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总喜欢找借口? 不赚钱的人喜欢找借口
这是典型的自我妨碍(Self handicapping)。
当一个人预期未来在某件事情上可能会失败时,你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借口或者行动,来解释这种可能的失败。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名为「一把诡异的尺子」。
我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个学生的专业水平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考上研究生的把握很大。然而,考试的当天却发生了意外。
原来,考研辅导班的老师说,答题时可以用尺子对齐,这样卷面会比较工整。虽然这个学生的字非常漂亮工整,但他还是在考试的前一天买了一把尺子,并把尺子放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早上,这个学生提前 45 分钟到达考场,却在**文具时发现忘了带尺子。他没有放弃这把尺子,立刻打车赶回酒店去取。当他拿了尺子打车返回考场时,竟意外地遇到了一个醉酒的司机,这个司机一直往反方向行驶,而且不管他怎么劝说,司机就是不放他下来。等他终于赶到考场时,已经错过了允许进考场的时间,与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失之交臂。
司机违法危险驾驶直接导致了这个遗憾的发生,有人说他运气不好,但仅仅是运气不好吗?
本节内容——自我妨碍,或许可以对理解这个学生的遭遇有所帮助。
1.什么是自我妨碍
有一个**自己的外在良好形象的策略,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妨碍(Self handicapping)的策略。
这个术语最早由心理学家史蒂文·贝格拉斯(St***n Berglas)和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提出,用来描述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由不佳表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能增加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简而言之,当你预期未来在某件事情上可能会失败时,你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借口或者行动来解释这种可能的失败。
例如,你要参加部门**岗位的竞选,在参选同事中你是最弱的一个。有些人听说你要竞选这个职位,就开玩笑地称呼你「**」,这让你感到非常尴尬,你会怎么应对这种情境?你也许会罗列很多你可能竞选失败的理由,告诉他你可能没戏,这种做法就是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陈式的自我妨碍,上例中那种口头解释自己预期可能失败的借口,就属于自陈式的自我妨碍;
还有一种是行为式的自我妨碍,就是个体从行动上制造阻碍成功的行为,比如故意拖延、酗酒或滥用药物。
心理学家贝格拉斯做了一个经典「药丸选择」实验,用以验证行为式的自我妨碍。
他让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先完成 20 道智力测验的类比题,其中半数人完成的是比较容易的有解题,另外半数人完成的是较难的无解题。随后这两组中各有半数的人被告知他们答对 20 道题中的 16 道,其他人则不知道自己在这项任务上的表现。
这样实验中就形成了四组人:完成有解题且被告知成功解决的人、完成有解题但无结果反馈的人、完成无解题且被告知成功解决的人以及完成无解题且无结果反馈的人。
其中的第三组——完成无解题且被告知成功解决的这组人,他们虽然被告知成功解答了问题,但是这个成功并不是出于他们的努力或能力,而是靠运气。
研究者随后告诉所有被试者在继续完成后续的题目之前,他们需要服用两种药物中的一种,并向被试者展示两种药物的说明,其中一种是 A,另一种是 P。
A 有助于提升被试者在智力任务方面的表现,属于促进药物;而 P 则会干扰被试者在智力任务方面的表现,属于阻碍药物。
也就是说,假如被试者在这个实验中选择 P 这种药物,他们实际上是在自我妨碍,利用药物**扰自己后续的任务表现。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解题组只有 17%~18% 的被试者选择服用阻碍药物。
而在无解题组中没有获得成绩反馈的被试者选择服用阻碍药物的比例和有解题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无解题组且被告知成功解决的被试者,在其随后的药物选择中选择阻碍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
各组**者选择使用阻碍药物的比例
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在上一项任务中被告知成功了,但是他们担心自己在后续任务中可能会失败,所以选择了服用阻碍自己成功的药物。
如果他们后续表现糟糕,就可以将失败归咎于药物而非自己的能力有限,这样他们就能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从这个实验中还可以发现,男人和女人在自我妨碍上存在差异。