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画漫画能赚多少钱
画漫画赚钱吗
1984年,36岁的蔡志忠已经是画家里的“赚钱高手”。从济南搭火车到杭州4个半钟头,画66张图,一张画卖出一万五,轻轻松松就赚到100万。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身家千万的时候,他却决定将公司送人了!
在最赚钱的时候选择停下脚步,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怎样的传奇人生造就了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呢?
1948年,蔡志忠出生在台湾。从小在家人熏陶下就能背诵很多经文,三岁多就开始用红墨水在地上画着各种图案玩,四岁就开始思考“自己一生要做什么”。就这样,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他想清楚了未来的梦想——当一个漫画家。
蔡志忠酷爱漫画,9岁就看完了书店出售的所有漫画书。他对哲学也很感兴趣,几年时间就读完了所有关于东方哲学的书籍,包括印度的《吠陀经和奥义书》,还有《孔子》、《菜根谭》等国学经典。
初二那年,他第一次把自己的四张画稿寄给了台北的出版社,暑假就得到了聘任通知,15岁背井离乡到台湾工作。
因为画得实在出色,工作表现很优秀,蔡志忠第一个月就拿到了双倍薪水,三个月就跳槽去了台湾最大的出版社。
蔡志忠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和画画。他的生活一直很简单,不怎么用手机,偶尔出门也是背个布袋采购,一条皮带用了36年没有换过,衣服裤子上都有补丁,去哪里出差都谢绝所有应酬。
即便是在大出版社忙碌工作的五年时间,蔡志忠也依然笔耕不辍的,并且还自修完了大学美术系的所有课程。
1981年,29岁的蔡志忠和朋友一起创立了龙卡通动画公司,拍摄的《老夫子》曾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
1984年,龙卡通动画成为了全亚洲最厉害的动画公司,一个月赚25万台币。这时候的蔡志忠已经有两百多万的积蓄,拥有三栋房子。可他对物质欲望不高,加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闭门创作,所以,他一天的生活费只花20台币。
在他看来,生活完全不需要很多钱,但又无时无刻不被金钱和物质裹挟,于是36岁的他做了个决定,要去实现自己儿时立下的成为一名漫画大师的梦想,余生不再“切割生命去换取名利”。
于是,蔡志忠把公司股份全部送给员工,全身而退。身边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有人劝他不需要退出,只要把公司交给员工管理就好,但蔡志忠心意已决,他就想远离江湖,全心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就这样他离开了创办7年的动画公司,前往日本重新学习画漫画。
蔡志忠住在日本东池袋车站对面饭店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他每天凌晨2点起床开始画,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有一段时间连续七天没有下过楼,吓得门房经理端着饭去敲门。四年时间里,他一共画了8000多张哲学漫画。当他画到第80张的时候,就去找当时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讲谈社漫画部局长古屋信吾看了蔡志忠的画稿,大为震动,当即决定要出版他所有的画稿。
不久后,蔡志忠在日本以哲学漫画一鸣惊人。在远离喧嚣后,在他脑海里最全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变成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没有人比他更会画哲学漫画。
40岁那年,蔡志忠成为亚洲、欧洲等国最畅销的漫画家。他的诸子百家漫画系列在我们国内成为畅销20多年的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蔡志忠认为,我们身上留着中华名族的血液,身为龙的传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诸子百家讲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孔子的《论语》讲什么,他就想把中华名族最好的哲学思想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蔡志忠核心作品》全集。
这套蔡志忠先生的经典漫画全集,收录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所有重要典籍和成语故事,非常生动有趣。当家长的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出现国学典籍篇幅比重越来越大,几乎都要背诵,而古诗文原文又晦涩难懂,是很多孩子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这套国学漫画书籍,有画有文字,把不容易看懂的典籍用情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让孩子对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心里从此种下哲学思考的种子。
这套漫画集结了蔡志忠毕生的心力和热爱,通过他笔下的哲学漫画,读者不仅能看到诙谐生动的漫画人物,还能从经典的传统故事获得心灵的荡涤和启发。
从蔡志忠先生描绘的漫画故事里,感受他本人的豁达与通透,汲取哲人的思想和智慧,也许正是当下的每个人思考未来的一把钥匙。
【浙少珍藏版】蔡志忠国学经典漫画全集彩色17册 赠笔记本+复刻画
7-12岁画漫画人物
靠卖漫画赚上亿的女孩
画漫画一个月能挣多少
文|沈嵩男
编辑|斯问
5月28日,教育部网站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进行回应。要求对教材内容、插图问题立即整改。
教育部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回应
此前,官媒纷纷下场报道,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持续升温。商业插画行业,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近几年来互联网、影视、动漫、游戏等业态繁荣,社会消费升级,催热了商业插画市场。业内按商用类型,将其大致分为:出版物插画、商业包装插画、影视行业插画、互联网插画和游戏相关插画。
商业插画,和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穿的衣裤鞋靴,用到的外卖袋、包装盒,看到的广告动画等,早已充满了“插画”。
但我们所看到的种种被运用在各场景、事物之上的水彩、卡通、国风、素描等,一概只是商业插画的表征。背后,谁在创造它们,如何创造;谁在购买,怎样购买;经由哪些平台,平台如何盈利?
