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上的每日宜忌是怎么算出来的? 继成堂逐月入宅宜忌
1.最开始的黄历的是古代观测天文的官员编写的,约等于历法。此时黄历里面只有以年为周期的日历,没有宜忌这些东西。
2.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观测天文的官员开始在黄历中添加24节气用于指导农业。
3.由于官方印刷黄历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民间开始盗印官方黄历,同时为了扩大销量开始在黄历中添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现代黄历中的宜忌极有可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4.清朝官方准许民间印刷黄历。此时黄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各种版本的黄历开始出现(除了24节气和日期以外其余内容完全由作者自行添加)。此时的黄历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添加宜忌之外,还有民间偏方等等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例如继成堂通书。
5.因为不同版本的黄历中的宜忌内容有矛盾之处,所以在古代也是有争议的(例如重阳节应该登高,可是很多黄历中却写忌出行)。由于人民群众愿意相信,故一直保留了下来。
6.个人认为具体的宜忌算法没有意义,因为黄历本来就只是指导农业和提供日期信息的。宜忌内容的存在在现在看来反而成了黄历的黑点。
7.非专业人士,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