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不赚钱的现象解析

【新春特辑|避免“追涨杀跌”!一文详解,这份“定投宝典”请收好!】
2022年以来,A股市场一路下行,投资者情绪低迷,部分投资者甚至产生了是否要赎回基金的疑问。
事实上,在投资中如果频繁“追涨杀跌”、“高位接盘,低点割肉”,不恰当的择时操作,很可能会导致“基金产品赚钱,但投资者不赚钱”的现象。
有行业人士建言,在基金投资中,市场各方还要继续倡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用基金定投、持有期基金、基金投顾等方法,不断优化产品形式或投资方法,在市场低点积累自己的**,拉长投资期限,就能大概率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
今天,基金君就来和大家一起盘一盘——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到底是啥?如何选择定投标的?定投前要了解什么?定投亏损了还要继续吗?定投有“坑”吗?
在此,基金君特地遴选出2021年英华号发布的定投好文,再度供各位投资者学习参考,新年收益一路长虹!(点击文章标题即可跳转详情页)
详情见>>>新春特辑|避免“追涨杀跌”!一文详解,这份“定投宝典”请收好!

投资者不赚钱的现象解析

散户投资者有哪些投资习惯对于赚钱是不利的? 投资者不赚钱的现象解析

谢邀。

第一个比较普遍的投资坏习惯,是过度乐观,导致投资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举例来说,下图显示的是2016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者对于未来投资回报的期望。

无论在北美,还是亚太地区,有接近甚至超过一半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期望自己的投资在未来3-5年内的回报超过每年16%。

以**过去历史回报来看的话,私募股权PE的平均回报还不及二级市场(标准普尔500),VC的回报也只是略好一些。投资者的期望,和现实中的投资回报,大相径庭,简直是两个世界。(请参见本专栏历史文章《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常见误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95057?refer=wzjevidence)

为什么广大投资者都呈现出这种脱离实际的过度乐观?这其中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效应”。在本专栏历史文章《你可能就是那个幸运儿》(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7483)中,笔者提到,大多数人在对未来做出期望时,往往会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低估自己失败的概率。去买一个**,我们会不自觉的想象自己是中彩的那个幸运儿。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于往好的地方想。

其次是“鸵鸟效应”。当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习惯于把头埋在沙子里,通过“掩耳盗铃”来化解自己的恐惧。

研究(Golman, et al, 2016)显示,人们在面对**时,会进行不自觉地筛选。当他们觉得**能让自己开心和兴奋时,他们会主动寻求这样的**。而如果**让他们觉得懊恼或者不自在,那么他们会选择****(Information avoidance)。

这种****行为,在金融投资中非常普遍。比如研究(Sicherman, et al, 2014)显示,**们往往会在市场上涨时频繁检查自己的交易账户。但是当市场下跌时,他们检查账户的频率就要低很多。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每一次股灾之后,很多**聊天的时候都可能会提到,哎,我那几支股什么票陷得可深呢,最近都没兴趣看股市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投资者表现出像鸵鸟这样的行为习惯,说明我们很多人无法面对“丑陋”的现实。因此他们在做出对未来的期望时,往往会借助于精神和想象的力量,尽量往好的方面想(投资赚钱),而不去想可能出现的坏的局面(血本无归)。而当市场忽然下跌的情况发生时,投资者们又一下子慌了手脚,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

甚至有一些投资者,在习惯做“鸵鸟”之后变成了“惊弓之鸟”,对过去发生过的事实都无法记清。

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很多投资者遭受重大的投资损失,好几年都没有缓过神来。

2011年,基金公司****邓普顿向他们的投资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他们是否记得过去几年的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有66%,49%和70%的受访者觉得2009/2010/2011年的股市下跌或者不涨,但事实上那些年**股市分别上涨了26%,15%和2.1%。也就是说即使过了3-4年,还有很多投资者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

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错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美股大牛市。如上图所示,虽然美股在2009-2012年每年都有上涨,但是投资者每年都在卖出自己手中的股什么票基金,这种情况一直到2013年才得到扭转。

第二个坏习惯,是过度自信。

人类最容易犯的行为偏差之一就是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过度自信在大部分人当中都普遍存在,平均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过度自信的影响。比如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过平均水平,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商水平低于平均,虽然在统计学上总有那么一半人低于平均。

在金融投资中,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高度自信。他们觉得看了几个行业分析,财务**报告就能找到下一个“风口”,准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

比如我在这里问,你觉得自己的选股能力如何?

A。超过平均水平。

B。低于平均水平。

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A,几乎没人会选择B,即使我们都知道有一半人属于B。

问题在于,术业有专攻。在一个成熟和稳定的经济体内,每个人各司其职,并且和别人(比如你为其他人理个发或者修个电器)或者机构(比如你为某公司/学校/政什么府进行打工)进行交换获得自己的回报。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或者对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劳动的回报,最实际的办法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提高自己的单位小时价格。

炒股也是一个专业。广大**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但是指望他们都有高超的炒股技术并从中获利,就像要求每个人都有梅西那样的球技一样毫不现实。大家回到自己专注的行业里想一想,如果有一个对你行业一窍不通的哥们,没学啥技能,没看什么书,上来就说要跟你在你的行业里分一杯羹,甚至获得比你更高的报酬,完全无视你在自己的行业里刻苦学习深耕细耘了过去那么多年,你会怎么想?是不是有种想骂人的感觉?

这里的重点是:如果没有超过常人的知识储备,钻研精神和日以继夜的不断训练,要想获得比整个市场(即其他人)更好的回报简直是痴人说梦。

退一步讲,没人逼你一定要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回报。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市场平均回报(比如上证180指数回报),这才是最实际的期望。从个人竞争优势来讲,你如果真的想致富,更靠谱的方法是钻研自己擅长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价值。比如医生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学知识,教师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会计就努力考出自己的专业准证并且熟悉各种会计软件,等等。

第三个坏习惯,是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在本人的历史文章《人性本傻:可得性偏差》(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64597)中曾经提到,我们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听到的东西影响,而不是用统计学知识去思考问题。

上文中那些投资者如此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2009-2016年,**股市经历了一场大牛市,累计上涨了200%左右(从2009年3月谷底到2016年年底)。因此众人的期望也水涨船高,慢慢变得不切实际起来。

作为人类,我们会受各种各样非理性行为习惯的影响。如上文所示,盲目乐观的投资者,在市场逆转时往往也会做出最不理性的反应,冰火两重天,一下子从过度乐观转为过分悲观。我们应该极力避免这种高度情绪化的投资习惯。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需要知己知彼,先充分了解自己人性的弱点,**才可能通过建立一些有效**,坚持**思考来抵御自己非理性的弱点。只有争取做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才可能资本市场上增加自己获胜的可能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Russell Golman, David Hagmann and George Loewenstein, Information avoidance, Jo**nal of economic literat**e, forthcoming, 2016

Nachum Sicherman,George Loewenstein,Duane J. Seppi,Stephen P. Utkus,Financial Attention,2014

收集了十几个副业好项目,可以免费领取,地址:👉👉点我直达
一起捞偏门

两口子经营饭店不赚钱怎么办

2022-7-16 18:20:42

一起捞偏门

开挖机到底赚不赚钱

2022-7-16 18:24: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