「电商在线」采访了不同背景、资历、收入的商业插画师,以及商业插画相关业务平台的运营与讲师。经由行业市场、平台、人,不同的视角,尝试理解其商业逻辑。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商业插画的价值,对于行业的部分问题,也能有所启示。
商业插画市场,水大鱼大
“春节、国庆,每逢节日前夕就忙不过来。各种文创产品、公司定制礼品,很多都是近年来的新生需求。”画强锵从事动漫、插画行业已有二十年,曾任《喜剧世界》杂志社漫画主笔,也是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综合画种艺术委员会会员。他直观地感受到,近几年商业插画市场需求的多元与旺盛。
“画强锵”个人主页
在职业教培平台上,市场热度的反馈更具体:不论是品牌方发布的商业插画需求数量,还是插画相关课程的报名热情,近年来都有显著的提升。当然,插画课一贯是职业教培的宠儿。网易云课堂即曾力推过“零基础商业插画课”,线下教培巨头“中公教育”也曾开设相关业务。至于在B站上,关于商业插画的教学视频,按热度排序下,前列视频播放量均在数百万级,插画师KOL拥趸无数。
在国内设计师互动平台“站酷”,有数据分析人士统计,近年商业插画是其首页推荐最多的内容类型,占据整体内容数量约十分之一。其次是平面设计,然后才是摄影。
数据分析人士“嘿嘿嘿嘿”整理的“站酷”首页内容类型
“新消费品牌越来越多,品牌对于在营销过程中使用插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零食品牌如三只松鼠、百草味的包装上,插画元素十分普遍。国产美妆品牌百雀羚,也曾因民国风插画走红网络。再比如,国潮风这几年刮遍各行各业,很多中式餐厅的外卖袋上,都绘满了工艺精细的插画,让消费者舍不得丢弃。
不难发现,商业插画市场的热度,首先源于旺盛的需求。不论是服饰、美妆还是游戏、餐饮,这些行业中尤其是国货品牌,近年来在原创性上的进步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从品牌营销上来说,伴随着消费者迭代,更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图片、短视频,实质性地成为主流广告样式,让商业插画市场得以进一步扩充。
当然,商业插画市场并不单纯由这些主流需求撑起。观察豆瓣、小红书等社区,会发现上面有大量需求发布或招募的帖子:手机壳插画,朋友圈裂变广告插画,甚至是QQ头像、个人形象彩绘照片等。
这些商业插画需求或许偏于边缘、零散、下沉。但庞大的数量,同样使其成为了这一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业插画配套软硬件的不断迭代——手绘板、iPad逐渐替代传统纸笔,成了互联网时代下绘画行业的标准生产力。工具的简易化,一定程度上下放了行业壁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以通过网课自学的方式,加入其中;庞大的消费市场,催生了无限丰富的商业插画需求,不论高端还是下沉,主流还是零散。让不同背景、资历、能力的插画师,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凭本事。
与此同时,多元的商业插画供需,也催生了基于风格、类型、定价等不同定位的“供需撮合平台”, 如站酷、古田路九号、米画师,以及猪八戒网、淘宝、闲鱼等。
商业插画师,悲欢各不相同
画强锵千禧年初在西安上大学,学习视觉传达专业,包含平面设计、书籍装帧、插画等。
“当时学校没有专门的插画专业,我个人走上这条路,最初是因为看了一本关于商业插画的外文书籍,里面讲到可口可乐等品牌的插画广告。”画强锵至今仍记得那本书叫《商业插画案例》,“当时很多讲商业插画的书都是外文的,在市区的外文书店里才有,买不起,就带上干粮和水,一看就是一天。”
毕业后,他的工作基本围绕着漫画、商业插画展开。对他来说,相较于平面设计等工作,商业插画更能承载作者自己的想法,因此更有创造力。
“绘画要‘眼高手低’,用审美带动能力。不过商业插画本质上是社会性作品,有其商业用途,肯定不能孤芳自赏。”
职业生涯初期供职于报刊杂志,彼时这一业态仍兴盛,画强锵依靠刊物广泛的流传,在业界逐渐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如今的业务,也主要来自于圈内资源。既有文创作品,也有如品牌玩具、展厅浮雕壁画等需求。
近年来,他也收到过出版社的商业插画邀约,但最终因报价过低而婉拒。
