必须还,这些钱是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白白使用的权利!”
2000年7月13日,秦英林成立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将养猪进行公司化运营。
在公司创业最困难的时候,行业内使用瘦肉精已是潜规则。然而,秦英林顶着诱惑坚决不用。员工埋怨,高管不解,而他掷地有声:“谁用,我开除谁!”在秦英林看来,诚信那是“对自己灵魂的承诺”。
到2003年,牧原股份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6000万人民币,年盈利可以达到500万元。
2005年,秦英林的个人资产过亿,每年出栏20万头猪,是个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自此开始,秦英林的人生开始弯道超车了。可以说,夫妻二人从22头猪开始白手起家,由此开启了中原大地上养猪业的一个神话。
02
站在风口上,猪果然飞了起来
天使投资人雷军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有意思的是,从2019年开始,猪真的飞起来了,跟随着猪价一起起飞的还有秦英林的身价。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由于生猪养殖分散、信息传导不畅等原因,我国猪肉市场价格涨落通常有一个恒定的周期,大约3-4年,俗称“猪周期”。
“猪价周期”背后,是一个高度散户化、供求波动剧烈的完全竞争市场。秦英林自1995年开始规模化养殖,之后一直在扩大产能,就是为了抵御周期性价格波动。
“他愿意去赌,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别人都绷不住了,他在逆周期扩大产能。”
2010年,有国际金融公司看中了牧原公司的发展潜力,投资了6540万元,以每股5.42元的价格,认购了牧原股份增发的1200万股。这家金融公司入股后,还给秦英林的牧原提供了2亿元的低息贷款,在资本的加持下,秦英林的养猪事业一飞冲天。
2010年,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为36万头,营收4.45亿元;2012年,生猪出栏量暴涨至130万头,营收达到了20亿元。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成功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7.72亿元。
上市当天,秦英林和钱瑛共同持有牧原股份50.2%股份,身价达到了45亿元,一举成为河南省首富。
2014年9月23日,胡润中国富豪榜发布,秦英林及其夫人成为2014岁河南首富,身家90亿元。
秦英林夫妇之所以能够成为河南首富,不仅是公司原本的发展积淀,更是他们抓住了“超级猪周期”。
2014的时候,正逢猪价周期走弱,牧原业绩下滑严重,2014年净利润8019.81万元,同比下滑73.6%,公司接连收到河南证监局和深交所的问询函。
此后一年多时间,牧原持续被指“变脸王”,市场质疑其美化数据,有财务造假嫌疑。
不过,2014年其他养猪企业大面积亏损,少有企业像牧原这般还能有利润的。例如新希望2014年半年报披露畜禽养殖板块亏损7286.68万元,并在年报中写道:“生猪养殖全行业经历了近五年来最为惨淡的一年,亏损程度最深,平均猪价最低,亏损时间最长。”
向前追溯。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当时一次全国性养猪行业大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问道:“猪价周期走弱,猪价下跌,饲料成本上升,各位同仁基本都没挣到钱吧?”
秦英林的妻子钱瑛却回道:“我家挣到钱了。”
“别人亏钱时他还能挣钱,别人挣小钱时他能挣大钱。”秘诀在于牧原的成本控制,全行业养猪成本普遍在每百公斤1200元,牧原可以做到每百公斤比行业成本低上100-150元。
招商证券一份研报指出,在非洲猪瘟发生前,牧原相比同业的成本优势是150-200元/头;非洲猪瘟提高行业门槛,基于牧原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其与行业成本差距提高至350元/头。
在成本端,牧原是自育、自繁、自养模式,从育种、饲料配方、疫苗、猪舍建造等多个环节提升效率,成本差异慢慢显现;在销售端,秦英林坚决不用瘦肉精的口碑,使得牧原猪的售价高出市场均价0.1-0.2元/公斤。
行业人士透露,牧原穿越“猪价周期”的能力,曾引得养猪龙头新希望垂涎,“新希望提出入股牧原,但被秦英林婉拒,他坚信牧原会很值钱。”
除了抓住“超级猪周期”这个利好,非洲猪瘟导致猪肉市场价格大涨也让秦英林大赚了一笔。
2018,中国沈阳确诊了首例非洲猪瘟yiqing,之后开始蔓延至全国。
yiqing爆发后,农业农村部出台了部分地区禁止跨省调运、全面禁止泔水养猪、禁用猪血红蛋白粉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导致养殖成本急速攀升。
2019年第一季度,生猪毛利率从19.68%骤减至7.66%。养猪业大面积亏损,苦不堪言。
不过,随着供需矛盾爆发,之后国内猪肉价格急速攀升。
根据专业数据机构的测算,2019年全国生猪缺口在1亿头以上。
借助飞涨的猪肉价格,牧原公司的养猪业业绩全面爆发。
秦英林的牧原股份2019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43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净利润的3倍。
作为A股唯一一家纯粹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的股价也在急速攀升。
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70亿元至290亿元之间;上年同期为61.14亿元;同比增长341.58%-374.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0亿元至320亿元之间,同比大增387.18%-419.65%;基本每股收益为7.34元-7.88元,上年同期为1.66元。
推动牧原股份取得惊人业绩的是生猪销售量与生猪价格均大幅上涨,一方面,其2020年销售生猪1811.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76.67%,累计销售收入为550.65亿元,同比增长180%。另一方面,受国内供需情况影响,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
据计算,牧原股份去年日赚超8000万元,一年按365天估算,牧原股份在2020年平均每天大概能卖5万头猪,按照预计的2020年扣非净利润下限(300亿元)初略估算,销售一头猪净赚超过1600元。
抓住猪肉狂涨机遇,一批养猪业大佬的财富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谁言风口来了,“飞猪”不会上天!
