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专业容易就业?赚钱多?
有机构做了调查,给出了两份表格,列出了前20名专业毕业后半年的平均收入数据。
本科方面,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三个专业排前三。怪不得现在好多孩子愿意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我家孩子主修化学专业,也被迫学会了编程。
专科专业中,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铁道工程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机车,这与我国高铁事业发展迅速有关,之前我去昆明的时候,高铁上遇到一个小伙子,985高校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负责检修火车控制系统,属于信息工程与铁道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经常出差,他说自己月薪三万,当时我特别羡慕。
我很欣慰地发现化学类专业也出现在表中。
这是短期收入数据,长期工作之后,不同专业的人收入肯定会发生变化。
学什么专业,到社会上既轻松又赚钱?
我觉得像是电子商务 软件开发都是不错呀
你对美术设计类的感兴趣吗?女孩子还是可以选择电脑方面的专业,艺术设计类的还是可以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精尖人才,希望你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你的理想状态
学什么专业,到社会上既轻松又赚钱?
我觉得像是电子商务 软件开发都是不错呀
你对美术设计类的感兴趣吗?女孩子还是可以选择电脑方面的专业,艺术设计类的还是可以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精尖人才,希望你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你的理想状态
现在什么专业的就业前景好? 现在做什么专业赚钱又轻松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50 多名清北、上交、央财、上外学生)花了一周时间,总结出了八点专业选择的核心建议。
此外,还汇集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宏观报考建议。可谓是呕心沥血,集各方观点之大成,对各类考生而言都有相当参考价值。
我们之所以花这么多心思写这篇回答,就是不希望大家在专业选择上走弯路。
以下是来自某 985 毕业生的吐槽:
「如果复盘当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我做得很差劲。2015 年的时候我父母凭借刻板印象觉得学土木将来当包工头赚大钱,学会计专业能去银行工作很体面,一直读到博士出来工作最好,我的高中老师也是觉得本科看学校平台,现在来看,这些观点未免有些脱离时代了。」
这位同学是工程物理本硕,后来转行成为华为软件开发工程师。
这让我们认识到,做好专业填报科普内容,让有用信息传播到高中生群体中去,要靠有经验的「过来人」。
为名校生与普通考生推荐专业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名校学生(985+顶尖 211)选择权更多,试错空间更大,因此原则上除去少数天坑专业外并没什么不建议选择的专业;而在与自身兴趣不矛盾的前提下选择网络上的各类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法学也没什么问题;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经济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对普通考生而言,能值得推荐的专业范围有限,很多热门专业和基础学科在这一层次上性价比较低。值得推荐的专业反而集中在对名校生而言性价比一般的师范、临床、英语,以及电气,土木,核工程等工科专业,甚至生化环材、农学这些劝退专业对以学历提升为目标的群体而言也是具有高性价比的。
热门专业之所以热门,自然是因为其对口行业的火热与给毕业生开出的可观报酬。横向来看,网络上讨论热度最高的计算机、金融、法学、中文、临床这些个专业给头部院校毕业生开出的报酬都不是小数,专业能力过硬的毕业生拿到 30 万以上的年薪谈不上有多困难。
金融、法学、中文这些热门专业在就业时会有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且内卷程度较高,因此这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劝退贴。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进入头部院校,那么即便两极分化的问题存在,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和计划,进入掌握更多资源的,相对高端的岗位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计算机类专业更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由于各工业门类交叉式发展时总要交叉到 CS 头上,因此虽然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出众,业界的需求也依然不会明显萎缩。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可贵。