“2008年我在武汉画出版物插画,当时内页一张是400-500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出版社给我的报价几乎没有变化。介绍的朋友都不好意思,他也没想到会这么低。”
出版物插画的报价低,并非单纯因为出版社的利润薄,事实上绘本等儿童刊物的销量一直很高。商业插画的定价,不仅关乎业务方的盈利潜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预算,以及出版社对文字、图片的成本分配。
“我发在朋友圈里的作品,大多都是给业务的需求稿,如今不太有时间能够画自己想画的。”对画强锵来说,业务偶尔会接不过来。而且随着在业内有了一定声誉,对业务也渐渐有了更多的筛拣、话语权。但他也表示,收入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高,至少在国内,能年入百万的插画师还不多。
如今的商业插画市场,供需境况并不能一概而论:偏高难度、风格化的需求,插画师往往供不应求,市场上不乏一掷千金的案例;但一些相对初级、简易的工作,供给端的竞争则颇为激烈。
插画师Tangx毕业自视觉传达专业,目前为一企业平面设计部门的员工,她会利用闲暇时间接单,也坦言以她目前的积累,接到的业务一般定价都不太高。上述提到的朋友圈广告、头像插画等,她都有做过。相较于画强锵圈子内头部插画师一年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收入,Tangx调侃自己属于“吃不饱也饿不死”。
插画师小苦瓜同样科班出身,目前她一个月接“私活”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达到了其总收入的一半。
“单张具体收费几十、几百元都有,主要还是看难度。”
插画的定价,并非完全参考插画师的能力。艺术领域的能力,本也无法被全盘量化。综合来看,定价既关乎插画师行业经验积累、个人风格,也和甲方预算、应用场景等息息相关。
而商业插画的交付流程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创作期间,插画师一般只会给对方“jpg”等格式的文件,还要打上水印。画作可编辑的原文件,等到定金、尾款完整结清之后,才会给到。
“具体制作周期不好说。简单几十元一张的,每天下班后花一两个小时也能搞定。但几百上千元的单子,难度、耗时肯定相对更大。验收标准很简单,‘甲方爸爸’满意就是标准。”
经由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我们观察到,并非每一个插画师都接受过专业的绘画、美学训练,甚至市面上很大一部分插画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自学商业插画相关课程,获得一项可用以变现的技能,承接相对基础的需求。
“我并不认为基础的需求就一定是低质量的,尤其是对一些新人来说,他们需要平台、作品供他们向业界展示能力。所以早期做些基础的工作,无可厚非。”虽然画强锵个人收入不俗,但他并不轻视这些看似“低端”的需求。
和任何行业一样,商业插画目前马太效应显著。业界大拿的作品被争相追捧,一张画吃一年甚至几年的故事屡见不鲜。而普通插画师,仍需要以量谋生。但这一行业的圈层壁垒,并非坚不可摧:
“不要陷入赚钱的循环,画功是插画师的核心,与需求方沟通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能够抽身出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最后都有机会得到行业的承认。”
作为过来人,画强锵的建议并非鸡汤,尤其在当下新兴媒体平台影响力空前的时代,一画成名的故事频频发生。
灵活就业,多了一半收入
无可否认,目前商业插画师圈子,从收费标准、业务来源,以及创作模式上,都泾渭分明:头部插画师在云端,依靠其在业界资源和人脉上经年累月的积淀,日常多的是送上门的活计,个人也有定价权。相对丰厚的收入和充裕的时间,使得他们能用“作品”的标准打磨“业务”;而腰部、踝部插画师,业务来源仍依赖各大供需撮合平台。
“主要通过淘宝、闲鱼找到需求。”小苦瓜大方地承认,自己的业务多来源于电商平台,因为方便、简单,能快速积累起业务量,同时打磨画功。记者观察到,淘宝、闲鱼有大量商业插画的供给,分门别类,涉及出版物插画、广告插画、人物形象绘图,乃至QQ头像定制等。头部店铺月销高达数千单,定价多在几十至百元间,同时店铺往往附带平面设计等近似业务。
淘宝上的“插画”供给