03
跑马圈地扩地盘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家禽消费市场大数据及饲养行业趋势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猪、牛、羊、禽肉类的总产量为8517万吨,同比下降0.3%;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禽肉1994万吨,牛肉产量644万吨,羊肉产量475万吨。其中,猪肉明显占据肉类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
对于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7%的牧原股份来说,市场的刚需以及高度集中的业务收入确实为公司贡献了十足的业绩弹性。
牧原公司规模化养猪也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对比近几年牧原股份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生猪单位成本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牧原股份的生猪成本为业内最低,超强的成本优势使得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更强,而且在赚更多钱的同时能有更多资金快速扩张。
2016年以来,我国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养殖环保政策,更是加速了散户的退出。
资金、土地、技术和效率拥有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跑马圈地是大势所趋。
秦英林的决心也是显而易见。
自从上市以来,牧原股份一直处于疯狂扩张状态。
翻看牧原自2014年1月登陆资本市场后的简历,不难发现,它在产能布局上步伐的不断加快。
其中,在2016年,牧原股份动作频频。4月,在陕西省大荔县等3个地区设立子公司。6月,在河南省淅川县等5个地区设立子公司。7月,在河北省馆陶县等4个地区设立子公司。8月,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等6个地区设立子公司。11月,在陕西省白水县等5个地区设立子公司。
到了2017年,牧原的扩张仍在继续,并延伸至多个省份。
牧原集团的部分子公司
1月,在吉林省4个地区设立子公司。3月,在黑龙江省7个地区设立子公司。6月,在安徽省16个地区设立子公司。9月,在河南省9个地区设立子公司。截至2021年3月份,牧原集团的子公司数量达到了256家。
快速的规模扩张,使得牧原股份即使面对着单头商品猪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局面,但规模化摊薄了养殖成本,仍可以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作为河南生猪养殖业的龙头,牧原的举措也显示出目前养殖行业中,集约化养殖是大势所趋,同为养猪企业的雏鹰农牧采取的也是集约化养殖,只有通过规模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养殖模式,才能真正解决养殖企业势单力薄的情形,并同大的加工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
无论如何,牧原股份跑马圈地,规模化效益至今看来甚为可观。
这种大胆的扩张使得他们可以在做好自己企业的同时,降低猪周期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行业趋势进行预判,提前出售商品猪和仔猪,提前释放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牧原股份在湖北新建的养猪场年出栏量高达40万头 是全球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养猪场之一
这种扩张之路,大概也只有秦英林这样身家雄厚的人才有底气吧!
非洲猪瘟加速了中国养猪产业的规模化、工业化,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特殊的洗礼。
技术与规模化养殖素有优势的牧原股份脱颖而出也是情理之中。
如今,秦英林还在扩张。
04
结尾
秦英林,是时代造就的富豪。
他看到了时代趋势,并且坚守自己的选择。几十年来,他心无旁鹜地把“只养一头猪”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更开创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历史。
有人问秦英林个人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也很简单。
知识+坚持。
秦英林说:“你要定下自己的目标,你拿一支笔画出5年后你的模样,比如高管的样子,有车有房,你尽可以想像。然后,你要不断学习,寻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前行。”
他说,正是这个方法,五年前一笔一笔画出的的牧原目标,今天牧原都如愿实现。
他把自己的成功秘密作为培育牧原员工的一把工具,要求员工一起学习他的成功心法。
与其说他的财富是猪带来的,还不如说是知识带来的。
对秦英林来说,他的人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养猪。而财富,只是养猪顺便带来的意外。
每每提到养猪,秦英林总是很自信:我这个行业没人能和我竞争,真的,就是因为知识和技术!
