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稳妥的赚钱方式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本钱去创业,所以只有打工这一条路可走。
其实啊,我们好好想一想,去给老板打工,最终的目的也还是为了赚钱。
所以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只要能够赚到钱就行了,没必要太在乎外在的形式。
1、为什么赚钱难?
但赚钱,也是分很多种方式的。
李舟看到很多人说,打工是不可能发财的,可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打工挣钱很难?
大多数人的工作,都不是搞尖端的科研,即使今天把你辞掉了,再找个新人顶上来培训一段时间,他也能够上手。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老板是**吗,为什么要给你开很高的工资呢?
所以啊,不是打工赚不到钱,而是自身的价值,不足以支撑让你赚到大钱呀。
2、怎么去改变?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两种方法。
要么就不断地提升自己,当你的业绩,能占到团队的一半之后,老板不但会给你开更高的工资,而且还会想方设法的把你留下来,自然就会满足你的各种要求。
要么就是把打工生涯,看成是一个过渡阶段。
什么意思呢?
就是给别人打工,不是冲着赚钱去的,而是去熟悉行业的情况,为以后自己单干打基础。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那肯定要更加玩命才行,必须要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产业,经常去思考如何让大家干活更有积极性?如何提升**业绩?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
有了这种习惯,并且能把大多数问题解决之后,那等自己创业的时候,再遇到这些难题,就不会心慌,轻而易举就搞定了。
可大多数人即使在给别人打工的时候,也只是想着混日子,实在感觉没有出头之日了,才选择去创业,这和**没有区别啊。
你想啊,打工的时候,只做一件事情你都干不好,自己创业了,财务、**、运营、管理等等,难道还能干得更好?
有人可能会说了,那自己不会的,去请专业的人来做就可以了。
唉,拿着辛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去创业,资金本来就不够充裕,如果还养着一大堆人,可能公司还没走上正轨,就要面临关门了。
任何成功,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背后都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认为打工赚钱太难,就想着去创业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亏得裤衩都不剩。
3、稳妥的方式
李舟给很多朋友说过,就算以后真的想自己创业,那也应该先去行业里面,找家公司上班。
一方面是熟悉里面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在业余时间,先从接私活开始。
如果在接私活的时候,你就吸引不到客户,或者是有客户找到你,但你却不能让他下单,那即使真正创业以后,这些问题还是你迈不过去的坎。
要是你在接私活的过程中,摸清楚了到哪里去找客户,如何去**这些客户,如何提供后端服务,而且业绩也一直有上升的趋势,那时候再出来单干,才是最稳妥的。
李舟始终认为,不要把创业想得那么高大上,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和跟别人打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想多赚点钱,让生活变得更好。
一定要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那些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接受任何失败,承受不了任何压力的人,也许上班才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了上班,即使这辈子不能大富大贵,但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想要自己做生意创业,但是不知道做什么,很迷茫? 不知道做什么才赚钱
作为一个开便利店的人,我就从我最熟悉的行业——「便利店」说起吧,希望能对你的创业有所帮助。
请所有想投资零售行业的朋友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
大卖场、小超市,便利店,看着挺像,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觉得他们都不过是超市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便利店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
全家、711 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
全家、711 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
全家、711 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
重要的话说三遍。更重要的是,文章已更新!「yiqing」特殊时期如何保证便利店良好地生存下去?更新内容在文末。
好,接下来我开始详细介绍我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你要明白便利店的目标客户是谁?
是隐形贫困人口——都市白领,以及一些服务业人员。
其次,你要明白便利店靠卖什么赚钱?
吃的、喝的。
请你去看看你小区门口夫妻老婆店,这种店是不是都是老板老板娘自己收银的?老板只要哪怕雇一个人,就不赚钱了,说明这种店只能养活一两个人,老板开店赚的就是自己的工资。
而一家全家 24 小时便利店,满编人数多达 8 人,如果像做传统小卖部一样思路去做便利店,别说利润了,你一个月所有流水加起来还不够发工资的,房租就更不用想了。
为什么中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就说明,两者的定位就不一样,盈利逻辑也不一样,因此便利店和小卖部从选址到产品选择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请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能吸纳这么多就业人员的实体店是什么店?当然是餐馆了。
我开的店是餐厅和便利店开在一起的那种,其中便利店是京东便利店,而便利店的选址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都是以开在商务区为主。
现在这便利店也开了半年多了,在这个园区里面,包括我投的店,总共有 9 家便利店,方圆 500 米内则有 12 家便利店,其中有 2 家全家,2 家 711,两家喜士多,还有*** easy,永辉,快客,便利峰等等,反正市面**听过的便利店这里基本都齐活了。
通过贴身肉搏,不断地对比学习研究,我现在算是对便利店行业有深刻的了解,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盈利,我们现在还在便利店有很多高阶的玩法,可以说一家便利店盈利的上限是很高的(我会放在最后说)。
本文约 12k 字,阅读全文需要花费 10 分钟时间,本回答涵盖了对便利店的行业分析,以及大卖场、小超市和便利店背后商业逻辑的不同,详细讲解为什么便利店会亏损,又该如何盈利,强烈建议收藏、阅读。
要理解便利店的商业逻辑,我们就得先从理解什么是便利店的头号盈利来源说起。
因为我开的是京东便利店,下面给大家看看京东北京大兴总部楼下的京东自己开的便利店的**构成:
一家小**利店通常都会有 2000 个左右的 SKU,这是 2018 年京东总部店前三十名的品类:
请注意红框内的二级类目
这是 2018 年这家店的各类目**额和销量统计及排序(降序,数值越高排得越前):
不光是 2018 年,我相信 2019,2020,2021 年也都会是同样的排序。
饼状图更加直观
这里可以明显发现什么秘密呢?那就是二八法则,非常明显地,便利店里 20% 的商品贡献了 80% 的营业额,这 20% 的商品是:
1、FF 鲜食
2、饮料
3、糖果巧克力(后面大家会看到,主要是口香糖)
4、方便食品
5、饼干点心
这 20% 里再二八一下,你又会发现,4% 的商品,贡献了 64% 的营业额,这 4% 商品就是:
1、FF 鲜食;2、饮料
长保质期的饮料在所有的超市和小卖部都会卖,因此,造成便利店和其他超市业态在商业逻辑上根本性不同的答案,就是:
FF 鲜食!