“淘宝上基本是工作室商家,工作室负责全网招徕生意,后端分发给个人插画师,一起分成。至于插画师来源,一般就是工作室慢慢搜罗起来的作者群,业务来了丢群里,先到先得。”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个人插画师,尤其是资源、人脉有限的插画师来说,找业务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所以工作室本质上,赚的是“中介费”。
“淘宝、猪八戒网上大多是中小客户,满足的是更基础的需求,价格相对更低。”插画师郑奇目前在互联网公司从业,他表示相对更资深的插画师,往往会倾向于站酷、古田路九号等专业平台。记者也观察到,专业平台在质感、风格层面,确实相对更有调性。
但不论平台定位如何,其盈利模式,及插画师的收入来源,却趋于一致。如站酷、古田路九号、千图:作者上传作品后,平台进行推荐分发,需求方下载需要支付相应费用;与此同时,部分插画只供会员用户购买,所以会员费也是平台收入的主要构成。
以业务模式类似的上市公司视觉中国为例,其主营业务即是数字版权交易,及长协客户收入。而作者大多基于“买什么断”和“分成”的方式,与平台共享这两项收益。平台买什么断的大多是使用权,插画师保留署名权。郑奇补充到,专业平台更大的价值,还在于作为展示平台,为插画师打造知名度。
“市场大了,设计师也越来越多了。越是专业、知名的平台,插画师想要得到曝光、获取资源就越难。想要有所收获,只有靠不断地提升能力,积累资源。”
即便电商平台承接的是偏基础的插画需求,定价不高,但这份收入并非就“无足轻重”。毕竟不是每一个插画师,都来自于大城市:她可能是在家带娃,缺乏创收渠道的宝妈;可能是在流水线、工地上班的打工人;或是需要自己赚取生活费的大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后,利用自有时间灵活择业,一天画上两幅,一个月的收入,也能贴补家用。
此时再看这些50元、100元一张的基础类作品,是否也有其光彩?换个角度,商业插画基于互联网灵活就业的用工性质,甚至很大程度上,帮插画师突破了地域的工资限制。
时至今日,商业插画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二基于差异化的作者能力与风格,不同定位的撮合交易平台,此间诞生的商业插画,当然也迥异。但一致的是,它们没有绝对的高贵与低廉之分,它们共同装点了我们的生活。
画动漫能赚多少钱
今天笔者分享了在日本的动画工作室,为热门新番制作原画的画师抱怨“饭钱都不够”的酬薪低的诉苦,但是发现前来讨论的朋友里,还是很多对日本动画制作有些误区,因此再发文进行科普一下。
以前笔者也提到过,日本动画做一集需要1000万日币(约合人民币59万)的费用。这些费用是从一个名叫“制作委员会”的组织中筹集的,而制作委员会一般包括了,原作的漫画、小说的出版社、制作音乐的音乐公司、制作音效的音响制作公司,制作动漫周边的玩具公司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和完成整个动漫IP相关的企业,各自掏出一份钱在动画制作上,这样可以降低动画片投资的风险。
但是听到1000万日币的数字,很多人都理解为,给画画用了,人力画画肯定费钱啊,所以日本画师应该很赚,事实上,这是一种臆断。一部动画中,如果费用在1000万日币的情况下,用作原画的经费,大约只有150万日币,动画大概在110万日币左右(动画5000张左右的片子一集),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
这里先要科普一下上面提到的“原画”和“动画”。要让一部动画片动起来,用到的画分两类,一种是“原画”,一种是“动画”。
原画的意思是:根据分镜表或者设计稿,将设计好的镜头影像绘制成的具体的线条稿,又被称作“关键动画”。
动画的意思是:按照原画的规定动作,范围,张数,逐一画出动作的中间过程。
两种画的区别,打个比方就是:就像上图这样如果要画出一个人举手的过程,那么“原画”就是2张,举起手,和手放下两个过程,但是“动画”,要补出整个动作的轨迹,让整个动作流畅,看起来是“动起来”的。
为什么笔者要科普这两种画的分类呢?原因是,两者的薪酬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原画的计酬方式,是按镜头计算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镜头需要多少张,只要你负责的是一个这个镜头,那么一百张和一张都是一个价格。
动画的计酬方式,是按张算
也就是说,画得越多,赚得越多。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原画也好,动画也好,数量越多,画面看上去越流畅连贯,对经费的需求也肯定是更高的。所以一般,大家喜欢吹爆的“经费爆炸”的画面,一般来说肯定也肯定是画的数量堆积出来的。
那么原画一个镜头能赚多少钱?