“我相信在今后还能有比我养猪养的更好的。机会对任何时候的人都是有的,要吃苦要学习,不要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努力。机会真的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努力向上的心态最重要。”
一年赚300万算有钱吗
冬天的海南真的美,海水蔚蓝蔚蓝的一眼望不到边,灿烂的阳光照在海面上反射出绚丽的亮光,深邃,宁静……“这里真是一个渡假的好地方!”刘余静静的欣赏着远处泛起的浪花想。这个28岁有着一张婴儿肥的圆脸姑娘正是年入300万的大华人寿销售总监刘余。她懒洋洋的斜躺在沙滩上,背后靠着一个特大的米老鼠毛绒娃娃。这个毛绒娃娃可是姜太承,刘余的老公,跑了好多个店才买到的,为的就是让身怀六甲的刘余躺的更舒服些。
远处的海边,一个年轻的小伙正在跑步,这个小伙就是姜太承,他缓缓的跑着,时不时的抬头向远处望几眼,那是在瞄远处的刘余。跑步是姜太承坚持了多年的习惯,小时候是爸爸陪着,大了自己一个人跑,结婚后和刘余结伴儿跑。
这不是他每天跑步的时间,可今天他想用跑步缓解自己的紧张,他马上要做爸爸了,而且是双胞胎,他千里迢迢把刘余带到这里,是因为刘余工作太拼了,他想让她在这关键时刻放松心情,顺便弥补下结婚没舍得花时间度的蜜月。
可到了这里,他开始紧张,预产期马上要到了,去哪个医院生产?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孩子起什么名字?他莫名的紧张,有点后悔没听老妈的话,在家生产……可是刘余,根本没把自己当孕服,不把她拉出来,她哪里知道自己马上就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每天泡在公司,吃饭毅然是工作餐,他心疼啊!
“王磊媳妇生了吗?”“崔光耀那个300万的单子啥情况?”“魏丽瑶这个季度考核是不是还差一点?”刘余想到这里,准备拿手机给他们联系。“孩子起名字了吗?姓什么呀?”似乎有个细细尖尖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还伴随着密蜂唱歌的声音。“蜜飞儿,又是你啦!”刘余用手在脸前扇动了几下,似乎要赶走一只在脸前飞舞的小蜜蜂。“是啊,起个啥名字呀?”刘余换了个姿势,继续躺下。
“姑姑在干嘛呢?爸?妈?爷爷?”刘余想到这些她最亲近的人,不禁流下了眼泪。“刘余,工资发了!”姜太承兴高采烈的跑过来,经过跑步,他似乎放下了所有的紧张和压力,又焕发了蓬勃生机!“吶”刘余抿掉眼角的泪,嗔怪的把手机递给姜太承。“想啥呢?”姜太承一边打开手机,一边问。“836753,刘余,今年你的收入突破300万了!发团队鼓舞下士气吧!”刘余没做声,眼光毅然望着远处的海面。姜太承拿起手机,截屏发到了“大华闪耀团队总监”群里,并附上一句话:“恭喜刘总2018年全年收入突破300万!做为全省最年轻的总监,刘总感恩伙伴们的共同努力。在此刘总呼吁大华闪耀团队各总监2019年带领小伙伴业务增员双发展,为客户奉献爱心,为团队贡献荣誉,为公司创造价值!2019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中国寿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发红包了吗?”刘余突然扭过头来。“8888吧?”刘余没有回话,他们俩做为多年的战友,伙伴,到现在的人生伴侣,早就形成了默契。刘余,话不多,却是团队的主心骨,关键时刻有超强的毅力!姜太承,火力四射,擅长交际,又有教练特质!团队伙伴有天大的苦恼,到姜太承这里几分钟,马上能量爆棚!
“回去吧,我累了”刘余有气无力的说,一方面是真累,另一方面,她想到了“蜜飞儿”的话,想到了妈妈,爸爸,爷爷,那是她此生无法除去的痛!
“累了,回家。”姜太承一边温柔的扶起刘余,一边拖着长腔道。刘余是她此生第一个想保护的女孩,他疼她,爱惜他。“啊,真舒服!”刘余伸个懒腰,回头去拉姜太承。她习惯了在他面前撒娇,在姜太承面前,她有说不清的安全感。“饿吗?”姜太承拍掉刘余身上的沙子,伸手拿上米老鼠娃娃,一手挽上刘余,向岸边走去……《刘余的蜜蜂人生》第一章
一年赚多少钱算有钱
100亿人民币算富豪吗
自然算了。总理说了,我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少于1千,有3亿人少于2千。你都年入二三十w了,还不算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