而与上述几个两极分化严重的专业不同,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不算明显,技术最好的人可以去华为天才少年,而技术一般但出身优秀的人做一些普通的开发、测试岗位也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既不想在两极分化的专业里内卷,也不喜欢学计算机写代码,那么临床医学专业也是值得考虑的热门专业。医生行业里相比技术和理论,更侧重具体的经验,因此虽然培养周期长,工作辛苦,但有一个稳定的收益预期,不用担心自己被公司裁员。
数学、物理这两个基础学科的学生拥有最高的自由度,只要基础扎实,基本上可以凭借自身的数理基础随意换专业。与之类似的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这两个以电学为核心的专业,在理工科范围内算是万金油。
此外,像精密仪器、自动化这些本质交叉学科的专业的学生也拥有相当高的自由度。凭借本科阶段打下的基础,硬件、软件、系统都是可选的方向。
如果报志愿时还没想好要学什么专业,那么这类会给你带来很大自由度的专业是相对值得推荐的。但难学是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需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10 多年前,高校大家一窝蜂去办物联网专业。但就在 2018 年,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该专业将逐步停招,原因是不好就业,学生转出率高。
再比如上世纪 90 年代初,高校毕业生对中石油、中石化避之不及,因为当时能源行业大萧条,同时叠加国企发展困难等因素,这些公司连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毕业生纷纷逃离石化行业国企。但大约 10 年后,伴随着能源行业的再次崛起,中石油、中石化又再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企业,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饽饽。
首先需要强调,如果你的分数够不上 985、211、双一流院校,那么你可选的学校就没有什么门槛性质的区别,因此不要在乎学校了,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更不要在乎所谓一本二本,这是一个误导我们几十年的概念,新高考地区这个概念就彻底废除了。相比于一本二本,选什么专业、在哪个城市读书都会更重要。
这里提一条原则:不论文理,不选择基础性学科,尽量选择应用学科。
将这条原则展开来谈,得到给不同类型学生的建议
理工科专业基本上分成两类:教知识的和教技能的。前者典型如数学、物理;后者典型如建筑、机械。还有很多专业介于这二者之间,随着院校的层次不同逐渐由教知识向教技能转化,比如说清华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面向科研,而一般学校的土木专业基本就面向工地了。
坦白讲,如果高考成绩够不上国内的大多数 211 院校,并且没有什么严重的偏科问题的话,在理工科专业内学知识是一个完全没必要考虑的路径: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度在那里摆着,而如果出现了学不会的问题,也就悔之晚矣。
这也就直接在选项中排除了数学、物理一类基础学科,以及自动化、仪器、电子信息一类交叉学科或要求交叉的知识体系的专业。难学是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如果在高考时没有成功做到排名领先,最好就不要去挑战它们。
现在的高考是考十项全能的,因此各科都好,才能上一个好大学。极端偏科的人总成绩自然不可能好看,也没法去什么好学校,但这和个人的数理能力是两件事情。
因此偏科的人选基础学科实际上是扬长避短,把那些不擅长的文字工作、死记硬背甩到一边,去学习更单纯的理论知识。如果是数理方面真的有天赋的人,很有可能通过基础学科实现逆袭。
像是双非物理学专业考研到中科大,然后凭借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申到普林斯顿、加州理工等顶级学校的博士这种例子其实也还不少。
最应该避开的坑是那些名字看似高大上,但核心技能可替代性极高,行业两极分化严重的专业,尤其是金融类、人工智能类、管理类专业。
这些专业对应的行业中不乏高薪岗位,但一般都集中在头部,并且也不是单纯依靠本专业的技能就可以取得,而是需要大量依托院校平台才能实现的,额外的学习、科研与实践。名校学生可能待遇光鲜,一副精英气派,不过这和大部分普通学生都没什么关系。
与之相反,很多看上去就灰头土脸的专业,可能反而拥有相对高的性价比。比如土木、水利这种面向工地的专业,虽然工作环境确实不怎么样,但只要肯吃苦,就业和薪资就都是有保障的。而且下了工地以后还能看到很多 985,211 甚至同济的毕业生在做和双非毕业生一样的工作,专业的性价比一下子就得到了凸显。
实际上,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大部分非名校的理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去往生产一线都会是大概率的结局。而所有逃离生产一线的道路都高度内卷,不管是考公、考研还是转专业,都会相当困难。拒绝接受这一现实的考生很容易被那些披着光鲜外衣的专业欺骗,最后落得甚至没办法进生产一线当工程师的下场。
而在接受这一现实之后,对一般学校理工科专业的选择,其实也就变成了面向各行业生产一线所对应的工作环境与薪资、保障水平的比较。
因此,虽然工作环境差但好找工作、薪资较高的土木、水利等面向工地的专业;虽然工作单位驻地偏远但属于体制内,待遇也尚可的电气工程、核工程等专业,此时反倒会成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而计算机专业常年位居各分数段下最热门的专业,也是因为其「生产一线」环境较好,虽然工作压力大,但也有着与之基本匹配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