光一个 FF 鲜食往往就占了便利店一半以上的营业额,卖 FF 鲜食的便利店往往能比不卖鲜食的便利店多出一倍甚至几倍的营业额。这充分说明了什么叫作「民以食为天」。
和京东一样,全家和 711 里面 60% 以上的营业额和 60% 的毛利都由鲜食(FF,FAST FOOD,或者叫快餐、速食)模块贡献,鲜食和我们传统所说的快消品( 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从名字看上去有点像,但是做过便利店的人都知道,再快销的快消品和鲜食比起来都是蜗牛品,一个月也跑不了几个,单店日均销量 PSD 只有零点零几。
所以说,便利店卖的东西一定是高频刚需的,开便利店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高频刚需的商品将低频商品迭代的过程。
那么 FF 到底具体有哪些东西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家成熟便利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获得比很多餐厅高的坪效,原因就是因为便利店可以覆盖早、中、晚一日三餐和下午茶全时段。
早餐:馒头,面包,奶,豆浆
午餐:便当,熟食
下午茶:关东煮,酸奶,甜品,热柜食品(全家叫哈烧机),水果
晚餐:便当等
(这个跟进店人数的分布也是很吻合的,餐厅一般就是午高峰一波,晚高峰一波,而便利店全天分布更为均匀。这意味着房租的性价比更高,坪效更高)
全家开在地铁里的店则把鲜食至上的理念展现到了极致,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全家在地铁里面的店,只卖鲜食和水饮(全家把商品分 ABCD 四类,鲜食和水饮属于卖得最好的 A 类),其他什么都不卖,连零食都没有!
晚上 23 点 30 分,全家在 2 号线徐泾东(国展中心)地铁站的店,只有鲜食,依然有不少人。
于是,现在各家便利店无不在鲜食上下功夫,比方说部分 711 和便利蜂等便利店,会在店里设置打菜模式的快餐岛,生意还不错。
便利蜂的快餐岛,这种打菜模式在竞争不激烈的商务区域生意很好。
但是,全家却从来不用这种快餐岛打菜的模式。既然快餐岛模式看上去不错,那为什么全家不用呢?这里面的道理在于——
快餐岛打菜模式的口味是不如便当的!
快餐岛这种模式的取巧之处在于,他会给客户一种餐食是现做的错觉!但实际上都是**厨房的冷冻料理包到店解冻再复热的,这些冷冻料理包保质期可能长达一年,好处就是方便店**据每天的**情况来灵活控制用量,可以有效减少报损。
但是,中餐冷冻再复热,口感和味道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因此全家根本就不用这种模式。全家的便当基本上都是当天做好冷藏再通过冷链送到店里,售卖最多不超过两天,卖不掉就报损扔掉。
便当
那么既然大家都已经明白了鲜食是便利店的盈利来源,下面就隆重介绍开便利店的第一条军规:
收银台能做多长做多长,能做多大做多大
711 的收银台可以说是印钞机,全是吃的,馒头、关东煮、烤肠、热柜食品等都是高毛利的,背面的操作台放咖啡机等。
在便利店里,收银台、风幕柜(OC 冷柜)和中岛上卖的东西是最赚钱的,是利润的最大来源,**就是卖水饮的后补式冷柜(wi 冷柜)。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地方的坪效简直是高出天际,你看风幕柜,基本上就是墙上挖个洞,占地基本为零,卖的牛奶酸奶水饮什么的都是跑得巨快的,现在全家和 711 里很多新店现在中岛都不要了,恨不得全部上墙。
很多 711 现在中岛都没的,便当全部在风幕柜上卖。
开店的时候,我合伙人说收银台能做多长做多长,能做多大做多大,我一开始还不理解,后来才发现其中的奥妙,现在恨不得整个店里都是收银台,收银台上台的东西都是高毛利的,从早餐馒头,到烤肠,到关东煮,到哈烧机里的串啊鸡翅啊汉堡啊什么的,这些东西贡献巨大。
我绝对没有夸张,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凡是整个店里就一个收银台的,都挺赚钱的,像一点点等奶茶店,一个收银台横在门口,顾客排队都在门外,还能给人造成了生意火爆的印象,成本不要太低。我原来不是很理解一点点为什么叫一点点,后面想想,可能是所有的店都一点点大吧。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突然发现,便利店里面最不好卖的东西,就是我们说的那些传统的快消品,都在货架上,而货架又是便利店里最占地方的。因此下面我来说一说,开便利店的第二条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