笔者听到过的,原画一个镜头最低的费用,是日升社的《银魂》的某一话,一个镜头15张,1500日元,折合人民币89块多。是画完15张才89块哦,不是一张89块。
而今天和笔者抱怨薪酬少的,是某一线动画公司的四月新番,该作品的作画要求高,要尽可能画出作画监督一次通过的水平,这位画师担当的镜头是1个镜头24张,费用是2500日元,其中,还要交给工作室提成,自己到手的是2200日元,也就是131块钱。这点画稿,需要肝2天。
这里上图穿插一个对评论的误区解释。
误解1:24张是一秒的量,随便修修就完成了。
动画片不是每一秒都有24张,然后“稍微修修就行了”了哦,稍微修修的硬要说的话,是“动画”,而关键动作的原画,每一张原画,都是要画师们设计动作,懂得动画的原理,才能做出的,“原画”不是“稍微修修”就完事的。他画的24张原画,是一个镜头的数量,不是一秒的数量,从根本上就是误解。
顺带一提,笔者认识的那位原画师,肝一张那部新番的原画大约要40-50分钟的时间,一天肝10来张,也肯定要加班,2天内必须肝完24张才能交差。有些简单的画面可能只需要30分钟。但是不同镜头,不同作品,要求都不同的。
误解2:动画万一火了,所以画师也可以赚疯。
上面这种推断也是错误的,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科普过,制作一部动画,给原画部分的钱是很有限的,关键是,盈利后,是投资的“制作委员会”赚得钱,很少一部分会到动画公司,而到画师手里的钱,就更少了,真正大赚的,还是少数精英级别的那些“业界大佬”。他们已经有做总作画监督,甚至亲自监督一部作品的实力,这在任何业界都是少数的,一般的画师,自然只能赚很少的一头。因此,一部动画片能不能大热,对于画师来说,近20年来都没有太大的波动。
误解3:只有新人画师才赚得少
不能说完全错,但也不完全对。刚入行的画师,肯定是赚得最少的,一个月大概只能赚12万日币,约合7197块钱,笔者认识的从业5年,已经能有作画监督水平的原画师,一个月撑死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1995块钱。如果能做到总作画监督,大概能有33万日币或者更高。
顺带一提,在日本便利店打工大概一个月能赚15万日币。自己比较一下就知道原画师的待遇了。
误解4:不赚钱谁想做啊?带节奏骗人的吧
觉得是骗人的请点击右上角,不需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毕竟笔者的这些材料不是从网上哪里收集整理的,很多都是从业中的日本的原画师亲口道出的。日本动画工作者还真是“用爱发电”的,因此业界环境不好,庵野秀明这样的大佬才会预测“业界要完”,就是因为这个环境对一线的工作者,过于不友好,加上机制上动画公司又不赚钱,所以才会有“业界药丸”的说法。换句话说,你不玩手游,你也理解那些往手游里氪金几万的人的想法,所以你不玩手游,别人说氪了几万就是带节奏?不是吧。
那么说完了“原画”部分,再说说“动画”吧
“动画”是按张数计算的,一部30分钟的TV动画,动画约5000张的情况下,费用大约是1张220日币,约合13块钱。
但是动画是画的越多,就越赚的,因此一部动画片上动画用到的张数如果非常多,那么动画还是不会太亏的。
像上季度的新番《辉夜大想让人告白》中,千花的ED那一段,作画数量1100多张,其中原画845张,几百张动画,肝下来肯定是不少的。但是毕竟是手把手肝下来的,费力费神是肯定的。
关于作画崩坏
这个笔者多次科普过了,这里再稍微提一下吧,导致作画崩坏的原因很多,有很多观众认为“经费不够”,这里我觉得,不够完整,总体来说是没错的,一个企划如果经费非常充裕,团队的水平就会很高,画师水平高,其中也节省了很多沟通交流的时间,因此不太容易崩坏,但是准确来说,如果预算平均水平,但还是崩坏的话,一般是工期赶不上导致的,这个有多方面原因,笔者就不展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